《我的一家》教学设计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师讲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师:孩子们,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有一天,阳光普照,小鸡、小鱼、黄鹂鸟还有小蝴蝶一起去山上玩,它们玩得可开心了,突然大公鸡提议,今天天气这么好,我们一起来玩个猜字游戏吧!大公鸡一提议啊,可高兴坏了小伙伴们,于是,他们几个每人都摆出了一个笔画,就凑成了一个字,小朋友们,你来猜猜,这个字是什么呢?生:家2.朗诵小诗,激发情感我们还学过一首诗《家》,我们一起来美美地朗读一下吧!(生朗读)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都有自己的家,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我们幸福的港湾,都在家人的呵护下快乐地长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我的一家人”,好不好?课件出示课题《我的一家人》二、展示交流,走近家人1.每个人的家里都有爸爸、妈妈;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还会有叔叔、伯伯、姑姑、舅舅、阿姨等等好多的家人。
每个人的家庭都是幸福的!那你的家里都有谁呢?快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出示学生家人照片)评价:无论是家里有多少人,无论能否看到爸爸妈妈的面容,老师都能感觉到你们家庭的幸福。
2.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带来了全家福,赶紧介绍给你的同桌认识一下吧。
(生介绍全家福)三、了解家人关系,明晰长幼有序1.今天啊,老师还把一些神秘嘉宾“请”到了我们的教室里,快来看看这是谁?出示神秘家人的照片,让孩子起来说说这是谁?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伯伯、叔叔、阿姨、舅舅。
知道他(她)和你的爸爸妈妈之间是什么关系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其了解家人间的称谓关系)生:这是我的爸爸(爸爸的称谓贴到黑板上)生:这是我的爸爸(妈妈的称谓贴到黑板上)师:爸爸和妈妈生下了小小的我(把“我”贴到黑板上)生:这是我的伯伯、叔叔、姑姑、阿姨、舅舅师总结:爸爸伯伯叔叔姑姑是爷爷奶奶生的,妈妈阿姨舅舅是外公外婆生的。
都记住了吗?师:我们一起来拍着手熟悉一下家人之间的称谓吧?师示范:我说爸爸的爸爸叫什么,你们就说爸爸的爸爸叫爷爷好吗?(音乐起)师: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生:爸爸的爸爸叫爷爷2.熟悉家族关系(1)孩子们,你们做的真不错。
刚才学习了称谓,你都记住了吗?谁敢接受挑战?老师来考考你(师拿出大卡片提问两个问题)快来考考你的同桌吧!(2)师:刚才谁回答对的问题多,请举手!没关系,我们继续努力!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
男生女生比比赛。
10个苹果,每个苹果后面都隐藏着一个问题,看男生和女生谁回答对的问题多,谁就获胜。
准备篮子,往里放苹果。
(找两个同学上来拿篮子,获胜的队伍获得皇冠,贴在篮子上)(3)游戏:我该怎么称呼您师过渡:孩子们,你们真棒,老师相信你们都是礼仪小明星。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正确地称呼长辈,还要有礼貌地跟长辈打招呼。
你能做到吗?生:能!有四个小朋友:小红、小明、小雨、小雪,这个周末他们会见到一些长辈,他们该怎样跟长辈打招呼呢?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小红爸爸的哥哥送给小红一本书,小红应该说:“(),谢谢您!”小明见到爸爸的弟弟,应该主动说:“(),您好!”小雨爸爸的妹妹送给小雪一套书,小雨应该说:“(),谢谢您,您对我真好!”小雪见到妈妈的姐姐,她说:“姑姑,您好!”对吗?(不对,她应该说:“阿姨,您好!”)师:你们真是懂礼貌的好孩子,老师真为你们而感到骄傲!四、明理导行,分角色演一演师过渡:孩子们,当我们见到长辈的时候,要主动跟长辈打招呼,如果不知道叫什么,要主动问问爸爸妈妈。
下面我们就来演绎演,看看你能不能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学生,好吗?场景一:今天,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踏青,走在路上,我碰见了爷爷、奶奶和姑姑。
见到他们之后,我该怎样跟他们打招呼呢?快来演一演吧(苗旸)一个人当旁白,其他人演。
长辈也会回礼的。
场景二:(师当旁白)今天,是外公的生日,爸爸妈妈带我去给外公过生日。
(音乐:生日歌)“我”拎着蛋糕,到了外公外婆家,敲敲门。
开门的是阿姨,我跟阿姨打招呼说:“”,原来舅舅也已经到了,我对舅舅说:“”,外婆早已做好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我对外婆说:“”。
我拎着蛋糕,走到外公身边,对外公说:“。
”(一个人当旁白,其他人演。
)可以一个人演两个角色,快来试试吧!2.孩子们,你们做的真不错,老师相信,从今天开始,你一定能做一名懂礼貌的小学生。
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大家庭中,家中有这么多的长辈,我们都是幸福的一家人。
(回到黑板上的家族树)下面,就让我们看着我们的全家福,回顾我们幸福的生活吧!播放音乐《让爱天天驻我家》,会唱的跟着一起唱。
(课件播放孩子们的全家福)《我的一家人》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一年级学生健康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亲情的哺育,但是他们步入学校时间不长,在情绪、行为、思维方式等方面,有的尚未完全脱离原有的状态。
在这一阶段,他们的思想还未真正成熟,行为规范的养成正处于初级启蒙阶段。
他们对于家的认识还是有限的,对于家庭的成员他们只能熟知身边的有限群体。
他们爱家里每一个成员,但还不太懂得家的含义。
他们每天生活在家庭中,但未必注意到家庭中每个人的情况。
他们对自己的经常在一起的熟悉的家人会称呼,但对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不够明白。
他们乐于跟家人交流沟通,但还不知道用适当的方式与家庭成员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
介绍我的家人对于小朋友来是很高兴的一件事。
孩子们都想让别人更多的了解自己,都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展示给大家。
但对一年级同学来说有条理的讲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的讲述起着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
《我的一家人》效果分析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摇篮,是孩子们心中温暖的港湾,是儿童认识社会的起点。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家庭的认识,对家人共同生活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家庭的主要成员,感知家庭的血缘关系,辈分关系引领儿童充分感受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他们从内心中升腾起关心父母、爱亲敬长积极情感,初步培养学生爱护家庭的态度。
通过介绍我的全家福照片,有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在家中合影;有和姥姥、姥爷舅舅、舅妈去旅游……让学生从多角度介绍自己的家庭,从而增强孩子们的家庭幸福感,效果非常好。
通过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说出家人之间如何称呼,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的生活实际了解自己与父母、祖辈间的血缘关系及其称呼。
通过角色扮演,明晰长幼有序,懂得该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尊重长辈,从学习到的知识中寻找指导行为的方法,做到知行合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总之,本课学过之后,孩子们知道了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更懂得了该如何去与长辈们相处,效果非常好。
《我的一家人》教学反思《我的一家人》一课,我设置了四个环节,步步递进,层层导入。
第一个环节中,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讲小故事猜字环节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年级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奇心强,要想保证孩子的全神贯注,精力集中,渲染课堂氛围很重要。
小故事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活泼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另外,通过猜字,让孩子猜出“家”字,引导学生进入“家”的情感状态中,较好的导入课题。
第二个环节中,展示交流,走进家人。
在介绍家人环节,通过对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的了解和感知,产生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对于一年级同学来说,介绍我的家人对于小朋友来是很高兴的一件事。
孩子们都想让别人更多的了解自己,都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展示给大家。
能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介绍就已经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语言流畅的进行介绍,这更是高水平的展现。
教师适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获得的将是成功的喜悦。
第三个环节,了解家人关系,明晰长幼有序。
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孩子懂得各种称呼之间的关系,懂得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关系,以及爸爸妈妈与其他亲属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该如何尊敬长辈,做到长幼有序。
第四个环节,角色扮演,明理导行课堂学习,所谓“知”,知行合一,方是最终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让孩子学会该如何通过知识引导自己的行为,尊重父母,尊重长辈。
此所谓“明理导行”。
《我的一家人》创设生活情景进行体验式教学给孩子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爱。
一系列的有效情景的创设,体验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舞台上不断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体验,自我创造,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带来了教学的勃勃生机。
《我的一家人》教材分析《我的一家人》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内容。
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摇篮,是孩子们心中温暖的港湾,是儿童认识社会的起点。
本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对自己家庭的认识,对家人共同生活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家庭的主要成员,感知家庭的血缘关系,辈分关系,引领儿童充分感受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他们从内心中升腾起关心父母、爱亲敬长积极情感,初步培养学生爱护家庭的态度。
主要内容包括:1.介绍我的家人。
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介绍自己的家庭,并与大家分享家庭生活的幸福快乐。
2.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通过看家庭成员表,让学生说出家人之间如何称呼,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的生活实际了解自己与父母、祖辈间的血缘关系及其称呼方法。
本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因此,这一主题要和学生共同营造家的气氛,把“家”的感觉搬进课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力图体现基于核心素养课程的生活性和活动性。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
《我的一家人》测评练习一、了解称谓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哥哥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姐姐叫什么?爸爸的妹妹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什么?二、场景练习今天,是外公的生日,爸爸妈妈带我去给外公过生日。
(音乐:生日歌)“我”拎着蛋糕,到了外公外婆家,敲敲门。
开门的是阿姨,我跟阿姨打招呼说:“”,原来舅舅也已经到了,我对舅舅说:“”,外婆早已做好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我对外婆说:“”。
我拎着蛋糕,走到外公身边,对外公说:“。
”《我的一家人》课标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本课程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
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本课是基于核心素养的一堂课程,目的在于:1.让孩子们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家庭的成员,引伸出家庭成员间的称谓,体会到家庭的血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