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物理 连接体专题复习

高三物理 连接体专题复习

连接体专题复习1. 连接体: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连接(叠放、并排或由弹簧、绳子、细杆联系)在一起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

连接体一般具有相同的运动情况(速度、加速度)。

2. 解决连接体问题的两种方法3. 整体法、隔离法应注意的问题(1)不涉及系统内力时,优先考虑应用整体法,即“能整体、不隔离”。

(2)同样应用“隔离法”,也要先隔离“简单”的物体,如待求量少、或受力少、或处于边缘处的物体。

(3)将“整体法”与“隔离法”有机结合、灵活应用。

(4)各“隔离体”间的关联力,表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整体系统则是内力特别提醒 当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同时,一般不直接用整体法,要采用隔离法解题。

例1 如图所示,在建筑工地,民工兄弟用两手对称水平施力将两长方体水泥制品夹紧并以加速度a 竖直向上匀加速搬起,其中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2m ,水平作用力为F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此过程中,A 、B 间的摩擦力为( ) A.μF B.12m (g +a )C.m (g +a )D.32m (g +a )例2 质量为2 kg 的木板B 静止在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 从木板的左侧沿木板上表面水平冲上木板,如图甲所示。

A 和B 经过1 s 达到同一速度,之后共同减速直至静止,A 和B 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1)A 与B 上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2)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3)A 的质量。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1和m2的两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用轻质弹簧将两物块连接在一起。

当用水平力F作用在m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若用水平力F′作用在m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2a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2F B.x′>2xC.F′>2FD.x′<2x例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M的两物体P、Q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下滑,Q的上表面水平,P、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处于超重状态B. P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方向水平向右C. P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g sin θcos θ,方向水平向左D. P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mg sin 2θ例5(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A、m B的A、B两物块用轻质弹簧连接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用始终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拉B物块,使它们沿斜面匀加速上升,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为了减小弹簧的形变量,可行的办法是()A.减小A物块的质量B.增大B物块的质量C.增大倾角θD.增大动摩擦因数μ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f m。

现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沿斜面以同一加速度向下运动,则拉力F的最大值是()A.B.C.D.2.在两个足够长的固定的相同斜面体上(其斜面光滑),分别有如图甲、乙所示的两套装置,斜面体B的上表面水平且光滑,长方体D的上表面与斜面平行且光滑,p是固定在B、D上的小柱,完全相同的两只弹簧一端固定在p上,另一端分别连在A和C上,在A与B、C与D分别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沿斜面自由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弹簧都处于拉伸状态B.两弹簧都处于压缩状态C .弹簧L 1处于压缩状态,弹簧L 2处于原长D .弹簧L 1处于拉伸状态,弹簧L 2处于压缩状态3.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叠放在一起的斜面体A 、B ,两斜面体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质量分别为M 、m 。

如图甲、乙所示,对上面或下面的斜面体施加水平方向的恒力F 1、F 2,均可使两斜面体相对静止地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两斜面体间的摩擦力为零,则F 1与F 2之比为( ) A .M ∶m B .m ∶M C .m ∶(M +m ) D .M ∶(M +m )4.(2018·林州一中质检)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物块A 、B 质量分别为m 和2m ,物块A 静止在轻弹簧上面,物块B 用细线与斜面顶端相连,A 、B 紧挨在一起,但A 、B 之间无弹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剪断细线的瞬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的加速度为g 2B .A 、B 之间的弹力为mg3C .弹簧的弹力为mg2D .A 的加速度为g35.[多选](2019届高三·深圳调研)如图甲所示,质量m =1 kg 、初速度v 0=6 m/s 的物块受水平向左的恒力F 作用,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从O 点开始向右运动,O 点为坐标原点,整个运动过程中物块速率的平方随位置坐标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 =2 s 时物块速度为零 B .t =3 s 时物块回到O 点 C .恒力F 大小为2 ND .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6.(多选)如图所示,物体A 与斜面B 保持相对静止并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当加速度a 增大时,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 .B 对A 的弹力不变,B 对A 的摩擦力可能减小 B .B 对A 的弹力增大,B 对A 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C .B 对A 的弹力增大,B 对A 的摩擦力一定增大D .B 对A 的弹力增大,B 对A 的摩擦力可能减小7.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和M (m ∶M =1∶2)的物块A 、B 用轻弹簧相连,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当用水平力F 作用于B 上且两物块共同向右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1;当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于A 上且竖直加速提升两物块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2,则x 1∶x 2等于( ) A.1∶1 B.1∶2 C.2∶1 D.2∶38.如图甲所示,光滑滑轮的质量不计,已知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是m 1=m 2+m 3,这时弹簧秤的读数为T.若把质量为m2的物体从右边移到左边的物体上,如图乙所示,弹簧秤的读数将() A.增大 B.减小C.不变D.无法确定9.如图所示,有材料相同的P、Q两物块通过轻绳相连,并在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轻绳与拉力F的方向均平行于斜面.当拉力F一定时,Q受到绳的拉力()A.与斜面倾角θ有关B.与动摩擦因数有关C.与系统运动状态有关D.仅与两物块质量有关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的三种形式:1.守恒观点(1)表达式:E k1+E p1=E k2+E p2或E1=E2。

(2)意义:系统初状态的机械能等于末状态的机械能。

(3)注意:要先选取零势能参考平面,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必须选取同一个零势能参考平面。

2.转化观点(1)表达式:ΔE k=-ΔE p。

(2)意义: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时,系统增加(或减少)的动能等于系统减少(或增加)的势能。

3.转移观点(1)表达式:ΔE A增=ΔE B减.(2)意义:若系统由A、B两部分组成,当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时,则A部分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B部分机械能的减少量。

专题训练类型一:速率相等的连接体模型1.如图所示的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当释放B而使A、B运动的过程中,A、B的速度均沿绳子方向,在相等时间内A、B运动的路程相等,则A、B的速率相等。

2.判断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不从做功角度判断,而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判断,即:如果系统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这类题目的典型特点是系统不受摩擦力作用。

例1 (多选)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固定斜面上固定着挡板,轻弹簧下端与挡板相连,弹簧处于原长时上端位于D 点。

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轻质光滑定滑轮连接物体A 和B ,使滑轮左侧绳子始终与斜面平行,初始时A 位于斜面的C 点,C 、D 两点间的距离为L 。

现由静止同时释放A 、B ,物体A 沿斜面向下运动,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位置E 点,D 、E 两点间的距离为L2。

若A 、B 的质量分别为4m 和m ,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8,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整个过程中,轻绳始终处于伸直状态,则 ( ) A .A 在从C 至E 的过程中,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B .A 在从C 至D 的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120gC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158mgLD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38mgL类型二:角速度相等的连接体模型1.如图所示的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当释放后A 、B 在竖直平面内绕O 点的轴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相等时间内A 、B 转过的角度相等,则A 、B 转动的角速度相等。

2.系统机械能守恒的特点(1)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另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必然减少,机械能通过内力做功实现物体间的转移。

(2)内力对一个物体做正功,必然对另外一个物体做负功,且二者代数和为零。

例2 (多选)如图,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两个小球A 和B ,中间用长为2L 的轻杆相连,在杆的中点O 处有一固定水平转动轴,把杆置于水平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在B 球顺时针转动到最低位置的过程中( ) A .A 、B 两球的角速度大小始终相等 B .重力对B 球做功的瞬时功率一直增大 C .B 球转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23gL D .杆对B 球做正功,B 球机械能不守恒 类型三:分速度相等的连接体模型1.如图所示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当释放后A 、B 运动的过程中,A 、B 的速度并非均沿绳子方向,在相等时间内A 、B 运动的路程不相等,则A 、B 的速度大小不相等,但二者在沿着绳子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

2.列系统机械能守恒的两种思路(1)系统动能的减少(增加)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减少)。

(2)一个物体机械能的减少等于另一个物体机械能的增加。

例3 (多选)如图所示,在距水平地面高为0.4 m 处,水平固定一根长直光滑杆,在杆上P 点固定一定滑轮,滑轮可绕水平轴无摩擦转动,在P 点的右边,杆上套有一质量m =2 kg 的小球A 。

半径R =0.3 m 的光滑半圆形细轨道竖直地固定在地面上,其圆心O 在P 点的正下方,在轨道上套有一质量也为m =2 kg 的小球B 。

用一条不可伸长的柔软细绳,通过定滑轮将两小球连接起来。

杆和半圆形轨道在同一竖直面内,两小球均可看作质点,且不计滑轮大小的影响。

现给小球A 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50 N 。

(取g =10 m/s 2)则( ) A .把小球B 从地面拉到P 的正下方C 处时力F 做功为20 J B .小球B 运动到C 处时的速度大小为0C .小球B 被拉到与小球A 速度大小相等时,sin ∠OPB =34D .把小球B 从地面拉到P 的正下方C 处时小球B 的机械能增加了6 J 针对训练1.(2016·江苏盐城一模)如图所示,B 物体的质量是A 物体质量的12,在不计摩擦阻力的情况下,A 物体自H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