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物理方法试题

数学物理方法试题

嘉应学院 物理 系 《数学物理方法》B 课程考试题
一、简答题(共70分)
1、试阐述解析延拓的含义。

解析延拓的结果是否唯一?(6分)
2、奇点分为几类?如何判别? (6分)
3、何谓定解问题的适定性?(6分)
4、什么是解析函数?其特征有哪些?(6分)
5、写出)(x δ挑选性的表达式(6分)
6、写出复数2
3
1i +的三角形式和指数形式(8分)
7、求函数
2
)
2)(1(--z z z
在奇点的留数(8分) 8、求回路积分 dz z
z
z ⎰=12cos (8分) 9、计算实变函数定积分
dx x x ⎰


-++1
1
4
2(8分) 10、求幂级数k k i z k )(11
-∑∞
= 的收敛半径(8分) 二、计算题(共30分)
1、试用分离变数法求解定解问题(14分)
⎪⎪
⎩⎪⎪⎨⎧=-===><<=-====0,
2/100
,000002t t t l x x x x xx tt u x u u u t l x u a u
2、把下列问题转化为具有齐次边界条件的定解问题(不必求解)(6分)
⎪⎪⎪


⎪⎪⎨⎧
===-==∆====0,sin 0),(000b y y a x x u a x B u u y b Ay u u π
3、求方程 满足初始条件y(0)=0,y ’(0)=1 的解。

(10分)
嘉应学院 物理 系 《数学物理方法》A 课程考试题
一、简答题(共70分)
1、什么是解析函数?其特征有哪些?(6分)
2、奇点分为几类?如何判别? (6分)
3、何谓定解问题的适定性?(6分)
4、数学物理泛定方程一般分为哪几类?波动方程属于其中的哪种类型?(6分)
5、写出)(x δ挑选性的表达式(6分)
6、求幂级数k
k i z k )(11
-∑∞
= 的收敛半径(8分)
7、求函数2
)2)(1(1
--z z 在奇点的留数(8分)
8、求回路积分 dz z
z
z ⎰=12cos (8分) t
e y y y -=-
'+''32
9、计算实变函数定积分dx x x ⎰


-++1
1
4
2(8分)
10、写出复数
2
3
1i +的三角形式和指数形式(8分)
二、计算题(共30分)
1、试用分离变数法求解定解问题(14分)
⎪⎪
⎩⎪⎪⎨⎧=-===><<=-====0,
2/100,000002t t t l x x x x xx tt u x u u u t l x u a u
2、把下列问题转化为具有齐次边界条件的定解问题(不必求解)(6分)
⎪⎪⎪


⎪⎪⎨⎧
===-==∆====0,sin 0),(000b y y a x x u a x B u u y b Ay u u π
3、求方程 满足初始条件y(0)=0,y ’(0)=0 的解。

(10
分)
t
e y y y -=-'+''32
2011年非师范生补修《心理学》课程考试题(A卷)
1、科学的心理学产生于【】
A、美国1879年
B、德国1879年
C、奥地利1789年
D、法国1789年
2、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它相当于【】
A、知觉
B、思想
C、感觉后像
D、从知觉到思维的桥梁
3、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现象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不同感觉相互作用
D、联觉
4、在概念教学中,从不同角度变换事物非本质属性,突出本质属性的心理现象是【】
A、迁移
B、原型
C、变式
D、定势
5、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热情
D、应激
6、活泼好动、易动感情、伶利、敏捷是属于【】
A、性格
B、理智感
C、气质
D、激情
7、“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冲突。

【】
A、双趋式
B、双避式
C、趋避式
D、双重趋避式
8、作家在进行文学作品构思时,主要运用下列哪种想象【】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创造想象
9、能说出某一事物的多种用途,这种思维是【】
A、形象思维
B、逻辑思维
C、集中思维
D、发散思维
10.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______、情感过程和______ 统称为心理过程。

2、根据记忆内容与对象分类,记忆分为___、___、___、___。

3、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__和____。

4、艾宾浩斯是___国的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他发现遗忘的进程是___,有___的特点。

5、意志品质的差异表现在自觉性、______、______、_____。

6、想象是人脑对______加工改造,创造出______的过程。

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____。

7、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知觉
2、情绪与情感
3、意志
4、能力
四、判断分析(先判断正误或为何种心理现象,再用心理学方面知识加以说明)(9分)
1. 定势只对解决问题起消极作用。

2. 知之深,爱之切。

3“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说明气质是不能改变的。

五、简答(每题6分,共24分)
1、怎样组织复习才能有效克服遗忘?
2、如何对待挫折?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4、如何正确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六、论述(13分)
能力形成的条件是什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
七、案例分析(12分)
当前不少在学校表现很好的学生,走入社会几年后再接触时,发现在为人处世方面象换了一个人似的。

为什么会这样?试用心理学知识分析。

毛概复习资料。

复习要点
说明:选择题遍及全书,主观题以第1章,第5-11章为重点。

1. 今年是建党90周年,围绕这一主题,思考: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为什么又必然选择社会主义?
2.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历史。

思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主义就是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
3.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

对象、动力、领导者、性质和前途。

5.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依据和内容。

6.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7.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矛盾。

9.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10.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基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

13. 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容。

15.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7.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18. 为什么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9. 依法治国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