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国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改造前后各种经 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所占 比重 56年 56 年
个体经济 7.1%
53.4%
7.3%
0.1%
52年 52 年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
1956年底入社农户比例 1956 年底入社农户比例
96%
4%
1956年 1956年,我国从新民主主义 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
资本家 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民族资产阶级被消灭 社会阶级关系 无产阶级领导 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 盟为基础的, 包括各革命阶 级在内的人民 级在内的人民 民主专政 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 础的,包括广大 社会主义劳动者 和拥护社会主义 的爱国者的人民 的爱国者的人民 民主专政
入社农户 其他
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 到1956年底 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 年底 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与私营商 与私营商 业户数的82.2%实行了公私合营 实行了公私合营 业户数的
欢庆全行业公私合营
(3)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 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确 立。 1954年 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9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原国家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主席,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董事长荣毅仁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果: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果:
(1)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1953-1957年 1953-1957年 各国工业总产 值增长速度比 较中国 Nhomakorabea苏联
美国
英国
西德
法国
日本
18.0% 11.6% 3.6%
3.8% 10.1% 7.9% 15.0%
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的根本变化 1956年 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 基本完成,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了。 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了。 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 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 主要的标志 的标志。 主要的标志。 这表明, 这表明,中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工农业总产值比较图(单位:亿元)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49 1952 1957 1978 工农业总产 值 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2)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6年 1956年 32.2%
1956年 荣毅仁、胡厥文、 1956年,荣毅仁、胡厥文、盛丕华并肩步入 中苏友好大厦申请公私合营大会会场
红色资本家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 1916年5月生,江苏无锡 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圣 约翰大学历史系。民建成 员。 • “面粉大王”和“棉纱大 王” • 创建国际信托帝国 • “仪征模式”才惊四座 • 资本家又是政治家
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胜利, 命的胜利,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 展进步奠定了根本 政治前提和制度基 础。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 胜利而奋斗》 胜利而奋斗》2007.10
• “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 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我国和 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光辉的 胜利之一。 胜利之一。”
——《邓小平文选》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6页
• “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 成功的,很了不起。 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 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 个重大贡献。” 个重大贡献。
——《邓小平文选》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2页
谢谢大家!
社会主义改造尽管 存在某些缺点和偏差, 存在某些缺点和偏差, 但整个来说, “但整个来说,在一个 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 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 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 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 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 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 民经济的发展, 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 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的根本变化
主 要 内 容
二、我国政治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的初步确立 三、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划时代的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历史巨变 二、确立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的重大意 义 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 基础 三、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四、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 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 1/4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造引起的巨变: 社会主义改造引起的巨变:
生产关系 私有制 公有制
社会经济结构
个体经济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 有制经济
社会经济制度
阶级剥削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956年 1956年1月,荣毅仁答记者
问:作为一个资本家,为什么选择了 作为一个资本家, 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 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 答: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 首先是一个中国人 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父亲 首先是一个中国人 我的父亲 因为恨透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 恨透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 因为恨透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 坚决不愿意离开祖国……我们企 坚决不愿意离开祖国 我们企 业的流动资金当时已经枯竭, 业的流动资金当时已经枯竭,解 放以后……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 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 放以后 初级的 形式, 形式,就使我们的企业摆脱了解 放初期的窘迫局面……没有共产 放初期的窘迫局面 没有共产 不走社会主义道路, 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 今天? 今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 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的历史任务, 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 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 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 会主义的过渡, 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 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 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 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征程。 历史征程。
(4)社会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根本变化 )
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 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 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 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阶级关系、 也发生了变化。 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逐渐消灭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 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民主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 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49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过 1949 渡 时 期)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今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底 1956底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 年底我国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 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 结束,实现了由新民 结束,实现了由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 转变, 转变,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初步确立。 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中国进入了 进入了社会主义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