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4.实践结论 (1)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_社__会__主__义_ 才能救中国。 (2)实现飞跃的根本原因是_毛 __泽 __东 ___思__想__的指引。
【练疑难】
1.判一判: (1)1956 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 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提示:×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 义制度。
议题探究
议题一 “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材料一 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人均)
中国(1952 年产量) 美国(1950 年产量) 印度(1950 年产量)
钢产量
2.37 公斤
538.3 公斤
4 公斤
发电量 2.76 千瓦/时
2949 千瓦/时
10.9 千瓦/时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
2.中共八大指明方向 (1)意义作用 党 的 八 大是新 中 国 成立后 我 们 党召开 的 第 __一__ 次 全 国 代表 大 会。这次大会的最重要贡献就是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 _主__要__矛__盾_和根 __本 __任 ___务_做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 向。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 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
探究 2:结合材料二数据,如何评价八大路线及建设社会主义 的探索?
(3)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__社__会__生__产__力__,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_农__业__国 ___变 为先进的_工__业 __国 ___。
中共八大成为当代中国由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转向全面社会主 义建设阶段的历史坐标。
3.成就显著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建 筑、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科技等均取得显著发展。 据统计,1949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 84.5%,1952 年为 74.7%,1957 年为 62.3%。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 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说明“一五”计划取得很大的成果。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 经__济__文 __化 __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 __民 ___需__要_的状 况之间的矛盾。 八大的路线就是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全国人 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路线。这一路线既符合三大改造基 本结束的国情和民意,又富有创造精神。
材料二 1957 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 1957 年产量 比 1952 年增加
粮
1.95 亿吨
19%
棉
164 万吨
26%
钢
535 万吨
296%
煤
1.3 亿吨
96%
电 193.4 亿千瓦时
166%
原油 146 万吨
235%
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加 30% 93% 580% 210% 320% —
探究 1:据材料一分析,说明中共“八大”路线的正确性?
材料三 1956 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材料四 1950~1956 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 (以工业总产值为 100,不包括手工业)
探究 1:据材料分析,从材料一中能得出什么结论?为改变这 种现象党中央作出怎样的决定?
【学新知】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 (1)时间段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__社 __会 ___主__义__改__造___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 1949~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 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
(2)总路线和总任务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__工__业__化__,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_手__工 __业 ___和对资本主义_工__商__业___的社会 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__化__三__改__”。 “一化三改”的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 有制,使它成为中国的唯一经济基础,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 系的有机统一。 (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
探究 4:据材料二、三、四分析,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 有制,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名师点拨】
1.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 会主义公有制?
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的完成,我国的生产关系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 1956 年农 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都变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资本 主义工商业也基本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 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的优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 上被消灭了,农民的小生产私有制也基本上被改造了,已经进入了 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2)成果 顺利实现了_生__产__资__料__私__有__制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 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__治 __前 __提 __和制 度基础。 1956 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没有现成的答案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个崭 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素养目标 1.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2.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 3.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树立制度自信、 道路自信。 4.在实践中反思各领域既有政策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限制性条 件。
要点晨背 1.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2.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 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之间的矛盾。 4.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 为先进的工业国。 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4)在社会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同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 生了变化。
(5)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 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 他领域基本确立。
【对点训练】
训练 1 1953~1956 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形式主要是( )
(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对民族资产阶级 实行和平赎买。( )
提示:×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 赎买都是三大改造的形式,而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 命。
2.议一议: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 制,我们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则发展多种经济。二者是不是相 互抵消,做了无用功? 提示: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尽管从表面上看,社会主义改造 的尾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头,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相互抵 消,做了无用功。但是更深层次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共产党的 领导地位和权力,清除了意识形态上的障碍,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 制度,也是社会主义改革能顺利发展的前提之一;生产资料所有制 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 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而社会主义改革也不 是简单地走回头路,而是党在经历了曲折路线后坚定的新方向。
提示:①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经济结构 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 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 了决定性的胜利。②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 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 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党的八大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的需要和源自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提示:× 八大所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 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 间的矛盾。
(3)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 提示:× 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 力。
提示:①三大改造有其历史必然性。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 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 的原则,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 造、公私合营的政策,逐步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 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探究 3:据材料三、四分析,三大改造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 意义?
提示: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差距非常大,中国 的工业化几乎是一穷二白。党中央确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集 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探究 2:据材料二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 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如何改造的?
2.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 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 会的经济基础。 (2)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 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 度。 (3)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的社 会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