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课程临床麻醉学-麻醉3课件
大学课程临床麻醉学-麻醉3课件
小剂量琥珀胆碱:兴奋交感神经节的N受体和交 感神经纤维,儿茶酚胺类释放,导致心动过速。
大剂量则主要兴奋心脏胆碱能M受体引起心动过 缓甚至窦性停搏。可促进心脏释放组胺。
术中急性心肌供血不足、缺氧、低温、洋地黄等 药物及手术刺激心脏均可诱发心律失常。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肌细胞收缩的特点
结构特点:A.横管粗大; B.肌质网不发达,贮钙量少。
2. 决定兴奋性的因素
兴奋性的高低:主要决定于Na+、Ca+通 道处于何种状态即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 与阈电位差距的大小。
3. 兴奋性与心律失常
(1)兴奋性的不均一性与心律失常:
兴奋性恢复初,细胞群之间兴奋性恢复先后 差别最大,使兴奋性、不应期和传导性处于很不 均匀一致的电异步状态。
兴奋在某些部位易于通过,一些部位难以通过,较 易发生传导延缓和单向阻滞而形成兴奋折返。许多微 折返同时出现,则可形成纤维性颤动。
第四章 麻醉与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电活动
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1. 非自律细胞 2. 自律细胞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一)静息电位 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正常人约为-90mv。 K+平衡电位( EK )
(二)动作电位 心肌细胞兴奋过程中产生的并能传播出去
的电位变化。
0期(除极期):膜内电位由-90mV迅速上 升到+30mV。主要是电压门控性Na+通道开放、 Na+内流。
三、麻醉与心律失常
(一)自主神经平衡失调
交感神经兴奋:术前恐惧焦虑、术后应激反应、 麻醉操作、缺氧和CO2蓄积等。提高窦房结和浦肯野细 胞4期自动除极速度,自律性增加,导致窦性心动过 速和异位节律。
迷走神经兴奋:胆囊胆总管区、肠系膜牵拉、眼 科手术及压迫眼球等。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 传导,导致心动过缓。
优势传导通路
窦房结 心房肌
左、右心房 房室交界 房室束
左 、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心室肌。
(1)兴奋传播的有序性;
(2)“全或无”特性;
(3)不同区段传导速度的差异性;
(4)房室交界对快速兴奋的过滤保护作用。
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结构因素 细胞的直径
(2)电生理性质 1) 0期去极化速度
和幅度 2)邻近未兴奋部位
阈电位之差
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
பைடு நூலகம்
3.自律性与心律失常 (1)正常自律性的改变: (2)异常自律性: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
常见原因有: A.Na+-K+泵活动减弱; B.复极不一致; C.持续除极或损伤电流。
(3)触发活动:由后除极引起。 (4)心率变异:心电图R-R间隔随时间变化的属性。
(三)传导性 1. 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途径
1期:膜内电位由+30mV迅速恢复到0mV。 由K+一过性外向电流(Ito)引起。
0期和1期合称为锋电位。
2期(平台期):主要特征,Ca2+内流与K+外流相 抗衡。
3期:Ca2+内流停止,K+外流增强。 0期去极化开始到3期复极化完毕的时间为动
作电位时程(APD)。 4期:Na+-K+泵和Na+-Ca2+交换转运体活动。
奎尼丁使两者均延长,但ERP的延长大于APD的 延长,ERP相对延长。
在APD内ERP的延长:减少期前兴奋引起反应的 机会,阻断兴奋的折返,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二)自律性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窦性节律 潜在起搏点 异位起搏点 异位节律
窦房结控制方式: 抢先占领 超速压抑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1.自律性的产生 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4期自动去极速度 (2)最大舒张电位与
(三)麻醉用药
1.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
2.通过神经体液因素间接影响心肌
氟烷:使心肌细胞阈电位上移、最大复极电位增 大、4期自动除极速度减慢而致心动过缓;抑制房室 传导及心室内传导;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氯胺酮:直接抑制窦房结的起搏功能,可兴奋交 感神经,提高循环中儿茶酚胺水平,而呈现其心血管 兴奋效应,心率增快。
Na+-K+ 交 换 ( Na+-Ca2+ 交换与之 耦联进行 )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离子转运
心 室 肌 细 离胞 子动 转作 运电 及位 收 缩 曲 线
二、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与心律失常 (一)兴奋性
1.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有效不应期(ERP):除极开始到复极达-60mV。 (2)绝对不应期(ARP):除极开始到复极达-60mV。 (3)相对不应期(RRP):从-60mV复极到-80mV。 (4)超常期(SNP):从-80mV复极到-90mV。
心房的易颤期:心电图的R波降支中。
心室的易颤期:心电图的T波升支到达顶峰之前约 30ms的时间内。
病理情况下,当期前兴奋出现在心电图T波内时, 称“R落入T现象” 。易诱发心室颤动,应紧急处理。
(2) 动作电位时程、有效不应期与心律失常 APD和ERP呈平行关系,但程度不同
如:利多卡因使两者均缩短,但ERP的缩短小于APD 的缩短,ERP相对延长;
1.对细胞外液的Ca2+依赖性强 2.“全或无”收缩 3.不发生强直收缩
The wall of ventricle of heart
HE
心外膜
Epicardium
心
室
壁
的
心肌膜
结
myocardium
构
(
)
心内膜
Endocardium
二、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一)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一侧心室每分钟 射出的血液量。 5mL/min 心力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膜的兴奋性
3.传导性与心律失常
(1)传导阻滞:分为传导减慢和传导中断。 1)膜电位降低:钠通道失活 2)不应期传导:兴奋落有效不应期内 传导中断 落在相对不应期内 传导减慢。 3)不均匀传导:传导性不同而失同步性,则不均 匀传导。房室交界
(2)兴奋折返:
打断折返: (1)延长不应期; (2)抑制传导或增快传导; (3)促进有效不应期均一。
(二)电解质紊乱
高钾血症:静息电位显著降低,传导减慢;对 K+通透性增高,复极加快,导致不应期缩短。传导 减慢和不应期缩短致兴奋折返,引起室颤等各种折 返型心律失常。
低钾血症:对K+通透性降低,静息电位减小、 4期自动除极加快。传导减慢;自律性增高,引起 异位节律。ERP缩短,传导减慢可产生兴奋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