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公示内容
(3)开创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的中国研究:宋怀东等在国际上完成了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关于GD的真正意义上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2011年发表于Nature Genetics。王卫庆、宁光和刘建民等收集建立包括临床资料、组织、DNA和血清的内分泌代谢病家系库,综合利用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及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并结合临床表型分析,建立完善的内分泌代谢病诊断平台,并开展基因型指导临床治疗的工作。成功诊治国内外罕见的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症。开展了骨质疏松的遗传学研究,分析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联和骨定量超声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佳切点研究。以上成果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学术影响与社会贡献
(1)建立代谢性疾病的标准化诊治流程,牵头成立“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提供“一站式诊疗、全程化管理”的优质医疗服务,建立风险预判模型和糖尿病医学资料库。
(2)组织制定指南和共识:通过建立多学科参与的新型内分泌代谢病学协同研究网络,一方面凭借学科优势积极参与行业学会的疾病预防、诊治规范、指南和共识制定,适时更新;另一方面以疑难和少见病的诊治为主,不断产生和验证新的治疗方案、技术和方法,使其更加完善,同时肩负将成熟的方案、技术和方法加以规范和简便易行,并加以推广的责任。
(2)开创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的中国研究:于80年代开始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医阴阳学说和虚症理论的尝试,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最早的实践者和开拓者。创造性地建立可的松阳虚动物模型、阴虚和阳虚高血压动物模型等,首次用现代医学的方法证实了中医的阴阳拮抗理论,至今仍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经典理论,邝安堃也作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开创者。
(3)建立国内唯一的临床内分泌CAP认证实验室:本团队拥有国内为数不多的、单独编制的临床内分泌代谢检验实验室,也是国内唯一一家通过CAP认证的内分泌代谢临床检测中心。
(4)编辑出版中英文学术期刊,搭建中西方交流的学术平台:1985年创办《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CJEM),是反映我国当代内分泌代谢领域最新临床及基础研究成果的高端学术刊物。2009年创办《Journal of Diabetes》(JDB),于2010年6月被Medline收录,2013年被SCI收录,影响因子3.039。
(5)开创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流行病学的中国研究:宁光、王卫庆和毕宇芳自2004年在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开始组建临床流行病学研究队伍,致力于我国肥胖、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社区预防及临床诊治工作中。截至目前,我们的样本库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代谢性疾病样本库,创建了代谢性疾病研究的三大队列。成果2011年发表于Ann Intern Med、2013年发表于JAMA、2015年发表于JACC、2016年发表于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等期刊。
团队简介:
1、团队建设情况:
该团队初创于1951年,以团队创始人邝安堃、陈家伦和许曼音等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论文为标志,其后该团队开创了中国肾上腺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研究,于改革开放之初先后获得两次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多次省部级奖。9、曹亚南和王计秋等加入本团队,传承团队前辈的研究传统,开拓创新,在肾上腺疾病和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研究领域继续开展原创性的中国研究,同时在遗传学内分泌代谢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获得多项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
2、创新能力与水平
(1)开创垂体肾上腺疾病的中国研究:50年代利用一台简单的直视显微镜做嗜酸细胞直接计数,用以评估肾上腺皮质功能,成为文献可查的中国肾上腺皮质功能最早的研究,为瑞金内分泌的起源。1997年宋怀东等从基因表达谱水平研究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组织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了研究,被科技部评为2000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一,获得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王卫庆加入本团队、2008年曹亚南加入本团队,于2014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PRKACA基因L205R热点突变与肾上腺皮质腺瘤发生密切相关,发表于《Science》杂志,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公示内容
团队名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创新团队
提名单位:
上海市
提名意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创新团队由邝安堃教授初创于1951年,开创了中国肾上腺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研究。90年代中期宁光、王卫庆等学成回国加入团队,21世纪初毕宇芳、曹亚南和王计秋等青年骨干加入本团队,传承团队前辈的研究传统,在肾上腺疾病和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研究领域继续开展原创性的中国研究,同时在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糖尿病等领域获得多项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目前该团队以宁光院士为核心,2009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2014年和2017年两次入选基金委创新群体,2015年宁光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培养了3名长江(宁光、毕宇芳、王铸钢)、3名杰青(宁光、黄薇、王铸钢)、2名青年长江(曹亚南、王计秋)和5名基金委优青(毕宇芳、曹亚南、王计秋、刘瑞欣、徐瑜),在国际著名杂志上共同发表SCI论文300余篇,他引6000余次,授权专利20余项。该团队分别于1985年、1988年、2005年、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7年7次获得国家科技奖。该团队以“解决临床重大科学问题,祛除患者疾苦,用心呵护健康”为使命,在内分泌代谢病的早期预防、临床诊断、精准治疗和生物学研究领域不断突破,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本单位考核,该团队是一支临床经验丰富、诊疗技术扎实、极具科研创新、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型队伍,经组织推荐和公示无异议,提名该团队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
(4)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发病新机制的中国研究:王卫庆、宁光等深入研究了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分子发生机制,发现新的致病基因及发病机制,提供了临床筛查和治疗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为阐明发病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奠定理论基础。研究结果2013年发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2017年9月发表于Nature Medicine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