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板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板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设计
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

⑵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3)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
研读学生合作探究阐释史料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2)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与难点分析)
学习内容:
本课知识点多,按侵略、条约及危害、抗争三方面进行小专题展开教学;学习形式:(1)、依托新课程标准理念和要求,引入学习建议、学生活动、自我测评、知识链接、重点归纳、收获与存疑、活动记录等内容。

(2)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宗旨,围绕“问题探究法”逐步展开,充分调动学生互动的积极性,把学习变成师生对话、自主探索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注重课前、课中和课后问题的展示、探究和激发。

(3)、把握好课文正文与栏目文字及图片的关系,图文配合,相得益彰。

“以诗证史”有助于使学生在抱有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深刻的联想和思考。

引录的张维屏关于三元里抗英的诗歌,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总之,务必将教材各类材料都利用得恰到好处。

(4)、运用多媒体展示,加强声、像、文、图的刺激,提高感知率,强化图片的信息处理能力;
(5)、注重学科之间综合(地理、哲学、经济学),提高读图识图能力,体现“大文科”教学观;
学习结果:
强调以史为鉴,注意与现实联系(改革、开放、遗产保护、国防教育)。

教学重点:
鸦片走私的危害;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鸦片战争的
原因;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
鸦片走私的影响。

鸦片战争的原因;中国战败的原因。

3、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内容的问题)
1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为什么?
5、19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需要3、4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
6、道光年间的中国,拥有80万的军力,而英国派出的远征军初期只有7000人,至熾争结束时也不过2万人,我们又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偌大一个帝国为什么会败于远道而
来的英军?假如道光皇帝信任并重用林则徐,鸦片战争中国有无可能取胜?
7、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等)
第一、学生基本情况: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有二分之一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深层次的文本意蕴无法自我探究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水平都很薄弱。

第二、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大部分同学思想比较懒惰不愿意思考害怕思考喜欢
坐享其成。

三分之二的学生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学习需要老师强制性的施加压力。

课外
阅读知识面窄没有学生会主动去涉猎课外、补充知识没有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也没
有写练习册、归纳错题的好习惯。

开始
>
>
>
学生总结
开始、结束
教师活动 网络应用
匚C
学生活动
(/ / O
学生利用 「一
网络学习
教学内容
老师点评
老师提问
学生回答
讲解、板书
多媒体播放
结束
符号说明: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历史剧表演 学生表演 点评 问题情境 点评总结 学生回答 教学 学生听讲 老师主讲 小结
老师汇总
学生历史剧表 演
总结、提问、不知 课后作业
自主学习双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指出该模式与其他两个模式的不同点和相同: 相同点:三种模式中都有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资料的编写与制作、形成性评价、修改教学等环节。

不同点:“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相比较,“以教为主”模式先确定教学目标再进行教学分析以及学习者的分析,而“以学为主”模式是先进行教学分析再编写测验项目,教学策略设计方面“以学为主”比“以教为主”更为详细和具体,
“以教为主”有总结性评价“以学为主”没有,中“以教为主”的修改教学贯穿每个环节中,“以学为主”中的修改教学只在进行形成性评价之后;与“以教为主”“自主学习”相比较,“以教为主”比“以教为主”多了一项教学分析,“以教为主”中为发展教学策略,而“以教为主”中为学习情境创设,“以教为主”中有自主性学习设计和协作性学习设计而“以教为主”无,中“以教为主”有总结性评价而“以学为主”无,中“以教为主”的修改教学存在于每个环节中,而
“以教为主”中只在形成性评价之后;“以学为主”与“以教为主”相比较,“以学为主”中的策略设计详细而具体,中“以教为主”的是学习情境创设,并且有自主性学习设计和协作性学习设计,其它方面“以学为主”与“以教为主”较为相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