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泌尿系统第2-5节
NH3/ NH4+的分泌与H+分泌密切相关,并促进 HCO3-的重吸收。(图10-19 )
第十章泌尿系统第2-5节
4、 K+的重吸收与分泌
(1)重吸收的部位和重吸收量:近曲小管占 65~70%,髓袢占25~30%,远曲小管和 集合管占小于1%。肾小球滤过的K+几乎全 部被重吸收。
(2)尿中排出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 管分泌的。
第十章泌尿系统第2-5节
(二)肾小球滤过的动力
1、有效滤过压的计算:(图1) 2、滤过平衡和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的有 效长度(图2) (三)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的因素 1、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图1) 2、囊内压 3、血浆胶体渗透压 4、肾血浆流量(图2 )
第十章泌尿系统第2-5节
二、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第十章泌尿系统第2-5节
6、葡萄糖的重吸收
重吸收的部位:近曲小管,葡萄糖100%被重吸收。 重吸收的方式:与Na+相耦联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肾糖阈的概念 : 葡萄糖最大转运率的概念:
7、其他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
▪ 氨基酸、HPO42-、SO42-:继发性主动转运。 ▪ 蛋白质:吞饮作用。 ▪ 进入体内的青霉素、酚红、大部分利尿药:主动分泌。
第十章泌尿系统第2-5节
H+分泌的生理意义: (图10-19) ①排酸保碱 ②酸化尿液 ③促进NH3/ NH4+的分泌
第十章泌尿系统第2-5节
3、 NH3/ NH4+的分泌
来源: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和集合 管上皮细胞内的谷氨酰胺。
部位和方式:近端小管经Na+—H+或NH4+交换体、 以及 NH3的扩散入小管液;髓袢升支粗段经1Na+ -2Cl- - 1K+或NH4+同向转运体重吸收NH4+到组织 液,转变成NH3 ,NH3经集合管上皮扩散入管腔中, 生成NH4+ ,随尿液排出。 (图10-18 10-15 图)
第十章泌尿系统第2-5节
(3)K+重吸收方式
1)近曲小管:主动重吸收,但机制不清。 2)髓袢:经顶端膜1Na+ -2Cl- - 1K+同向转运体的
继发性主动转运。(图 10-15 )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Na+ — K+交换。
主细胞: Na+经顶端膜上的 Na+通道和基底侧 膜上的 Na+泵被重吸收,K+经顶端膜上的 K+通 道被分泌(称为Na+ — K+交换)。 Na+ — K+交 换和Na+—H+交换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图17)
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小管的分泌的概念: (一)物质转运方式与途径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转运
第十章泌尿系统第2-5节
1、Na+、 Cl- 和水的重吸收
( 1)近曲小管:主要的重吸收场所(总结) 1) Na+、 Cl-的重吸收: 在近曲小管前半段(图1) ① Na+经顶端膜上的 Na+—葡萄糖/氨基酸等 同向转运体转运入细胞,再由基底侧膜上的 Na+泵主动转运至组织液。 ② Na+经顶端膜上的 Na+—H+交换体转运 入细胞,再由基底侧膜上的 Na+泵主动转运 至组织液。 ③ Cl-不被重吸收。
③ Na+ K+ Ca2+ Mg2+的细胞旁途径转运
第十章泌尿系统第2-5节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重吸收Na+、 Cl- (占12%)和不同量的水。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和盐的转运是可被调节的。
第十章泌尿系统第2-5节
1)远曲小管起始段:
对水没有通透 性,重吸收Na+、 Cl- 。通过顶端膜上 的 Na+— Cl- 同向转 运体转运入细胞, 再由基底侧膜上的 Na+泵和Cl-通道转 运至组织液,重吸 收回血液。
2、HCO3-的重吸收与H+的分泌
HCO3-的重吸收约85%,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与H+的分泌密切相关。
(1)近曲小管: HCO3-的重吸收以CO2的形式进行, 与Na+—H+交换有关。(图10-18)
(2)髓袢: HCO3-的重吸收同近曲小管。(图10-15)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闰细胞: HCO3-的重吸收与H+经顶端膜上的H+ 泵分泌密切相关。分泌的H+除与HCO3-结合外,还 可与HPO42-和NH3结合。 (图10-17)
第十章泌尿系统第2-5节
5、 Ca2+的重吸收和分泌
(1)重吸收的部位和重吸收量:近曲小管占70%, 髓袢占20%,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占小于9%。
(2) Ca2+重吸收方式 1)近曲小管:80%以溶剂拖曳的形式经细胞旁 途径。20%为跨细胞途径,经顶端膜扩散入细胞 内,再经基底侧膜上Ca2+泵和Na+ - Ca2+交换机 制转运出细胞。 2)髓袢:髓袢细段对Ca2+不重吸收。升支粗段 可能存在Ca2+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动转运。
第十章泌尿系统第2-5节
在近曲小管后半段: (图1) Cl-顺浓度差经细胞旁途径大量转运之2O重吸收:以渗透的方式被动重吸收。 ➢ 跨细胞途径: ①通过脂质双分子层扩散 ②通过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水通道AQP1 ➢ 细胞旁途径:
第十章泌尿系统第2-5节
第二节 尿生成的过程
尿的生成三过程
第十章泌尿系统第2-5节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实验证据(表10-1) ➢ 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的概念: (一)滤过膜的结构
1、滤过膜的结构(见前) 2、影响滤过膜通透性的因素 ①机械屏障:滤过膜上有大小不同的孔道。 ②电学屏障:滤过膜带负电荷,限制带负电荷的 血浆蛋白的滤过。(图10-10) ③滤过膜的面积
(2)髓袢:重吸收20%的Na+ Cl- K+和水
1)降支细段:对水重吸收,对溶质几乎不重吸收。 2)升支细段:对水不重吸收,对溶质少量重吸收。 3)升支粗段:对水不重吸收,对溶质重吸收(图)。
①经顶端膜Na+- H+交换体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方式
②经顶端膜1Na+ -2Cl- - 1K+同向转运体的 继发性主动转运
第十章泌尿系统第2-5节
2)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图
主细胞: Na+经顶端膜上的 Na+通道和基底侧膜 上的 Na+泵被重吸收;经顶端膜Na+- H+交 换体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Cl-靠电位差经细胞旁途径扩散入组织液。 H2O经顶端膜上的AQP2,基底侧膜上的 AQP3、 AQP4被重吸收。
第十章泌尿系统第2-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