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总复习 (完整版)

统计学总复习 (完整版)

统计学原理总复习(完整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B )。

A、工人年龄B、工人性别C、工人月工资D、工人体重解析标志表现有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之分。

品质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述,因此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但对其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数量标志表现是一具体数值,也称标志值。

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B )A、调查单位B、总体单位C、调查对象D、填报单位解析: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个别事物3.2010年11月1日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 C )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解析: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借以认识同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及本质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典型调查要求搜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搞清所调查的典型中各方面的情况,作系统、细致的解剖,从中得出用以指导工作的结论和办法。

重点调查是指在全体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取得统计数据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由于重点单位在全体调查对象中只占一小部分,调查的标志量在总体中却占较大的比重,因而对这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所取得的统计数据能够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一次性调查是间隔一定时间而进行的调查,一般间隔时间相当长,如一年以上,它是对事物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的登记,如工业普查、设备普查等。

一次性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事物在某一时间点上的水平、状态的资料,例如人口普查。

经常性调查是指结合日常登记和核实资料,通过定期报表而进行的一种经常的,连续不断地调查.这种调查不必专门组织调查机构,而是利用原有的机构和力量,通过层层上报和汇总资料取得全面资料4.单项式分组适合运用于( C )A、连续性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离散性数量标志中标志值变动范围比较小D、离散型数量标志中标志值变动范围很大解析:用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形成单项式变量数列,称为单项式分组(Monomial subgroup)。

一般适用于离散型变量且变量变动不大的场合。

单项式分组在离散性变量范围较小下用,组距式分组离散性变量范围较大下用和连续性变量下用5.计算向上累计次数及比率时,各累计数的意义是各组( A )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比率B、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比率C、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比率D、下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比率解析:向上累计,又称以下累计,是将各组次数和比率,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逐组累计。

祖距数列的向上累计,表明各组上限以下(小于等于上限)总共所包含的总体次数。

向下累计,又称以上累计,是将各组次数和比率,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逐组累计。

(大于等于下限)6.某组数据为左偏分布时,该数据的众数、中位数、算数平均数的大小关系是( A )A 、众数>中位数>算数平均数B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C 、中位数>众数>算数平均数D 、中位数>算数平均数>众数解析:众数、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分布的状况。

当次数分布呈对称的钟型分布时,算术平均数位于次数分布曲线的对称点上,而该点又是曲线的最高点和中心点,因此,众数、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三者相等。

当次数分布呈非对称的钟型分布,由于这三种平均数受极端数值影响程度的不同,因而它们的数值就存在一定的差别,但三者之间仍有一定的关系。

当次数分布右偏时,算术平均数受偏高数值影响较大,其位置必然在众数之右,中位数在众数与算术平均数之间,因而有如下的关系:。

反之。

当次数分布左偏时,算术平均数受偏小数值的影响较大,其位置在众数之左,中位数仍在两者之间7.设p 表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商品的销售量,1011q p q p ∑∑说明( B ) A 、在基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B 、在报告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C 、在基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D 、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解析:可对照下面第七类型计算题进行理解8.累计增长量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的关系表现为( C )A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积B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C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差D 、以上都不对9.已知变量x 与y 之间存在着负相关,指出下列回归方程中哪一个肯定是错误的( C )A 、y ˆ=–10-0.8xB 、y ˆ=100-1.5xC 、y ˆ=–150+0.9xD 、yˆ=25-0.7x 解析:可对照下面第五类型计算题(1)理解10.在回归方程y ˆ=a+bx 中,回归系数b 表示( B )A 、当x =0时y 的期望值B 、x 变动一个单位时y 的变动总额C 、y 变动一个单位时x 的平均变动量D 、x 变动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变动量二、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统计分组 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研究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现象总体按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但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统计分组”。

2.综合指标综合指标是对大量个体指标及其数值进行分组、对比和加变等变换后得到的指数。

是某些个体指标的概括反映。

其表现形式主要有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其中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又可分为许多种类型和计算方法,如平均指标可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

3.同度量因素同度量因素亦称“同度量系数”或“指数权数”。

是指使若干由于度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可以加总和比较而使用的媒介因素。

在编制总指数时,把不能直接相加的要素过渡到能够相加的总体的媒介因素。

同度量因素在计算总指数的过程中对各指数因素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所以也叫权数。

4. 长期趋势长期趋势是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社会现象表现为持续不断地向上增长或向下降低的趋势。

5. 判定系数R^2判定系数就是拟合优度判定系数,它体现了回归模型中自变量的变异在因变量的变异中所占的比例。

如R^2=0.99999表示在因变量y的变异中有99.999%是由于变量x引起。

当R^2=1时表示,所有观测点都落在拟合的直线或曲线上;当R^2=0时,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不存在直线或曲线关系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有何区别与联系?统计指标和标志的区别表现为: 标志反映的是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有能用数量表示的数量标志,还有不能用数量表示的品质标志,而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的数量特征,都能够用数量来表示。

指标是通过标志的综合得到的,因此标志是总体指标的来源和基础,指标则是标志的综合。

但不能因此而把指标看成仅仅是标志值的量的积累,总体指标能反映出现象的本质属性和特征,获得个体标志难以显现的信息。

2.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一、总体范围应该一致总体范围与指标数值有直接关系,如果总体范围有了变化,则指标数值须经过调整,使前后时间的数值能够进行比较。

例如某市的行政辖区发生了变化,其辖区的工业总产值指标便应随之进行适当调整,才能进行前后对比。

二、指标经济内容应该相同有时动态数列的指标,在名称上相同而经济内容各异,例如工业企业工资指标,按费用要素分组的工资包括全部职工工资;而按成本项目分组的工资则只包括基本生产工人的工资。

如把不同经济内容的工资,混合编成动态数列反映工资的动态,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

三、时期长短应该相等在时期数列中,由于各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因此,各指标所属时间不等,就难以直接比较。

但这一原则也不能绝对化,有时为了特殊研究的目的,还要求编制时期不等的动态数列。

时点数列因其指标只反映一定时点的状况,一般不要求时间长短相等。

还须指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都存在指标与指标间距离的所谓“时间间隔”,如果这种意义时间间隔相等,则更便于分析。

四、指标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算单位应该一致指标的计算方法有时也称为计算口径,如指标计算口径前后不一致,则难以进行比较。

价值指标的计算价格有多种,如零售价、批发价、出厂价、收购价等,应统一按一种价格编制动态数列,才能保证价格的可比性。

计量单位也要一致,如吨、千克、市斤、公顷、亩等,在统计资料中变化很多,要注意调整一致后,再编制动态数列。

3.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影响因素有哪些?满意答案好评率:100%抽样平均误差是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标准差,它反映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与总体平均数(或总体成数)的平均差异程度。

由于从一个总体可能抽取之个样本,因此抽样指标(如平均数、抽样成数等),就有多个不同的数值,因而对全及指标(如总体平均数、总体成数等)的离差也就有大有小,这就必需用一个指标来衡量抽样误差的一般水平。

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主要有:(1)总体单位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差异程度愈大则抽样误差愈大,反之则愈小。

(2)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单位数愈多,则抽样误差愈小。

(3)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不同,抽样误差也不相同。

一般说,重复抽样比不重复抽样,误差要大些。

(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其抽样误差也不相同,而且同一组织形式的合理程度也会影响抽样误差。

4.什么是指数,指数有什么作用?1. 狭义指综合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总动态的相对数。

通称总指数。

2. 广义指说明同类现象对比的相对数,既包括总指数,也包括个体指数;既包括时间上的对比,也包括空间上的对比。

作用:(1)综合反映复杂社会经济总体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这是统计指数的最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经济现象中,大量存在着不能直接加总或不能直接对比的复杂总体,为了反映和研究它们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只能通过统计指数法,编制统计指数才能得到解决。

(2)分析和测定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变动受各因素变动的影响。

社会经济现象总体中包含着数量因素和质量因素,通过编制数量因素指数和质量因素指数,可以分析和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总体变动的影响。

(3)研究平均指标指数变动及其受水平因素和结构因素变动的影响。

平均指标中包含水平因素和结构因素,因此可以编制可变组成指数,不变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研究平均指标的变动及其各因素变动对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85*2+95*17+105*11+115*14+125*1)/45/100*100%=103.89%2. 参考课本254,262 或参考下面第四类型计算题某学院有4500名学生,随机抽选20%,调查在校期间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篇数,所得分布数列入下表:试以95.45%(t=2)的概率推断:(1)全校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每人撰写论文篇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