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化与液化说课稿

汽化与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我叫张永晶,来自洛阳师范学院。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汽化与液化。

我说课的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一、说教材与学情,二、说理念与方法,三、说过程与活动。

教学是明确指向目标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而目标与计划地确定,依赖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充分认识与了解。

基于此,进行我说课的第一部分:教材与学情。

首先进行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为物理课程重点内容之一,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状态。

并要求学生能描述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变化过程。

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

由于本节知识点较多,不便于分析,所以我将本节课的知识网络构建如下:
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分为两部分:汽化和液化。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之一。

其中探究水沸腾的特征是本节重点,对于蒸发则需要同学们了解蒸发的概念和蒸发可以致冷。

液化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液化的两种方式及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并简单的了解液化的应用。

在学情分析上,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二、学情分析:
知识准备: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学会了如何使用温度计,同时又具有了探究物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经历,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

心理特征: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兴趣不容易保持。

认知能力:注重直观的感性认识,不能深入的理性思考,还不会自主的探究和求证,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帮助他们从现象看到本质。

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汽化、液化的概念。

(2)知道液化和汽化的关系
(3)能说出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水的沸点。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沸腾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经历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学知识的兴趣,体会物质三态变化的美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2)难点: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进行我说课的第二部分:
三、理念与方法:
本节课教学,我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
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出发点,坚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这样如何恰当的选择教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节课我用到的教法有:
教法:诱思法,实验法,归纳法,演示法
根据本节内容贴近生活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物理情景,是我选择教法的依据。

其中诱思法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

通过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促进活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本课内容特点及教法。

我采用的学法:
学法:
本节在学法的指导上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总结出规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的教学程序设计就围绕这些知识为中心展开。

四、教学程序设计:
激趣引题(计划时间3--5分钟)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张图片:针对这张图片提出问题:
这是在做什么?(烧水)水要烧到什么程度呢?(烧开)怎么知道水开还是不开呢?你是通过那些途径判断的呢?你是听到的?还是看到的?
并在此时给同学们讲解:在生活中所说的水开了在物理上我们把它叫做沸腾。

通过诱思法将问题层层深入,在课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思维活动,由问题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计划时间24--25分钟)
沸腾(探究实验):
让学生根据实际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描述沸腾的现象,并由记录员将大家的猜想记录下来。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我会指明实验探究的方向:
水在沸腾前后液面的情况如何?
沸腾时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如何?
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沸腾是否会继续进行?为什么?
让学生有目的的开展实验。

分组
在探究活动中,我本着三分,三动,三搭配的原则。

三分就是分组,分工,分任务。

在各个小组中选出实验员,观察员,记录员,分析员,和汇报员让同学们养成分工协作的好习惯。

让同学们更好地参与到实验中。

三动就是动脑,动手,动嘴。

在实验中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分析,再动手实验证明,最后动嘴归纳交流。

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搭配就是本着学习情况不同的同学搭配,性格不同的同学搭配,男女生搭配的原则。

力求达到最好的实验效果。

给出实验器材,接着要求学生回顾各种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安装好实验仪器,并要求大家要注意安全。

让学生根据实验器材,和刚刚的猜想进行设计实验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及温度的变化情况。

帮助学生建立表格,并给出记录水温度变化的坐标纸。

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迅速而准确读取温度值,记录在表格中,并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后实验现象的区别。

实验结束后,沿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

之后,小组内部讨论,将结论进一步整理,,并派各小组汇报员对原来的猜想及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对比分析进行汇报,要求同学们描述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水的沸点。

最后归纳总结出水沸腾时的特征。

到此,完成了我教学的第一部分,接下来给同学们讲解蒸发的有关知识。

蒸发(实例教学):
我首先采用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蒸发有关的图片。

引导学生先从感性上体会蒸发。

再告诉同学们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并向学生讲解蒸发的三个特点:
1.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2.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

3.汽化进行得比较缓慢。

接着让同学们观察一张图片,谈一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

在讨论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蒸发致冷!
接着让同学们根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填写沸腾和蒸发的比较表格,它可以帮助学生对比分析,强化记忆。

液化(实例教学)
这节课教学的最后一部分是液化的知识。

可以举出他们最有亲身体验的例子:
冬天,从寒冷的屋外带着眼镜走进温暖的屋内,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夏天,刚刚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为什么过一会瓶壁就会出现水珠呢?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这些都是通过降温来使气体液化的结果。

再列举液化石油气和充气打火机的例子说明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的知识点。

我采用了一个演示实验:
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中滴几滴酒精,排尽空气,然后用绳把塑料袋扎紧。

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就会像吹气球一样的鼓起来。

,学生会清楚地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又不见了。

这个实验直观而形象的表现了汽化与液化相互转换的过程,所以能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

接着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知识应用:(计划时间7--8钟)
1)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住蘸了酒精的棉花,温度计的示数会这是因为:。

2)在卫生间刚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玻璃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会,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之后给学生布置作业:
知识拓展:
(1)让同学们课后思考,通过那些途径可以加速蒸发
(2)搜集生活中汽化和液化的小材料,课下交流。

小结(计划时间3--5分钟)
采用学生回忆反思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并结合我的板书,对本节需要同学们掌握的知识点,强调指出,巩固学生的记忆。

在我说课的最后呢,我想谈一点我的感悟:
新物理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实验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物理,在做中爱物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才艺解说:由于家境的悬殊,可能会给一些孩子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但是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梦想,需要我们去将它点亮。

所以我就会经常的搜寻一些立志的诗歌念给他们听,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培养他们坚强的品格!我今天选择的一首是:别人和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