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工程3系统数学模型

控制工程3系统数学模型


差传递函数的意义。
重点:
系 (1)建立简单机、电元件及系统的微分方程式 统 (2)传递函数概念、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数 (3)简单机、电系统传递函数求取方法。 学 (4)结构图的绘制,结构图化简。
模 难点:
型 (1)列写微分方程式,综合运用机、电基础知识
列写机械和电路方程。
(2)绘制系统结构图并化简,得到系统传递函数。
分方程来描述的
二、系统传递函数
定义:在初始条件为0时,线性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
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
系 当初始条件为0时,对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的一般表达


an
dny dt n
a n1
d n1 y dt n1
a1
dy dt
a0y
数 学
bm
dmx dt m
bm1

身的结构和参数有关。

3.传递函数不反映系统的物理结构。具有相同的传递


函数,从信号传递关系来说,具有相同特性。

4.传递函数只表明单输入、单输出信号传递关系。
5 .n≥m
——物理可实现系统
三、系统的零极点
系统传递函数G(s)是以复变量s为自变量的复变函数,

可写成一般形式:
Gs
K g s s
z1 s z2 s zm p1 s p2 s pn

一般形式
标准形式
m
m

K g s zi
K Tis 1

Gs
i 1 n
s pj
Gs
i 1 n
Tjs 1

j 1
j 1

zi——系统的零点;影响瞬态性能 pj——系统的极点;特征根;决定稳定性
K——系统增益(放大倍数) ;稳态输出值

F(s) (k1 Bs)X (s) (k1 Bs)Y (s)
Ms 2Y (s) (k1 Bs) X (s) (k1 Bs)Y (s) k2Y (s)
整理可求得


解:设质量M的位移y(t)为中间变量,再对其
作受力分析图
系 统
k2 y
k1 (x y)
M
k1 (x y)
a
B(x y)
A B(x y)
f(t)
数 依据A点力平衡及牛顿定律列写原始方程式:

f (t) B(x y) k1 (x y)

作拉氏变换:My B(x y) k1 (x y) k2 y
f(t)

m
统 KB

f(t)
解:对m受力分析
m
依牛顿定律列方程:
y(t) fK(t) fB(t)
f
(t)
f
K
(t)
f
B
(t) y( dt 2
t)
学 而f(Kt)=Ky(t) f(t)=B·dy(t)/dt
模 型
代入方程可得:
m
d
2
y(t)
B
dy(t)
Ky(t)
f
(t)
dt 2
dt
可见,该系统的瞬态数学模型是用二阶常系数微

R

解:1.确定输入与输出
系 统
i(t)
ui(t)
C
uo(t)
输入为ui(t),输出为uo(t) 2.选电流i(t)为中间变量

列方程:
学 模
方法?
u i (t) Ri(t) u o (t)
uo (t)
3.消去中间变量并整理可得微分方程为:
1 C
i(t)dt

RC
du o (t) dt
uo
(t)
统 数
列写的一般步骤如下:

1. 分析系统和元件的工作原理,找出各物理量之间 的关系,确定输出量及输入量。

2. 设中间变量,依据物理、化学等定律忽略次要因

素列写微分方程式。
3. 消去中间变量并整理,降阶排列,输出方程左边,
输入在方程右边,即得系统或元件的微分方程式
或数学模型。
例:列写图示RC无源网络的微分方程
(1)了解数学模型基本概念;
系 (2)掌握简单机、电元件及系统微分方程式的列写;
统 (3)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定义、性质及求取;
数 (4)掌握典型环节传递函数及其瞬态特性;
学 (5)掌握串联、并联、反馈连接等效传递函数的求法;

结构图等效变换原则,能用结构图简化方法求系统的

传递函数;
(6)理解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误
d m1 x dt m1
b1
dx dt
b0 x
进行拉氏变换可得:
模 ansn an1sn1 a1s a0 Y s bm s m bm1s m1 b1s b0 X s


Gs
Y s X s
则有
Gs
bm s m an s n
bm1s m1 b0 an1s n1 a0
即为系统传递函数
用框图表示为:
X(s)
G(s)
Y(s)
传递函数的性质
G s
bm s m an s n
bm1s m1 b0 an1s n1 a0
1.传递函数是描述线性系统或线性元件特性的一种数
学模型,它和系统或元件的运动微分方程一一对应。

2.传递函数反映系统本身的瞬态特性,它只与系统本
ui
(t)
由此可知,RC无源网络的瞬态数学模型是一阶常系数线
性微分方程
列写下面RC滤波网络的微分方程
R1
R2


ui
C1
C2
uo



微分方程的列写过程请看教材P 27
该网络微方程为:

R1C1R 2C2
d2uo dt 2
(R1C1
R
2
C
2
)
du o dt
uo
ui
例:一弹簧-质量-阻尼机械系统受外力f(t)作用产生位 移y(t),试列写该系统微分方程
系统零极点在复平面上的表示
零点用“〇”表示,极点用“×”表示
四、简单系统传递函数的求取
1.质量、弹簧、阻尼器机械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式为

m d2 y(t) B dy(t) Ky(t) f (t)
统 数
dt 2
dt
故传递函数为:G(s) Y(s)
1
F(s) ms2 Bs K

2.求图示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f(t)为输入,x(t)为 输出(不计摩擦)。
主要内容:
1) (1)数学模型概念;
系 统
2) (2)简单机电元件及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
数 (3)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求法;
学 (4)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瞬态(动态)特性;
模 (5)控制系统结构图的绘制方法与简化; 型
(6)环节的串并联、带反馈环节的传递函数;
(7)相似原理与相似系统
基本要求:
数学模型
能够用来

表达一个系统的动态性能、

揭示系统的结构、参数与动态性能之间的关系

的数学表达式



线性系统的概念及其特性
线性系统
系 统
能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
数 学
线性系统的特性 叠加性


频率保持特性
微积分性
一、 微分方程列写
列写微分方程的目的:

确定输出与输入或扰动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