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安江第二小学陈锡平
科学概念: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
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实验材料:
分组实验材料12组:烧杯、木棒、塑料棒、玻璃棒、铁棒、铜棒、铝棒酒精灯铁盘子火柴牙签传热比赛实验装置
同样大小的铁勺和木勺各一
其它:温度计若干
教学过程:一、
导入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热是怎样传递的。
在上堂课的探究活动当中,我们使用了铁棒、圆铁片,这些材料都是铁做的,那么其他材料的传热的
情况是不是都跟铁一样呢,她们的传热速度是不是都一样呢?这堂课我们就来
研究这个问题。
二、认识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1、认识各种材料传热的速度有快慢之分
1)教师出示所提供的各种材料。
(木棒、塑料棒、玻璃棒、铁棒、铝棒、铜棒)
2)将这些材料分成传热速度慢和传热速度快两组,怎么分?说说这么分的理由。
3)实验要求,同时放入热水中,及时观察,比较谁传热的速度快。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5)汇报实验结果。
2、建构科学概念: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1)像铜、铁、铝这类传热快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
像木头、塑料这类传热慢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木头、塑(板书:热的良导体:铜、铁、铝……
料、玻璃……)
(2)举例运用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例子。
生活中有的地方需要传热快一点,如锅底用铁做的,炒菜就容易熟。
有些地方需要传热慢一点,如锅
柄用塑料做的,防止手烫伤。
请你举一些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设计意图:在材料的选择上,选择尽可能多的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利于学
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科学概念。
特别像玻璃,在
学生意识当中认为是热的良导体,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有热的玻璃水杯会烫手这
样的经验。
通过实验,纠正了他们错误的认识。
在分析和讨论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既可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又可以在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
由于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并不是特别严格的科学概念,加上学生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因此,在实验要求上并不十分严格,不必过于细致地指导。
]
三、比较铜、铁、铝三种金属的传热性能
1、引出研究问题
老师有个问题,同学们刚才用手模的办法做实验时,铜、铁、铝这三种热
的良导体,它们的传热速度是一样的吗?不一样的话,谁的传热本来最强。
铜、铁、铝三种材料传热的速度快慢,我们靠手摸的办法能不能准确的判
断出来吗?我们手的感觉能力是有限的,对于差别不大的无法准确地判断。
要
想比出它们到底谁第一,谁第二,谁第三,我们想办法亲眼看到才行。
下面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它们到底谁的传热本来最强。
(板书:传热比赛)
2、设计实验方案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教师分发实验记录单,巡视了解情况并参与讨论。
(2)小组汇报。
(将记录单实物投影)
问:其它小组对这个小组的实验设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或者认为有那些好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讨论的要点:要同时加热,加热点要相同,热源要一样.)
(3)用几分钟时间修改和完善小组的实验设计。
3、分组实验
(1)材料员领取实验器材。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结果。
(上台汇报,实物投影)
说说你们在实验中还遇到那些问题。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上堂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的基础,本节课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这样的活动不算是太难。
所以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肯定他们的创造性。
活动中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思想只有在碰撞中才能产生火花,在相互评价,乃至相互争论中完善他们的实验方案,使他们的探究能
力得到切实地锻炼和提高。
同时小组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有利于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1、各种材料传热的本领都是不同的。
2、选择好的实验方案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拓展练习:
(出示铁勺和木勺)老师有一个铁勺和一个差不多大小的木勺,拿在手上,
谁更冷一些?为什么?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解释来解释。
是不是这样的,请
同学们回家去试一试。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
]
教学反思:
1、准备好实验材料是上好科学课的保证。
开始备课的第一天就发现
工具箱里和学生的学具袋里竟没有相同粗细的铜棒、铁棒和铝棒!满心欢
喜地从五金商店里买到了这些材料,回家一试,却发现铜棒的导热本领不
如铝棒,原来买到的铜棒竟不是纯铜!后来购来铜导线和铝导线,剥开绝
缘皮获取材料。
可是又遇到了麻烦,生产厂家偷工减料,铜导线的铜芯居
然比同规格的铝芯要细!后又找了四、五家商店才找到满意的材料。
真没
想到,准备教案的时间竟主要化在了找材料上!喻伯军老师说,科学老师
准备教案最重要的是准备好实验材料。
看来此话一点不假!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才能使课堂教学更顺利地进行。
让学生
举例生活中应用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例子,没想到竟出现了“卡壳”,
本以为是一个简单不过的问题,班上举手者寥寥。
尽管是生活中熟见的事
情,但平时没这方面的概念,此时无法跟现所学的知识对应起来,因此回
答不上来。
如果这时候配以图片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无论是高估学生还上
低估学生,都是对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不够了解。
学生是学习科学的
主体,看来备教案在备好教材的同时,还要做好备学生的工夫。
3、教学的应变能力不够,没有给学生更多地锻炼机会。
有一小组在
设计实验方案中提出用三盏酒精灯分别加热三跟金属棒,还有一个小组提
出把涂了蜡烛油的三根金属棒放在热水中比谁融化的快。
这两中方案在讨
论交流中都轻易地被我否决掉了。
本来这方案都应该让学生实践一下,实
验若不成功,在改正过来不迟,总共也化不了多少时间。
让学生在实验中
体会失败,或许也是一种有益地尝试。
我一门心思地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
教学,错失了一次很好的教学生成的机会。
看来自己的教学思想还够先进,教学方法还不够灵活,教学的能力还需要磨砺和提高!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没有完美,只有追求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