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传热比赛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传热比赛》是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课的内容。
本单 元以常见的热传递现象为载体,通过冷热的相互作用来体现“作用与平衡” 。
为 进一步地研究能量奠定了基础。
本课通过设计热传递实验、 实验观察、 汇报交流 等探究活动, 让学生认识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 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或部分传向 温度低的物体或部分。
通过实验探究, 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 验探究能力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人执教的《传热比赛》是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课第 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探究的主要问题就是“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通过设 计实验、观察实验、认识轻小物体在不同受热金属材料上,是如何掉下来的。
从 而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比较相同点,得出实验结论。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冷和 热已有生活经验, 但对热在物体中是如何传递的并没有过多的关注。
因此通过科 学实验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直观 的实验现象, 比较分析得出热传递的规律。
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 我采用的是师 生共同准备的方法, 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根据课程 的特点和突出重点的要求,制作了课件,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理解什么是热传导,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 究的能力和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现象。
(2)能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3)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探索“热传导”现象的兴趣。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不锈钢杯子、易拉罐、钢尺、铁皮、三脚架、石棉网、火柴、 蜡烛、酒精灯、凡士林、铁勺、试管夹子、铁架台、热水等。
学生准备: 记录表等。
(1) (2) (3) (4) (5)五、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注意观察,老师这里有一把小勺,放在热水中已经有几分钟了,如果用手去摸勺把,会有什么感觉呢?生:勺把会变热。
师:其他同学怎么认为?生:会变热。
师:看来大家的看法是一样的,你来摸摸什么感觉?(指生摸)生:变热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生 1 :是热水把热传到了勺把上的。
师:你是这样想的,还有哪位同学想谈谈你的看法?生 2 :铁勺能传热,把热传到了勺把上。
师:哦,水的热量传到了勺把上,那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咱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第14 课传热比赛)(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师:首先我们来进行大胆猜测。
(出示课件)师:大家看:一根金属棒如果给红色一端加热,你们猜一猜1、2、3,三个点变热顺序是怎样的?生 1 :我认为是 1 点先热,然后是 2 点,最后是 3 点。
师:谁还有不同看法?生2:我觉得是1、2、3 同时变热。
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铁片,如果给铁片中心加热,你们认为图中几个点的变热顺序是怎样的呢?生1:我觉得先是 1 点,然后依次是2、3、4、 5 点。
生 2 :我认为他说得不对。
师:哦?那你是怎么想的?生2:我认为先是1点,然后2、3、4、5 点同时变热。
生 3 :我认为先是 1 点变热,然后是 2 和 4 点,最后是 3 和 5 点。
师:意见分歧更大了啊!师:请同学们再来看下一幅图。
在易拉罐上也有三个点,如果给易拉罐底部加热,它们变热的顺序又是怎样的呢?生1:我认为3、2、 1 点依次变热。
师:谁还有不同意见?生 2 :我认为这三个点同时变热。
师:师:生:师:下。
还是产生了不同意见。
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通过实验!课前通过预习,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我们先来认识一(三)明确思路方法,设计实验。
(教师出示课件)1、酒精灯和蜡烛。
2、火柴和打火机。
师:这些可以为我们提供热源。
3、铁架台。
4、三脚架。
5、试管夹。
师:这些可以用来固定和支撑物体。
6、石棉网。
师:它是用来均匀加热物体的。
7、金属棒、铁片、易拉罐。
师:这些都是能够传热的物体。
8、轻小物体。
师:同学们猜一猜这些东西在本课中有什么作用?生 1 :不太清楚。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怎样观察鼓面的震动的吗?生:在鼓面上放上豆子,观察到小豆子在跳动,就说明鼓面在振动了。
师:你说得非常好!同样的道理,这些轻小的物体是用来观察什么的?生:通过观察轻小物体的掉落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热传到哪里啦!师:你真聪明!那么,怎样把这些轻小物体固定在传热物体上呢?就是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凡士林” ,它在常温下是黏稠的膏状物,遇热会融化成液体,这时还能粘住轻小物体吗?(生:不能!)9、凡士林。
用来粘住轻小物体。
师:我们了解了实验材料之后,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根据我们现有的实验材料(学生看一看),从中选出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组实验,然后通过讨论,制定出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
我们还要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最科学、最独特。
老师提出了几点要求,大家看一看。
下面开始行动吧!(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看。
教师巡视。
)师:好! 请同学们坐好。
师:完成方案设计的小组请做好汇报交流准备,请同学们坐好,哪个小组先来给大家说一说?(学生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生 1 :在易拉罐的侧面从上到下依次粘三颗红豆,然后给易拉罐底部加热,观察红豆掉落的顺序是怎样的。
师:同学们觉得他们小组的方案怎么样?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吗? ^生:师:还有不同的实验方案吗?生 1 :我们往金属棒上粘五颗瓜子,然后给一端加热,观察瓜子是怎么掉的。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小组的实验方案怎么样?生 2 :我觉得不错。
师:有没有和他们小组一样的实验方案? 生:我们组和他们不同的地方是轻小物体不同,我们选择的是黄豆。
师:还有一样的吗?生:我们组是在金属棒上面粘上三粒红豆。
师:同学们觉得怎么样?生:他们这样做不太好,因为即使凡士林融化了,豆子也不会掉下来。
师:那么,你认为该怎么办?生:我认为应该把红豆粘在金属棒的下面。
师:你们小组能接受他的建议吗?生:能。
师:有没有和他们选择同样实验的小组,说一说你们的不同之处?生:说出不同之处。
师:还有不同的实验方案吗?生 4 :我们小组想在铁片下面粘几个根火柴,然后给铁片的中心加热。
师:打算粘几根火柴呢?怎么粘?生 4 :我们打算粘五根,中间粘一根,四周各粘一根。
生 5 :老师,我觉得他们这么粘不好。
师: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生 5 :我认为应该在铁片的上面,因为粘在下面,在加热的时候会烧到火柴。
师:好,你想得很周全。
师:还有需要汇报的吗?下面请各组同学把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
(四)观察实验,获取事实。
师:通过汇报交流,改进和完善了我们的实验方案,同学们看看还有问题吗?生:没有!师:为了安全、顺利地完成实验,谁能说一说实验的注意事项。
(指名说一说)(教师出示实验注意事项,请一名学生来读出)1、酒精灯的使用和熄灭: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盖两次,不可用嘴吹;酒精灯发生碰撒后,要迅速用湿毛巾捂住和擦拭。
2、给物体加热后不可用手去摸,以免烫伤。
3、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及时做好记录。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下面老师宣布:实验开始!(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做实验快的小组还可以再做一次,或者选择其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五)分析现象,形成知识。
师:完成实验的小组请迅速收拾好实验材料,准备汇报!请同学们迅速坐好。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汇报时,要简单说出你们的做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实验结论。
生 1 :我们组在金属棒上粘了 4 颗黄豆,然后给一端加热,我们发现黄豆最后都掉下来了。
师:它们是怎么掉的?有什么规律?生 1 :离火近的先掉,然后按着顺序都掉了。
师:那么你们小组的结论是什么呢?生 1 :热在物体中是按照从离火近的地方到远的地方传递的。
师:其他小组呢?生 2 :我们组在易拉罐的侧面从上到下等距离地粘了 3 颗红豆,然后给易拉罐底部加热,我们发现粘在最下面的红豆先掉,接着是粘在中间的红豆掉了下来,最后掉下来的是粘在最上面的红豆。
师:你们小组的结论是什么?生 2 :热在物体中的传递方式总是由近到远的。
师:“近”指的是什么?“远”指的是什么?生 2 :“近”指的离火焰近,“远”指的是离火焰远。
好的,不错。
还有哪个小组再来汇报?=吃•生3:我们组在铁片上粘了五根火柴,中间一根,四角各粘一根,然后给中间加 热。
我们发现中间的火柴很快就倒下了,接着四个角上的火柴几乎是同时倒下了。
师:那你们小组的结论是------?生:在铁片中间加热时,热是从中间传向四面八方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刚才我们的实验都是在研究热在同一物体中的递的方 式。
这个传递规律是什么呢?谁能概括一下?生1:在同一物体中,热是从离火焰近的地方传向离火焰远的地方。
师:同学们想一想:离火焰近的地方温度怎样?离火焰远的地方温度怎样?谁 能再进一步得出结论?生2:在同一物体中,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师:非常好!我们再把“地方”换成另外一个词语,谁能再说说? 生:在同一物体中,热是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师:太棒啦! 通过我们的实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在同一物体中,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板书: 热能从温度高 温度低。
)(教师板书)师:这节课我们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得出了相同的实验结论,了保证实验结论 的准确性,可以采用多种或多次实验的方法。
同学们记住了吗?(生:记住了。
) 同学们还记得勺把变热的小实验吗?勺把是怎样变热的? 热水的温度传给了勺把,所以勺把变热了。
这是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递方式。
传递的方法是怎样的呢?在不同物体中,热能从()温物体传向()温物体。
(教师板书) 请同学们打开科学书,迅速阅读 53页至54页,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收获。
(六)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师:热传递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哪位同学能举例说一说? 生:举例。
师:应用与拓展。
(出示课件。
)1. 如图,在加热的过程中,竖直粘在金属板上的两根火柴( - UrI 爲I七■ • “ rx J ■ ."X. _■好! 生: 师)先掉下来。
li2. 在热传导过程中,热(A. 只能沿着同一物体传递。
B. 只能在不同物体间传递。
C. 可以沿着同一物体传递,也可以在不同物体间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