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功一、怎样才算做了功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________的作用,并使物体在________上发生了一段________,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功.2.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________和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二、如何计算功1.功的计算公式.(1)当恒力F的方向与位移s的方向一致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为:W=________.(2)当恒力F的方向与位移s的方向成某一角度α时,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W为,W=________.即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乘积.功是一个________,只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2.功的计算公式适用条件:公式W=F·s cos α只适用于求________所做的功.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焦耳的定义:1 J等于________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________的位移时所做的功.即1 J=________.三、正功与负功由功的公式W=Fs cos α可知:注:功是标量,虽有正负之分,但无方向;功的计算遵循代数运算法则.四、几个力的总功在计算功的问题中,有时需计算物体受的几个力所做的总功,由于功是标量,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各力分别对物体所做的功的________.第二节动能势能一、功和能的关系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对其他物体________,则该物体具有能量.2.功与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______________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转化,反之转化了多少能就说明做了多少功,所以功是________的量度.功和能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都是________.二、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________而具有的能量.2.动能表达式.(1)动能与质量和速度大小的定量关系的推导.质量为m、初速度为v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运动,因受摩擦阻力f的作用,运动一段位移s后静止下来(如图).则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________.设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_____.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s=v22a. 故W=________=________.根据功和能的关系,这个功在数值上就等于物体初始所具有的动能.(2)公式:E k=________.3.单位:________,符号J. 1 J=1 kg·m2/s2=1 N·m.4.动能是标量,且恒为________,与物体速度方向________.三、重力势能1.定义:由物体所处位置的________决定的能量.2.公式:E p=________.3.单位:________,符号J.4.矢标量:重力势能是________,但有正值、负值之分.5.重力势能的相对性.(1)参考平面:重力势能________的水平面.实际问题中,应视研究问题的方便选定参考平面.(2)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考面,同一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势能________,但重力势能的差值与参考平面的选取________.(3)E p=mgh中,h是相对于参考平面的高度,当物体在参考平面以上时,重力势能取________;当物体在参考平面以下时,重力势能取________.四、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________而具有的能量.2.大小:跟________的大小有关,________越大,弹性势能也越大.对于弹簧来说,弹性势能与______________有关,当形变量一定时,________越大的弹簧性势能越大.3.势能:与相互作用物体的________有关的能量.第三节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一、实验与探究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方法:让物体自由下落,下落过程经过A、B两点,测出A、B两点的高度差h AB和A、B两点的速度v A、v B,则重力做的功为W G=________.动能变化为ΔE k=____________.验证W G与ΔE k的关系.3.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纸带、________、铁架台、夹子、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1)按图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用导线把打点计时器与学生电源连接好.(2)把纸带的一端在重锤上用夹子固定好,另一端穿过计时器限位孔,用手___________提起纸带使重锤停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重锤自由下落.(4)重复几次,得到3~5条打好点的纸带.(5)在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__________的一条纸带,在起始点标上0,以后依次标上1,2,3…用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高度h 1、h 2、h 3… (6)应用公式v n =Th h n n 211-+-计算各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1、v 2、v 3…(7)计算各点对应的重力做的功mgh 和动能的增加量21mv n 2,进行比较.5.误差分析. (1)偶然误差.测量长度时会带来误差,减小误差的办法是: ①测距离时都应从______________量起; ②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2)系统误差.实验中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主要是打点计时器的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ΔE k 必定________重力做的功W G . 6.注意事项.(1)应尽最大可能减小各种阻力的影响,可采取如下措施: ①应选用质量大和________的重物,以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 ②打点计时器必须稳固安装在铁架台上,并且两个限位孔的中线要______________,以减小纸带所受的摩擦力.③释放前将纸带________________且保证不与限位孔接触以减小纸带与限位孔间的摩擦. (2)实验时必须是________,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再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二、理论分析与论证 1.推导.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在恒力F 和摩擦力f 作用下,经位移s 后,速度由v 1增加到 v 2. 外力做的总功:W =________.①由牛顿第二定律:F -f =________.② 由运动学公式:s =________.③联立①②③式得:W =_____________. 即W =E k2-E k1=ΔE k . 2.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动能定理1.内容:______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__________.2.表达式:W=________.式中E=表示物体的________;E k1表示________;W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1)W为正功时,E k2>E k1,物体的动能________.(2)W为负功时,E k2<E k1,物体的动能________.(3)W=0时,E k2=E k1,物体的动能________.第四节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机械能1.定义:动能与势能(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统称为________.2.相互转化:动能和势能间能够相互转化,动能和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是通过_____________做功实现的.二、机械能守恒定律1.推导过程.研究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经过高度为h1的B点时速度为v1,下落到高度为h2的C点时速度为v2,如右图所示研究从B到C的这段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W G=________________.由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W G=________________.所以mgh1+mv12=_________________.即E p1+E k1=________.2.内容.(1)在只有________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________.(2)在只有________的情形下,弹性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________.3.表达式:E k2+E p2=E k1+E p1或E2=________.4.守恒条件:只有________做功(或________做功).第五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实验目的通过研究物体运动过程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变化,验证械能守恒定律.二、实验原理1.针对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研究其运动过程,比较物体________变化量与________变化量,若满足ΔE p=-ΔE k.则说明机械能守恒.2.比较运动过程中两个状态的机械能.若满足E k1+E p1=E k2+E p2,也说明机械能守恒.3.两种设计方案:(1)方案一: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信息,通过打点纸带确定物体下落的高度及此时对应的速度,确定减少的重力势能和增加的动能.探寻两者之间的关系,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2)方案二:如右图所示,用单摆和DIS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将DIS装置的光电门放在A、B、C、D 各点,测出各点的速度.测量出各点对D的高度.运用所得数据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三、实验器材方案一:打点计时器及电源、铁架台(含铁夹)、纸带________、刻度尺、夹子.方案二:DISLab实验仪一套,铁架台、________、细线、铅笔、贴有方格纸的木板、刻度尺.第六节能量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一、能量的多样性及相互转化1.能量的多样性: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机械能、________、电能、电磁能、________、化学能等.2.能量的转化: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________,我们所消耗的能量,大部分是________辐射到地球后转化而来的.二、能量守恒定律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_____,也不会凭空______,它只能从一种形式________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_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2.表达式:E初=________;ΔE增=________.某种形式的能增加,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________,且增加量和________一定相等.某个物体的能量增加,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________,且增加量和________一定相等.3.意义.(1)揭示了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不仅具有________性,而且具有________性.(2)宣布“____________”不可能制成.第七节功率一、如何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1.比较做功的快慢:(1)在做功相同的情况下,用时越___,做功越___.(2)在做功相同的情况下,用时越___,做功越____.2.在物理学中,做功的快慢用________来表示.二、怎样计算功率1.功率.(1)功率的定义: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________叫功率,功率的符号为P.(2)定义式:P=________.(3)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为W.1 W=1 J/s.技术上常用千瓦(kW)作为功率的单位,1 kW=1 000 W.(4)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________的物理量.(5)功率是标量,只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2.功率的计算.如果物体沿位移方向受的力是F,从计时开始到时刻t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是s,则力在这段时间所做的功W =Fs ,根据功率的定义式,有P =t W = tFs=________. 当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有一夹角α时,P =________. 三、功率与能量1.功率表示了能量________或________的快慢.第八节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能源及其分类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提供可利用________的物质资源,都可以称为能源. 2.分类.(1)从人类开发能源的历史划分常规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等. (2)从使用分类:一次能源:未经人类加工转换的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二次能源:从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能源.如:________、氢能、焦炭. (3)从能否再生分类:可再生能源:________、风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________、________等. (4)从对环境的影响分类:清洁能源(也称“绿色环保”能源):________、______等. 非清洁能源:________、________、天然气等.另外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的能源还有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等. 二、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 1.能源危机.按目前地球上已探明的煤和石油的储量及开采速度,煤可开采200年左右,天然气可开采60年左右,石油可开采40年左右,这些能源在几代人之后将不复存在,因此世界正面临能源危机.2.环境污染.酸雨、________效应、臭氧层的破坏、城市热岛效应、土壤酸性化、生态平衡的破坏等等是环境污染的直接体现.这些又带来了海平面升高、暴雨和干旱增多等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及各种生物的生存. 三、新能源的优点太阳能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科技方面也有应用,如人造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像这样不污染环境的能源称为________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沼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