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吟课件
意象三、更漏
• 更漏通过其声音所呈现的是一种“永滴不尽”的意象,《全唐诗》中提到 “宫漏”、“更漏”、“玉漏”、“清漏”、“铜漏”、“昼漏”、“夜 漏”、“漏水”、“铜壶”等词在200处以上,其中多数与宫廷生活有关。 “漏”是古代计时器,引申为时间。漏壶上有刻度,《汉书· 哀帝纪》:“漏 刻以百二十为度。”声音单调,永滴不止,有“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感。 在运用“宫漏”这个意象时,最有代表性的修饰语就是“长”。 如“北陆 冰初结,南宫漏更长”和 “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宫漏的物象,特别是宫漏的声音,直接或者间接传达给人的感受,如:款, 沉沉,迟,丁丁,疏,静,鸣,苦,催,长,泠泠,尽,永,近等,在诗中 很常见。 示例:用“沉沉”来烘托出寂静,沉郁的氛围。李益《杂曲歌辞· 汉宫少年 行》:“暗闻弦管九天上,宫漏沉沉清吹繁。” 以“静”直接展示寂寂无声,肃穆的感觉。戴叔伦《春日早朝应制》:“月 沈宫漏静,雨湿禁花寒。”章孝标《八月》:“徙倚仙居绕翠楼,分明宫漏 静兼秋。” 以“泠泠”表示清冷。李远《赠弘文杜校书》:“漠漠禁烟笼远树,泠泠宫 漏响前除。” 以“永”表示一切的亘古依旧。李商隐《龙池》:“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 沉醉寿王醒”。 这些动词、形容词与意象组合在一起,演绎出无穷无尽的情感,意味深远而 悠长。
• • • • • •
•
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 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 不一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 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 首《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释义】 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 【释义2】原指女子的面容与桃花相辉映,后用于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 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也作“桃花人面”。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 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 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 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 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 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 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我们都可能有过这种人生体验:在偶然、不 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 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后人运用: 1、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柳永《满朝欢》) 2、崔郎能否能相见,怕读桃花人面诗。(邓雅声《无题》)
• 思考: • 以上两篇《白头吟》,各运用了什么意象? 有什么含义?
全诗多用比兴和对偶,雪、月、沟水、 竹竿、鱼尾等喻象鲜明生动而又耐 人寻味。 首二句是一篇起兴,言男女爱情应该 是纯洁无瑕的,犹如高山的白雪那样 一尘不染,以白雪象征男女的爱情。 “竹竿”,指钓鱼竿;“簁 簁”(shāi),形容鱼尾像沾湿的羽 毛。 “钱刀”,即古代刀形钱币,此处泛 指金钱。 此处以鱼竿的柔长轻盈摆动和鱼尾 的滋润鲜活,比喻男女求偶,两情欢 洽。 《诗经》这类比兴较多,如《卫风· 竹 竿》:“籊籊(tì )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毛 传》:“钓以得鱼,如妇人待礼以成为 室家。 籊籊(tì ):长而尖的样子。
一曲当年 曾惜缘 弱水岸 两地相思 非无凰 醉花前 三剪桃花 随流水 空流转 四时不见 五更深 滴漏断 六月风过 脉脉却轻寒 七弦难弹 绿绮琴 心已变 八行谁书 长相思 勿相见 九重远山 十里亭 月不满 明镜应缺 皎若云间 月落华年 朱弦未断 五色凌素 青玉案间 朝露夜晞 几连环也从中折断 芳时曾歇 今日偷把旧日换 青丝缠雪 吟别一场 暮色残年 如初相见 对镜心意 兀自散乱 锦水长在 汤汤与君诀天涯边 共灯一盏 琴尚不灭的缘牵 愿得一心 执手与君吟天涯边 白首不离 一线三世的缘牵
唉!郎呀郎, 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谢谢观赏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 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刘禹锡《杨柳枝词》:“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 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 梁元帝萧绎《折杨柳》: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 人怀故乡。 •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 隋朝无名氏《送别》: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 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二组
白头吟
唱:HITA
一曲当年 你折柳 浮桥边 两地相思 凤求凰 饮花前 三剪桃花 笑春风 映人面 四时不见 五更深 滴漏断 六月风过 脉脉却轻寒 七弦难弹 绿绮琴 心已变 八行谁书 长相思 勿相见 九重远山 十里亭 月不满 明镜应缺 皎若云间 月落华年 朱弦未断 五色凌素 青玉案间 朝露夜晞 几连环也从中折断 芳时曾歇 今日偷把旧日换 青丝缠雪 吟别一场 暮色残年 如初相见 对镜心意 兀自散乱 锦水长在 汤汤与君诀天涯边 共灯一盏 琴尚不灭的缘牵
• 白头吟
• 卓文君
•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徒徒。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 躞蹀(xié dié )小步走路的 样子。
• 爱情应该象山上的雪一般纯 洁,象云间月亮一样光明。 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 你决裂。今日犹如最后的聚 会。明日便将分手沟头。我 缓缓地移动脚步沿沟走去, 只觉你我宛如沟水永远各奔 东西 。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 远去,就不象一般女孩儿凄 凄啼哭。满以为嫁了个情意 专一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 老永远幸福了。男女情投意 合就该象钓竿那样轻细柔长, 鱼儿那样活泼可爱。 男子汉应当以情为重,失去 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 宝所无法补偿的。
意象一
鱼竿 鱼尾
意象二、折柳
“杨柳”是我国古代送别题材诗词的主要意象之一,这一现象源于中国古代自汉朝以来形 成的“折柳赠别”的社会习俗.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有着多姿多彩的表现和生动感人的特 点,为历代诗人所沿用不衰.“折柳”习俗与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的频繁出现,反映了中国古 人的诗意性情及其万物有灵的哲学观念,同时也是“诗语”作用的结果.
• • •
• •
怨郎诗
卓文君
一别之后, 万语千言说不完, 二地相悬, 百无聊赖十依栏, 只说是三四月, 重九登高看孤雁, 又谁知五六年, 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弦琴无心弹,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八行书无可传,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九连环从中折断,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百思想,千系念,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万般无奈把君怨。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