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烹饪中味觉与嗅觉及影响因素

烹饪中味觉与嗅觉及影响因素

根据试验的结果,舌面上不同部位的味蕾, 对不同的味道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说来, 舌面的前部对甜味最敏感,舌尖和边缘对 咸味最敏感,靠腮帮两侧的舌面对酸味最 敏感,舌根部对苦味最敏感。
但应指出,这种分布也不是绝对的。
7
二、滋味的种类
滋味
单一味 复合味
酸 甜 苦 辣 咸 鲜 涩
咸鲜味、咸甜味、咸辣味、 酸甜味、酸辣味、麻辣味、 鱼香味、家常味、怪味等。
最适口的咸味浓度--0.8%~1.0%。
过高或过低都使人感到不适。
需要指出:在如此众多的咸味物质中,唯有食盐是 最完美纯正的咸味剂,不仅仅因为是它的口味,而 是由于它在人体生理平衡(特别是体液平衡)中的重 要作用所决定的。
对于同一个菜肴,在不同的人体之间也存在差 异性 ;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内差异性也存 在。
人的实际年龄对味觉的影响也很重要。 人对甜味、苦味、咸味、酸味的敏感程度一
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其中对酸味的 衰退不明显,甜味衰退一般,苦味衰退1/3,咸相互影响 1.味的对比现象 2.变味现象 3.增强现象 4.拮抗现象
维持时间也长。
12
(二)温度 温度对味觉的灵敏度有显著的影响。
一般说来,最佳的味觉温度一般在 10℃~40℃之间,最敏感的温度是 30℃。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味觉的减弱, 例如在50℃以上或0℃以下,味觉便 显著迟钝。
13
表9-2 不同温度下的呈味阀值变化
呈味物质
蔗糖 食盐 味精 柠檬酸 奎宁物质
20
食盐基本成分都是氯化钠。
人类使用食盐的历史,已很难查考,但以NaCl作 为唯一的咸味剂,则是古今中外均是如此,它也是 人类使用的第一种化学调味剂。也是人类生存不可 或缺的重要营养素。
食盐(NaCl)的稀水溶液(0.02~0.03mol/L)有甜味, 较浓(0.05mol/L以上)时则显纯咸味或咸苦味。
4
第二节 味觉之味
一、味觉器官 食品的各种滋味(口味),都是由于食
品中可溶性成分溶于唾液,或食品溶 液刺激舌头表面上的味蕾,再经过味 神经纤维转达到大脑的味觉中枢,经 过大脑的识别而感知的。
5
舌头各味感区域示意图
6
舌面对各种味觉的感受能力
呈味物质在受体上有不同的结合位置,而 且有严格的空间专一性。味觉的第一个效 应即在味蕾上接受呈味物质的刺激,而口 腔中味蕾密度最大的器官是舌。
烹饪中的味觉和嗅觉 及影响因素
1
学习目标:
1.了解味和风味的概念; 2.了解味觉的形成以及味觉的种类; 3.掌握味觉的影响因素以及各种味觉
之间的相互影响; 4.了解和掌握各种味觉的相关原料; 5.了解嗅觉和嗅觉的种类; 6.掌握嗅觉的影响因素; 7.了解各种香味及香味原料。
2
第一节 味和风味
一、味
8
辣味和涩味
辣味和涩味的产生不是依靠舌头的味蕾 所感受并刺激味觉神经,而是由于刺激触 觉神经末梢产生的。
辣味刺激口腔粘膜引起痛觉,也伴有鼻 腔粘膜的痛觉。
涩味是引起舌头的粘膜发生收敛作用而 产生的。
这两种味的产生,虽然与四原味的产生 有所不同,但从调味理论来看,辣味和涩 味应看作是两种独立的味。
9
呈味阀值 (mol/L)
0.03 0.03 0.01 0.009 0.00008
11
四、影响味觉的因素
(一)溶解性
呈味物质只有在溶解后才能刺激味蕾。
呈味物质入口以后首先在舌头表面 进行溶解或进一步溶解然后才能产生 味觉,其溶解速度越快,刺激产生味 觉的速度也越快
例如,蔗糖易溶解,产生甜味快,消失
也快;而糖精较难溶解,则味觉产生慢,
三、呈味阀值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呈味阀值”来 衡量对味的敏感程度
呈味阀值 :是指人们能够品尝出味道 的呈味物质水溶液的最低浓度 , (mol/L)。
一种物质的阈值越低,说明其敏感度 越高。
10
表9-1几种不同物质的呈味阀值
物质名称
蔗糖 味精 食盐 盐酸 硫酸奎宁
味型
甜味 鲜味 咸味 酸味 苦味
味型
甜味 咸味 鲜味 酸味 苦味
0℃呈味阀 25℃呈味

阀值
0.8
0.5
0.25
0.08
0.11
0.03
0.003 0.0025
0.0003 0.0001
14
(三)化学结构
表9-3 化学物质与味感的关系
化学物质名称 酸 碱 盐 糖
金属及生物碱 草酸
味感 酸味 涩味 咸味 甜味 苦味 涩味
备注
盐类随着 分子量的 增大,其 咸味降低、 苦味增强。
一般指食物的气味和口味,对人 体而言就是用感觉器官来识别味的一 种化学反应。凡是有气味的物质在空 气中挥发或者被溶解,通过某种特定 的途径刺激人的感觉神经末梢,经过 大脑味觉中枢综合判断以后,就会使 人嗅到某种气味或尝到某种口味。
3
二、风味
“风味”一词,在西方国家常用flavour 来表示,意指挥发性物质,而这些挥发性 物质多指香味物质,一方面是通过嗅觉器 官闻到的,一方面是通过味觉器官尝到的; 在汉语中寓意广泛,泛指一切事物的风格 特色,是指食物入口前后对人体的视觉、 味觉、嗅觉和触觉等器官的刺激,形成人 们对某种食物的综合印象,无论中国的食 品还是中国烹饪都把 “风味”视为核心体系。
19
各种盐的呈味
主要表现咸味的盐类是 NaCl、KCl、NH4Cl、BaBr2、NaI、NaBr。 兼有咸味和苦味的是KBr和NH4I。 主要表现苦味的是MgCl2、MgSO4、KI。 兼有不愉快苦味的是CaCl2和CaCO3。 有些有机的阴离子也表现咸味感。 咸味感:氯化钠>甲酸钠>丙酸钠>硫酸钠。
18
五、味觉及相关原料
(一)咸味及咸味原料
盐类物质在溶液中离解以后,咸味的 形成主要取决于咸味物质的阴离子,阳离 子只起增强和辅助作用。这种说法可以从 许多中性盐的水溶液都有咸味,但咸味之 外尚有副味得到印证。NaCl电离以后产生 的C1- 呈强咸味,而Na+ 有微苦味,其咸 味随阴、阳离子或两者的相对分子量的增 加有越来越苦的趋势
15
同一种烹饪原料,同一种味感,若化 学结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味感差 异。 如α-型葡萄糖比β-型葡萄糖甜味强, β-型果糖比α-型果糖甜味强
同一类化学物质因其品种的不同,其 味感差异也比较大 。 其酸味的大小顺序为: 醋酸〉甲酸〉乳酸〉草酸〉盐酸
16
(四)人的综合因素
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饮食习惯的差异很大, 不同的人对滋味的识别也存在很大差异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