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进入哲学的思考

进入哲学的思考


3.爱智的激情




首先,是一种对于大自然的惊奇,求索宇宙奥秘的渴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 其次,是一种求索历史的谜底和推进人类社会的渴望,是哲 学最切近的东西。 (历史:《三国演义》开头:;得民心者 得天下) 现实:“全球问题” 根源:人的利益与心态。 最后,是一种求索人生意义和最高理想生活的渴望,是最为 贴近我们的哲学智慧。(反,校园顺口溜:;保尔:当他回 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有追求、有理想(由低到高的规律;个体和社会,如邵逸夫 先生) )

2.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P3 3.人生观问题的根源P3

三、世界观与方法论 第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 个侧面 同一个哲学原理、理论,如果从理论的静态 的角度看,它是一种认识成果,是世界观, 如果 从应用的动态的角度看,它又是一种认识和解决 问题的方法,是方法论。
第二,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 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 界观是方法论的根据,人们总是根据世界观来 确定自己的方法论。
第一章 哲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 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第二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第三节 哲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概括了解哲学和哲学的 基本问题;着重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性质、特点及其伟大意义;明确学习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在于树立科学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懂得理论 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 方法。
第二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 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亦可表述为精神(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思维与 存在的 关系 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 性? 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导论 进入哲学的思考

一、爱智的哲学 “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爱”和“智慧”的 意思。在中国的古汉语中,曾有“智慧”、“聪明”、“有 高深学问”的意思。 1.智慧与爱智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会怎么样?”确实,如果没有人类智慧, 怎么会有人的世界? 哲学是智慧,而智慧并不就是哲学。根本的问题是在于哲学并 不仅仅是一种智慧,而是对待智慧的一种态度。即对智慧本 身的一种真挚、强列、忘我之爱,即“爱智之忱”。哲学智 慧就是一种爱智。
2.爱智的大智慧







大智慧——把智慧作为探究的对象,是关于人类生存发展的 安身立命的“大智慧”和“大聪明” 中国传统哲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西方传统哲学:“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提供一切 知识的基础”,“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使人崇高起来” 现代西方哲学:“精神的焦虑”、“信仰的缺失”、“形而 上的迷失”、“人生的危机”、“意义的失落”,和“人与 自我的疏离” 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 冯友兰:“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某种人”,即具有特定身份和从事特定职业的人,要学习 某种专业知识,掌握某种专业技能,扮演某种特殊角色。哲 学智慧是超越了“某种人”的关于“人”的智慧、关于“人” 与“世界”的关系的智慧。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有关课程的一些说明

开设时数:56学时 课程考试: 评分标准:总评=平时+期中考试成绩+期 末考试成绩
二、阅读书目




1.《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覃彪喜) 2.《求职,从大一开始》(覃彪喜) 3、《做最好的自己》 4.《不要等到毕业以后》(张志) 5.《围城》(钱钟书) 6. 《记住你是谁--15位哈佛教授震撼心灵 的人生故事》(黛西.韦德曼) 7.《南方的立场》(南方都市报)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 恩格斯所创立的学说,无产阶级和一切 被压迫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的理论, 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三个层面:文化意蕴、价值取向、发展 宗旨 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还包括他们 的继承者在具体的实践中,对其思想学说的 丰富和发展。
经典著作: 1. 恩格斯:《路德维希 ·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 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2.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4.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选集》第3卷。 5.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

7.“动物听音乐” 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如果把哲学当做现 成的知识去接受和套用,虽然可以使用某 些哲学的概念,但却始终不知道哲学为何 物,因而也不可能真正的进入哲学的思考 。这就像”某些动物,它们听见了音乐中 一切的音调,但这些音调的一致性与和谐 性,却没有透过它们的大脑“。
谈谈你所知道和理解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马 克思主义?


3.“花蕾、花朵和果实”
黑格尔说:”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消逝, 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同样的 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 种虚假的存在形式, 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 真实存在形式出而代替 花朵的。这些形式不但 彼此不同,并且相互排斥 互不相容。 “
4.密涅瓦的猫头鹰
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 一样,它不是在旭日东 升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 而是在薄膜降临的时候 才悄然起飞。 黑格尔用密涅瓦的猫头鹰 在黄昏中起飞来比喻哲 学,意在说明哲学是一 种“反思”活动,是一 种沉思的理性。
有重大意义的现实问题:


1、怎样看待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坚持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问题? 2、怎样在实现四化建设的过程中理解物质和 意识的关系问题?
第一节 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一、哲学与世界观 二、世界观与人生观 三、世界观与方法论
1.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理论形态)的世 界观 (1)哲学是世界观。所谓世界观,涉及的是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本质和规律的理 解,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社会、思 维以及人自身)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本门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观,树立马克 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 义世界观、方法观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学生确 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 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 扎实的哲学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 点,帮助学生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 方法,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能力。





卡尔· 马克思(1818--1883)1818年5 月5日诞生于特里尔镇。 17岁时进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此 后从事新闻工作。由于激进的政治观点, 不久迁居巴黎。 1844年,遇到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相 同的政治观点使两人结下了真切的友谊, 甘苦与共,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天。。 1847年发表第一部重要的著作《哲学的 贫困》。 1848年2月与恩格斯合作发表《共产党 宣言》。
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哲学 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具体科学 部分世界 特殊规律 哲 学
整个世界
一般规律
二、世界观与人生观

1.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 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 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 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1.庙里的神 “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 “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 圣的神那样。”
“庙里的神”是使“庙”成其为庙的“灵光”,哲学则 是使人类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成其为文化殿 堂和精神家园的”灵光“。


2.厮杀的战场
哲学家们总是相互批判,哲学的历史就 是哲学家们互相讨伐的历史,也就是哲学 的自我批评的历史。 彼此相互反对、相互矛盾、相互推翻的这 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黑格尔把哲学史比喻 为一个”厮杀的战场“。 黑格尔说:“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个战 场,堆满着死人的骨骼。”
世 界 观
一、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
世界观是哲学吗?
(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世界观,不是零碎杂乱 的各种观点的堆砌,而是哲学家们以人类实践 中获得的对世界的各种具体知识为材料,通过 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而形成的 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 世界观 根本观点的理论化、系统化——哲学 感性的、零碎的——常识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问世。





恩格斯(1820-1895)1820 年11月28日诞生于巴门市。 1837年辍学经商, 坚持自学, 能用12种语言说话写作,能阅 读20种文字。 1842年到曼彻斯特他父亲的 工厂工作,和英国工人运动发生 联系。不久,成为社会主义者。 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中断自 已的研究工作,整理、补充、出 版《资本论》第二三卷。
二、对“自明性”的分析――哲学的 追问


爱智的哲学只不过是把人们习以为常、 不 予追究的问题作为“问题”去追究,把人 们视为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问题作为“ 问 题”进行反思。 例如,我们面前有一张桌子,任何一个正 常的普通人都会说“这是一张桌子”。而 爱智的哲学却可能提出许多问题:
三、黑格尔关于哲学的比喻赏析
8.《平凡的世界》 9.《丑陋的中国人》 10.《大国崛起系列丛书》 11.《万历十五年》 12.《明朝那些事》 13.《现代化陷阱》 14.《哲学是什么》 15.《伦理学是什么》 16.《逻辑学是什么》 17.《哲学修养十五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