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高一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贵州省高一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贵州省高一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 “西周的创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 .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 .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 “地方分权体制”从长远看不利于国家统治
2. (2分) (2017高一上·河北月考) “至迟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末年,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亲’自夸”。

材料反映出()
A . “人民”以与周王室联姻为荣
B . 分封制疏远了同族同宗的关系
C . 王畿内的人比诸侯国的地位高
D . 宗法制把王庶子的后裔逐步推向社会下层
3. (2分)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 . 周王
B . 鲁国国君
C . 卿大夫
D . 士
4. (2分) (2018高二下·武胜开学考) 英语和汉语在亲属的称谓上有很大区别。

在英语中,祖父、祖母与外祖父、外祖母一般不作区分,都统一使用grendpa和grendma姑姑和姨妈在英语中也统一使用aunt。

汉语中这种细分的亲属称谓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受到下列哪种观念的影响()
A . 细致精准的理学思维
B . 维护封建等级的礼法观念
C . 区分内外亲疏的宗法意识
D . 辨别长幼尊卑的纲常伦理
5. (2分)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

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 . 皇帝集权、追功逐利的时代
B .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时代
C . 思想上获得空前统一的时代
D . 国家强盛、边疆安定的时代
6. (2分) (2019高二下·蛟河期中) 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

这最能说明
A . 皇位世袭
B . 皇帝独尊
C . 嫡长子继承
D . 古代人愚昧无知
7. (2分) (2017高一上·石家庄期中)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因为有侯王,依靠祖先保佑,天下刚刚太平,如果再分封诸国,这是在制造战争啊,想求得天下的安宁,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得天下的安宁”的措施是()
A . 焚书坑儒
B . 推行郡县制
C . 修长城
D . 统一文字
8. (2分)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
A .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 . 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 . 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 .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9. (2分) (2018高一下·宜宾期末) 汉文帝时,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

但普通五口之农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

这表明在当时()
A . 农民生产生活十分艰辛
B . 重农政策与现实相背离
C . 商人可凭经济实力任官
D .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10. (2分)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该是()
A .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皇帝
B . 中书省→皇帝→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 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 . 尚书省→皇帝→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1. (2分) (2017高三下·河北模拟) 汉高祖刘邦,其母梦与神遇,其父往视,“见交(蛟)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

唐太宗李世民,出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

四岁时,有善相者说他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 意在推动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
B . 为皇权的来源罩上了神圣的外衣
C . 中国皇帝都被看作龙的传人
D . 天人感应说是对皇权的最好注脚
12. (2分)忽必烈诏命行中书省及各级官员“劝诱百姓,开垦田土,种植桑枣,不得擅兴不急之役,妨夺农时。

”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 . 体现了元朝实行“以农桑立国”的方针
B . 重视农业生产
C .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 体现了对蒙古旧俗的尊重
13. (2分) (2017高二下·桂林开学考) 《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

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 . 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B . 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C . 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D . 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14. (2分) (2015高一上·宁远期中) 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

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执行。

这位皇帝有可能是()
A . 秦始皇
B . 唐玄宗
C . 宋太祖
D . 明太祖
15. (2分)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A .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C . 宋代主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二、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
16. (15分)(2017·舒城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屯垦戍边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发出《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强调为医治战争创伤,从事经济、文化和国防的建设工作,人民解放军除担任保卫国防、巩固治安的任务以外,应负担一部分生产任务,使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

1950年春,新疆军区组织边疆部队在天山南北驻地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自50年代开始,除各地驻军开垦荒地、兴办农场外,先后组织大批人民解放军转业官兵和支援边疆建设青年参加大规模的垦荒,建立国营农场,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修筑道路和桥梁,发展交通和电信,建立新型的村镇和居民点。

——摘编自《新疆屯垦戍边史》
材料二:西汉在新疆的屯田,由戊巳校尉、驻军校尉、屯长分组管理,屯军2万多人,屯垦约50万亩。

之后,东汉、曹魏、西晋、隋朝等都组织了屯垦戍边活动。

唐朝在新疆的屯田,由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统一管理,都护府下属军镇屯田,屯田以军屯为主,全疆屯军5万人,屯田50万亩。

元朝在新疆的屯田,军屯设宣慰司、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分级管理,民屯设总管府或营田司、提领所分级管理。

有屯军2万多人,屯民3.7万户,垦地100多万亩。

清朝时,从内地派遣大批军民到新疆屯田,建立了26个垦区。

1840年,新疆各种屯田共有屯丁11万多人,男女总人口近50万人,屯地近300万亩。

到1911年,新疆人口达到216.2万多人,耕地增到1055.47万亩。

伊犁将军是新疆最高的军政长官,兼管全疆各种屯田事务。

其下分设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掌管各地军政事务,兼管各地屯田事务。

各地兵屯,由同级军官兼管。

各地旗屯,由其军官兼管。

各地民屯,由陕甘总督及下属各级行政官员兼管。

各地回屯(回民屯田),由当地伯克(头人)兼管。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与古代屯垦戍边活动的不同点。

(2)依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屯垦戍边过程的特点。

(3)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屯垦戍边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二、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答案:16-1、
答案:16-2、
答案:16-3、
考点:
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