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 对韵歌【教案】

5 对韵歌【教案】

《对韵歌》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对、云、雨、风、花、鸟、虫”等7个生字;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

认识“提、撇折、竖折”3种新笔画。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韵文的韵律美,了解句子意思。

3.培养生态意识,热爱并尊重自然。

4.培养学生养成乐学善学的良好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对、云、雨、风、花、鸟、虫”等7个生字;会写“虫、云、山”等3个生字。

认识“提、撇折、竖折”3种新笔画。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韵文的韵律美,了解句子意思。

教学难点
1.培养生态意识,热爱并尊重自然。

2.培养学生养成乐学善学的良好习惯——积极的学习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

2.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游戏:复习前面学过的相对词语(上—下,天—地,今—古),可以师生互动,也可同桌互动。

2.导入: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对韵歌》。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圈出文中不认识的字。

2.教师范读、领读课文,学生听读、跟读课文,初步读准生字的音。

3.教师课件出示图片。

1.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会写“虫、云”两个生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复习曾经学过的相对的词语,学生体会相对的意思。

通过游戏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借助图片认识生字“对、云、雨、风、花、鸟、虫”,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读生字。

4.学生对照图片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教认、指认、图片和汉字连线等)。

5.在认读熟悉的情况下,学生口头组词,加深理解字义。

6.课件出示课文原文:
学生练习读《对韵歌》,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共同纠错)
三、朗读课文,学写生字“云、虫”。

(一)学习第一句。

1.过渡:大家能读准字音,很好,如果能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出节奏就更好了。

大家有没有信心?
2.教师课件出示第一句。

对云雨风花鸟虫
云对雨,雪对风。

花对树,鸟对虫。

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学生借助图片认识生字,识记字形。

通过口头组词理解字义。

云对雨,雪对风。

让学生说说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预设:晴天白云飘、雨天乌云密布、细雨绵绵、大雨瓢泼、鹅毛大雪、清风徐徐、狂风大作等等。

教师提示:这些都是“自然现象”。

大家摇头晃脑读着试试!
3.课件出示:“云”字。

“云”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大家看看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点拨: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上横短,下横长,横折从下横的中心点起笔,与点对应,合成一个稳稳的三角形。


4.认识“撇折”,学写“撇折”。

师示范写,边写边讲解:写“撇折”下笔从重到轻,撇折交接时,转换方向从重到轻,稍稍往上斜。

5.指导书写“云”字。

先读帖,再描红,临摹,最后评价指导展示优秀作品。

(二)学习第二句。

本环节采用观察、讲解、示范、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
通过书空练习,加深学生对汉字笔顺规则的理解,最终写好每一个汉字。

1.借助花和树的图片,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鲜花盛开、百花齐放、绿树成荫、大树参天、百鸟争鸣等。


教师提示:这一句是写的“动物”和“植物”。

试着读出节奏。

变换形式反复读,想想还可以对什么。

(这里教师不给答案,后面有专门的讲解)
2.课件出示“虫”字。

(1)引导学生观察“虫”字。

(竖写在竖中线上,虫的“口”要写得扁一些。


(2)认识笔画“提”。

(3)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今天又认识一种新笔画“提”。

3.教师示范“提”:(边写边讲解)下笔从左下到右上,从重到轻,收笔要出尖。

学生书空练习。

4.指导书写“虫”字。

先读帖,再描红,临摹,最后评价指导展示优秀作品。

四、课堂小结。

1.多种形式读第一、二句,试着背下来。

花对树,鸟对虫。

2.学生谈收获。

3.小结:文中第一、二句都是单字对。

我们发现自然现象对自然现象,植物对植物,动物对动物。

挺有意思的,单字对有意思,多字对是不是更有意思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学生借助图片和想象情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描写的美景。

此环节的设计重视突出
识字教学。

教师出示美丽的图片,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加深学生
对生字、词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使教学变化灵活,生动活泼。

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检查课文第一、二句背诵情况。

2.出示生字卡片,复习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三句。

1.课件出示第三句:
借助山清水秀以及柳树和桃花的图片,想象美丽的自然风光。

与同学交流,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1.会写生字“山”和“竖折”这个基本笔画。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强学生的熟练程度达到背诵的程度。

通过复习生字,学生加深对本课
生字的认识。

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2.引导学生看图找对子。

预设:山对水、柳对桃、红对绿、清对秀。

3.引导学生发现柳对桃是植物对植物,红对绿是颜色对颜色,山对水是事物对事物。

教师小结:同一类的字才可以对对子。

4.师生、生生合作,对对子。

示例:山对水清对秀山清对水秀
柳对桃绿对红柳绿对桃红
5.积累四字词语。

(1)感受成语的画面美。

春天,桃花红了,同时,旁边的柳树绿了,红绿相配,很漂亮。

所以,人们干脆把这两种景物连起来组成“桃红柳绿”。

(第三句去掉“对”字后组成四字词语:山清水秀、柳绿桃红。

)桃红柳绿,搭配起来就是一幅画啊。

(2)课件出示两幅山水图:
听教师念“山清水秀”两次,请小朋友选择,哪一幅图片是山清水秀。

三、指导“山”字书写,认识竖折这个基本笔画。

1.课件出示“山”字。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用游戏的形式找对子,迁移运用。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通过景物
对比、选择,领略“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四字成语的丰富意蕴,提升对学习词语的喜爱程度。

学生观察“山”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点拨:中间的竖最长,竖折的竖最短,第三竖下端略出头。

竖与竖之间等距。

2.认识笔画“竖折”。

教师示范写并随机讲解:下笔先写竖段,稍稍停顿改变方向写横段。

3.学生书空练习。

4.指导书写“山”字。

先读帖,再描红,临摹,最后评价指导展示优秀作品。

四、回归整体,背诵课文。

1.男女生对读、生生、师生对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背诵课文。

3.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本环节采用观察、讲解、示范、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
通过书空练习,加深学生对汉字笔顺规则的理解,最终写好每一个汉字。

对韵歌
云——雨雪——风
花——树鸟——虫
山清——水秀柳绿——桃红
本节课我先用以前学过的相对的词,引出新课,尝试在不同的语境中诵读对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一、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

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

多种形式、扎实有效地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三、恰当地创新。

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

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从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