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普洱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二

2019年普洱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二

2019年普洱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二一、单选题1、从榜样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产生动作再现是观察学习的()。

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再现过程D.动机过程2、以下不属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观点的是()。

A.教学目标中注重情感与认知的统一B.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C.教学内容以知识为主D.教育内容要针对学生的生活需求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学习动机是通过。

这一中介来影响学习效果的()。

A.学习计划B.学习行为C.智力水平D.个性特征4、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或不熟悉的材料时,能放慢阅读速度或重复阅读。

这主要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A.计划策略B.反馈策略C.调节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5、以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为主的学习属于()。

A.命题学习B.符号学习C.上位学习D.概念学习6、“黑板擦就是用来擦黑板的”,我们常常有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这种倾向称为()。

A.思维定势B.知觉C.功能固着D.问题表征7、合作学习最有效的小组人数是()人。

A.2-4B.4-6C.6-8D.8-98、学习问题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下列对于学习问题干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应结合学生的需求特点培养学习兴趣B.应指导学生调节认知以应对学习压力C.可以用外部学习动机强化内部学习动机D.应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9、探究学习强调()。

A.以书本为中心B.以经验为中心C.以教师为中心D.以学生为中心10、刘老师经常与校内外同行交流教学心得在职攻读了教育硕士,在学术刊物下发表多篇论文。

刘老师的行为符合()。

A.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B.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的要求C.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的要求D.知荣明耻、谦虚谨慎的要求11、某初中张老师应朋友要求,在所教班级推销教学辅导资料,其做法()。

A.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B.符合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C.体现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D.违反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12、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

A.夸美纽斯B.培根C.赫尔巴特D.康德1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A.国学B.私学C.太学D.乡学14、《学记》提出“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揭示了教学中应贯彻()。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15、“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句话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主观努力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17、人们通常将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称为()。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18、教师的言谈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长期性19、依据课程层级的不同,古德莱德提出了五种类划的课程。

据此,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方案和教材属于()。

A.领悟的课程B.理想的课程C.正式的课程D.经验的课程20、制订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学生兴趣B.课时分配C.学年编制D.学科设置二、多选题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书育人”的具体要求是()。

A.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B.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C.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D.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2、王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E.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的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大力推进依法治教的要求,包括()。

A.完善教育法律法规B.全面推进依法行政C.大力推进依法治校D.开展普法教育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A.辩证法B.文法C.修辞D.四书五经5、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教育社会功能发挥的因素的有()。

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D.文化6、影响人发展的可能性因素有()。

A.生产力B.社会关系C.环境D.教育7、美育的基本类型有()。

A.自然美育B.社会美育C.教育美育D.艺术美育8、教育制度制定的依据主要有()。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人的身心发展规律D.民族文化传统9、教育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措施有()。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D.教学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10、按照课程的组织核心分类,可将课程分为()。

A.学科中心课程B.学生中心课程C.社会中心课程D.活动中心课程三、判断题1、制度化教育就是对非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消失。

()3、某中学开设了“线条画”“小主持人”等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这属于地方性课程。

()4、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民风民俗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5、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目的,侧重于过程的评价是诊断性评价。

()6、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德育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青少年学生本身的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而是波浪式地曲折前进的。

()7、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对每个成员都具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

()8、课外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

9、定势对问题解决总起着积极的作用。

()10、瞬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5±2个组块。

()四、案例分析10、瞬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5±2个组块。

()2、八年级(2)班女生张某在课上玩手机,罗老师发现后强行收走了手机,并要求张某写检讨书。

罗老师看完检讨书,认为张某认错态度不够诚恳,立刻把她从课堂上叫到办公室。

罗老师对张某说:“够新潮的嘛,手机价钱比我一个月的工资还高,有钱你就任性啊?还有,你到底还想不想学习,年纪轻轻的就想着谈恋爱……”张某准备开口辩解,但是罗老师制止了她,气冲冲地训斥道:“别辩解了,我已经翻阅了你手机微信里的聊天记录……”张某感到很委屈,跑回家找家长哭诉。

张某的家长了解情况后,带着张某找到了校长,校长先安抚了张某,接着替罗老师诚恳地向家长道歉,还用充满慈爱的话语开导着张某。

事后,校长又找到了罗老师,和他就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的问题做了充分的交流。

问题:结合案例,分析校长如何践行的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参考解答一、单选题1、【育萃专家解析】C。

解析: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中,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有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再现)过程以及动机过程。

题目中的动作再现显然属于复制(再现)过程。

2、【育萃专家解析】C。

解析:人本主义的教学观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张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倡导学生个性化的自我评价,提倡情感化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3、【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只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它还要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如学习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健康状况等的制约。

4、【育萃专家解析】C。

解析:题干描述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调节策略,是指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5、【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

6、【育萃专家解析】C。

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认定原有的功能就不会再去考虑其他方面的作用)思维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7、【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根据合作学习理论,小组最好要异质分组,最佳人数为4-6人。

8、【育萃专家解析】C。

解析:青少年面对的学习问题主要包括学习困难、考试焦虑、学习障碍、厌学等。

面对这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学习不适应、缺乏科学方法、丧失学习兴趣、被动学习;对考试有明显的紧张情绪;感知觉障碍、视听功能障碍;对学校恐惧等。

因此,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以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指导学生调节认知应对压力,以改变考试焦虑和厌学的问题。

外部学习动机会增加学生被动学习感受,不利于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9、【育萃专家解析】D。

队解析:新课程理论下的探究学习方式,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诱导学生以自身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答,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

故探究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10、【育萃专家解析】C。

解析:该老师交流心得、不断学习、自觉教研,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11、【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12、【育萃专家解析】C。

解析: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莫基人”“现代教育学之父”。

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13、【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14、【育萃专家解析】C。

解析:“学不躐等”是指学习不能超越学生已有发展顺序。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是指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

这两句话对教育的启示是教师应该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在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15、【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如机遇、条件和对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