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红河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十四

2019年红河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十四

2019年红河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十四一、单选题1、对于《红楼梦》,“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闺秘事”。

这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教师突然中断讲课,引起分心学生的注意。

这种注意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3、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

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

这主要体现的思维特征是()。

A.间接性B.抽象性C.概括性D.理解性4、下列标准化测验中不属于智力测验的是()。

A.斯坦福一比纳量表B.韦克斯勒量表C.瑞文测验D.明尼苏达测验5、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性格B.兴趣C.理想D.世界观6、李大力最近发现,正在读初三的儿子李小力难以保持自我一致性,容易丧失目标,失去信心。

依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李小力个体发展危机没有处理好的阶段是()。

A.主动感一内疚感B.勤奋感一自卑感C.角色同一一角色混乱D.信任一怀疑7、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建立联结,联结的公式为()。

A.S-O-RB.R-O-SC.R-SD.S-R8、德国心理学家苛勒采用“接竿实验”和“叠箱实验”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提出了学习的()。

A.灵感一顿悟说B.灵感一试误说C.完形一顿悟说D.完形一试误说9、学习了毛笔书法,有助于写好粉笔字。

这是()。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1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安全需要B.尊重C.爱与归属D.自我实现11、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教育学生要“举一反三”“抛砖引玉”“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被称为()。

A.迁移B.量化C.引用D.启发12、学生在学习了“四边形”的知识以后再学习“菱形”,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B.集中思维C.顺向思维D.逆向思维1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荐一位学生为领导者,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学习时互相勉励。

这种课堂教学的管理模式属于()。

A.权威型管理B.放任型管理C.学生自主型管理D.人际关系型管理15、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有时会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并对其产生影响。

这种效应是()。

A.从众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马太效应D.晕轮效应16、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精神的是()。

A.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C.初中阶段以分科和综合相结合课程为主D.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17、侮辱、殴打、打击报复教师应承担最为严厉的法律责任是()。

A.行政法律责任B.民事法律责任C.刑事法律责任D.违宪法律责任18、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

,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A.纪律意识和业务培训B.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C.纪律意识和社会道德素质D.品德素质和教学技术20、学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进入()后出现了学校。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早期二、多选题1、学习的定义说明()。

A.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C.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D.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2、以下选项中,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A.望梅止渴B.画饼充饥C.谈虎色变D.叶公好龙3、下列属于建构主义观点的是()。

A.学习是自我的解放B.学习是不断的刺激与强化C.知识具有特定的情境性D.学习是在某一文化共同体中的自我适应4、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迈克尔将学习策略分为()。

A.认知策略B.迁移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元认知策略6、元认知的组成成分有()。

A.元认知体验B.元认知监控C.元分析D.元认知知识7、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需要考虑()。

A.精选教材B.合理编排教学内容C.合理安排教学程序D.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8、动作技能具有的特点有()。

A.动作对象的客观性B.动作主体的可变性C.动作执行的外显性D.动作结构的展开性9、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要求教师做到()。

A.对学生形成合理的期望B.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C.合理利用信息传递D.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10、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的方法有()。

A.给学生规定考试范围,提前引导学生复习B.降低考试难度,缩小考试范围C.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D.对重度考试焦虑者,要针对考试焦虑者的生理成分,进行放松训练、系统脱敏训练等三、判断题1、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3、制订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包括对教材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4、启发性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得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的矛盾而提出的。

()5、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目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6、现代班级管理的实质是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8、只要有健全的大脑就有人的心理。

()9、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这属于注意的维持功能。

()10、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案例分析1、近年来,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的现象频繁出现,教育主管部门屡禁不止。

张老师是某县重点中学语文老师,两年前货款买了一套商品房。

为了还货,张老师利用双休及周一至周五晚上的时间,在租用的房间内,招收部分学生集中开展有偿补课活动。

飞李老师是该县重点小学有名望的数学老师。

她班上一些家长本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现考上重点中学的愿望,请求李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辅导。

为了满足家长需要,李老师利用双休及周一至周五晚上的时间,在家里为部分学生集中开展有偿补课活动。

张老师和李老师的行为在老师中引起了广泛议论:有老师认为,教师的工资待遇较低,适当开展一些有偿家教,补贴家用也是无可非议的;有老师认为,应家长要求教师开展有偿家教活动,主观上不存在过错;也有老师认为,打着素质教育旗号,从事应试教育活动,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这是师德缺失的表现;还有老师认为,教师开展有偿家教是另一种课外辅导活动形式,只是在实施中应该按照学校课外活动的要求开展活动,不应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

事件曝光后,教育主管部门重申严禁一切形式的有偿家教行为,并分别给予张老师和李老师相应的行政处分。

请依据素质教育理论,阐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2、升国旗仪式后,少先队部下发了为残疾儿童献爱心的倡议。

回教室途中,班主任刘老师听到本班有位同学在嘀咕:“献爱心,献爱心,想必又要我们捐款了。

”一旁的几位同学也在低声议论着。

下午的班会课上,刘老师组织同学们观看有关残疾儿童的纪录片,并围绕“有何感想”和“我们能做什么?”进行分组讨论。

集体交流时,A.同学说:“我们小区有一个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可怜我去帮过他,但是我要上学做作业,只能偶尔帮帮他。

”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言:“我们可以省下自己的零花钱,更多地帮助他们。

”“众人拾柴火焰高!”“捐物捐款只是献爱心的一种表现,帮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才是关键!”“我们可以给他们写信送贺卡”……刘老师总结时分享了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刘老师的行为遵循了哪些德育规律?参考解答一、单选题1、【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具体表现在由于个人的经验不同,个体在知觉事物时得出的结果也不同。

2、【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突然停顿,就是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

3、【育萃专家解析】C。

解析:思维的概括性指思维所反映的不是个别的事物或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所具有的普通的或必然的联系。

通过天空中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这一现象,人们能够从表面深入内部得出结论,这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特征。

4、【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明尼苏达测验是一种探测人格病理倾向的测量工具。

5、【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性格和气质B、C、D三项属于个性倾向性。

6、【育萃专家解析】C。

解析:该同学处于中学阶段,根据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理论,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7、【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建立联结。

联结的公式为S-R,即刺激-反应。

8、【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苛勒采用“接竿实验”和“叠箱实验”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提出了完形一顿悟学习理论。

9、【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积极影响。

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题干中学习毛笔书法对写好粉笔子产生的影响是一种顺向正迁移。

10、【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而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较低级的需要至少达到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自我实现是最高级的需要。

11、【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举一反三”等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12、【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下位学习是指将概括或包含程度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识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题中学生在学习“四边形”的知识后学习“菱形”,属于下位学习。

13、【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发散性思维是指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思考、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的。

因此,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14、【育萃专家解析】C。

解析:权威型管理是教师绝对地控制学生在教室里的行为,教师的角色是在教学中建立一种规矩,而且能使每个学生遵守,这种管理模式强调尊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