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十一一、单选题1、针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反复现象,教师应该循循善诱,等待时机。
这是贯彻德育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学生思想品德长期和反复提高的过程2、在班级管理中,评价一个班级好坏的主要依据是是否具有()。
A.优秀的班干部B.负责的班主任C.融洽的同学关系D.良好的班风3、“侧耳倾听”“举目凝视”“屏息凝视”等现象反映出注意的()。
A.转移B.广度C.内部状态D.外部表现4、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5、学生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
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记忆B.有意记忆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6、一个人能够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一面的意志品质是意志的()。
A.独立性B.坚韧性C.果敢性D.果断性7、“自信、勤奋、乐观”描写的是人的()心理特征。
A.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8、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儿童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该儿童的认知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9、美国心理学家()根据学习的结果,把教育目标分为三类: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A.奥苏伯尔B.布卢姆C.加涅D.桑代克10、“杀鸡儆猴”的教育效应所反映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是()。
A.强化原理B.认知失调说C.从众说D.观察学习说11、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价值,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持这一观点的是()。
A.精神分析学派B.行为主义学派C.认知学派D.人本主义学派12、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A.成就动机理论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C.需要层次理论D.强化论13、学习过程中制订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B.学习自觉性C.元认知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14、奥苏伯尔提出了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三种同化模式。
A.创造性学习B.生成性学习C.并列组合学习D.同位学习15、格式塔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
A.经验B.问题表征C.线索D.功能固着16、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目标和()。
A.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方法B.教学任务、教学条件、教学内容C.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D.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17、下列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好的教学设备条件能促进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B.差的校风会降低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C.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成就没有多大的预测力D.教师的价值观和自我概念是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关键18、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学生低年级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五年级以上开设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须实施的课程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利用学科知识综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D.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三类19、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具备相应专业知识C.崇高的职业道德D.文化学科知识20、李某系初二的学生,在学校组织的考试中提前交卷离开考场,擅自离校,与其他同学相约到离学校一千米处的池塘游泳,因体力不支溺水身亡。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认定学校()。
A.承担全部责任B.承担大部分责任C.承担过错责任D.不承担法律责任二、多选题1、下列属于动作技能的有()。
A.吹笛子B.打网球C.体操D.阅读2、当其他同学向卓卓借文具时,卓卓从不拒绝。
她认为,能够帮助别人、满足他人愿望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坏孩子。
卓卓的道德发展处于()。
A.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B.习俗道德水平C.寻求认可阶段D.前习俗道德水平3、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有()。
A.强化法B.示范法C.行为塑造法D.自我控制法4、关于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B.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C.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得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D.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5、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有哪些? ()A.教育功能B.调节功能C.修养功能D.促进功能6、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A.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B.损害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律C.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D.有损害事实7、初二(3)班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布置了学生自行踢球,自己则在操场旁边玩手机。
踢球过程中,学生孙刚和吴军为抢球发生争吵、扭打,孙刚被重重地打倒在地,造成手臂骨折,旁边的同学赶紧向体育老师汇报,几名男同学协助体育老师将孙刚送往医院,学校则立即通知孙刚父母,医院检查孙刚需要手术治疗。
依据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在这起事故中关于责任承担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孙刚负次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B.学生吴军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C.学校负次要责任,应进行相应赔偿D.学校承担经济赔偿后,可向体育老师进行全部或部分追偿8、下列属于原始教育特征的有()。
A.教育没有阶级性B.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C.教育水平低D.教育具有强制性9、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包括()。
A.教育的价值取向B.教育的内容C.学校课程的结构D.教育的方法10、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进程不同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三、判断题1、教育的目的具有主观性、理想性,不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
()2、某中学开设了“线条画”“小主持人”等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这属于地方性课程。
()3、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民风民俗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4、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目的,侧重于过程的评价是诊断性评价。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话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6、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最基本方法是谈话法。
()7、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要注意其影响力及时代性。
()8、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
()9、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10分钟以下的记忆。
()10、胆汁质的小丁冲动,粗心又鲁莽;黏液质的小林冷静,认真又稳重,可见小林的气质类型比小丁的好。
()四、案例分析1、在日常教学中,王老师不仅像有的老师那样关心那些能说会道、反应机灵的孩子,还经常关注那些比较胆小、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
有时这些学生可能过于紧张回答不出问题,王老师就会让其先坐下来平静一下,语气温和地说:“没关系,以后经常锻炼锻炼就好了”。
活动结束后,王老师还主动与学生交往,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并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寻找适宜的培养学生的方法。
试运用所学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2、小张是数学骨干教师,对业务精通,管理学生也非常强硬,有学生调皮便会用跑步来惩罚,有时甚至动手打学生。
尽管他所带班的数学成绩不错,但学生和家长对其粗暴行为意见很大。
小张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没有严师就带不出高徒,师生如父子,老师教训学生天经地义。
请问:小张的行为错在哪里?教师该如何对待“问题学生”?参考解答一、单选题1、【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德育过程是学生思想品德长期和反复提高的过程、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会出现曲折和反复现象,教师要正确对待这一现象,不要气馁,要善于诱导、等待时机促进学生在反复中前进。
2、【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风是评价一个班级好坏的主要依据。
3、【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注意的外部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点:①适应性动作;②无关运动停止;③呼吸运动的变化“侧耳倾听”“举目凝视”属于适应性动作;“屏息凝视”、属于呼吸运动的变化。
4、【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是由一些主客观条件引起的。
题干描述的就是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注意。
这种注意既不同于一般的无意注意,即它仍然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又不同于一般的有意注意,即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或不需要明显的意志努力)。
6、【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及其社会意义有充分自觉的认识,并且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目的和要求的意志品质。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善于明辨是非,把深谋远虑和当机立断结合起来,迅速做出决策,毫不犹豫采取行动的意志品质。
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行动中能长时间地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预定目的的意志品质。
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人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的意志品质。
易受暗示,极易轻信别人,易受外界势力干扰,轻易改变自己原来的决定,是缺乏自觉性的表现。
7、【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性格是人格的核心,而自信、勤奋、乐观描写的恰好是人的性格特征。
8、【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浮力是一个抽象概念,个体可以不借助物体来对浮力进行理解,说明个体能够很好地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形式思维)。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只有到达了形式运算阶段的个体才能很好地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9、【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技能、情感技能和动作技能。
10、【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无尝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