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单位:南安市向阳中学
组别:初中组
作者:蔡全兴
对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党和国家的相关文件在涉及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时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强调“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然而,长期以来,德育在实际工作中却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一尴尬局面。

对此,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德育的缺位和失衡。

在困惑与迷茫的同时,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德育工作的反思
任何工作既要有总结,更要反思,德育工作也是如此。

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发现问题根源、进而可能解决问题。

才能深刻的理解德育的内涵。

才能勇于面对德育教育的复杂性、长期性与艰巨性,才能与时俱进的做好当前的德育工作,使之收到实效。

反思处室德育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反思一:指导思想上的偏差
日常教育工作中“重知识轻德育”现象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升学导向。

面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现实压力,“只要学习好,一好顶三好”这种思维无形之中就占据着我们的大脑,把“百年树人”这一费时、费力、见效慢的德育工作挤到了可有可无的位置。

以至于我们常常被动地抽出时间和精力去“亡羊补牢”,虽然“未为迟”但是我们毕竟是付出了“羊”的代价。

同时,我们在德育工作中的目标往往过于完美化,过于理想化,过于成人化。

主要表现是:我们没有把握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不能正确认识学生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教育工作缺乏耐心、信心和深入的客观分析。

因此在工作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简单、粗暴、急躁、凭经验、扣帽子等现象。

如:把学生思想行为出现反复看作是“屡教不改”,把由于贪玩而造成的一些违纪现象当成是“品德不良”,把由于自控能力较差而管不住自己的情况称为“明知故犯”……由此就会产生不正确的观点和采取不恰当的措施,从而影响了教育的效果。

反思二:德育工作上的应付心理
正是由于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上的错位,导致了我们对德育工作产生一种应付心理,使德育工作处于一种被动执行状态。

例如,对于学校举行的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班级没有兴趣,没有激情,更谈不上创意。

我们常常只是机械地举办活动,应付完成学校的任务即可。

大家都明白,单纯的活动只是一种载体形式,活动一定要和必要的事先和事后或进行当中的道德诱导、启发和深化密切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教育效益,但在实际工作中,正是这种
敷衍了事的心理,使得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只显现出活动本身主体,而无事前的道德引导和事后的教育深化工作,使得活动流于形式,空留下一些文字记录和照片存档而已。

远未达到学校开展活动的预期教育目的和效果。

我们的应付心理还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之中。

学校的日常量化考核检查主要是卫生、纪律与两操等,因为它们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是进行班级量化考核中的硬件。

学校每天公布考核结果,每月进行评比,颁发流动红旗。

于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出现以“抓卫生,抓纪律”为主要工作的片面的德育工作现象。

抓好卫生与纪律,考核结果就好。

考核结果好,就说明我们的德育工作搞得就好。

其它的教育工作就可以放一放,因为“一白遮三丑”嘛。

反思三:考核与激励机制的欠缺
德育过程始终贯穿于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和学生主体发展等各个环节。

我们现在施行的班级量化考核方案虽然兼顾以上各个方面,制定的比较全面,但是,具体执行起来,卫生、纪律、宿舍以外的考核项目,不但可操作性不强,而且在实际考核中基本没有客观的体现出来。

如针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吃零食、个别学生吸烟带手机等不良行为,学校和老师较难及时发现。

即使发现,又存在难以统一衡量、考核等一些问题。

这样一来,寄托着良好愿望的《班级量化考核》实际演变成了《卫生纪律量化考核》。

在执行对卫生、纪律的检查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时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致使出现问题的班级不能较早查出原因,进行整改;某些措施不合理,打分不符实,没有反应当时的实际情况;例如:上课前迟到学生扣分,上课后迟到学生没有记录不扣分,有时考核方面不能全面、客观地反应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水平;考核结果与班级情况、班主任的工作实绩不能完全吻合等等。

目前,我们的量化考核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没能充分地调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少数班主任对量化考核产生了抵触情绪。

二、德育工作的对策
针对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我们作出以下对策:
在德育工作及常规管理上,我们应从“低、小、细、实”做起,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为切入点,从学会“问好”开始,以开展符合学生心理及生理的、充满人文关爱的教育活动如“感恩教育”“一米线教育”为抓手,以创建和谐的、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主线,让学生心灵浸润在真实自然、积极向上的活动与氛围中,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策一:以正确的理论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我们应积极配合学校主动占领校园舆论宣传阵地。

我们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要坚持不懈地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以此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


大力挖潜,优化校园文化建设这方面,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围绕每周一次国旗下讲话的主题内容,利用主题班会、班级黑板报、橱窗、网络及其他方式,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建议学校健全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它的喉舌作用;积极地、大量地、及时地为校园宣传提供服务;只要我们坚持做下去,就会适应德育教育新形势,就会在校园里树立起正确的舆论导向。

对策二:以多彩的实践活动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
提高思想教育的时效性,除靠说理教育和感化教育外,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道德实践活动。

通过富有生活性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品德外化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促使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其变成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达到知、行、意的统一,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我们开展活动的时候,应尽量避免追求“高、大、全”。

尽量使德育工作生动活泼。

集趣味性、审美感、实践性于一体的当属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如书本剧、歌咏赛、社会实践、文体科技、小发明创新、学雷锋找差距、清明节瞻仰烈士陵园等活动。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没有做不好,只有不想做。

我们将多开展面向“普通生”、“后进生”的活动?让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活动中被点燃,从而激发出他们的自信和潜能,我们将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和平台,让我校德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方面具有学科教育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对于学校德育工作来说具有极大的价值,我们在这方面尚需下一定的功夫。

对策三:以完善的考核机制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激发班主任工作热情
为了能使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的管理中潜移默化的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为了对我们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及管理,同时为进一步增强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感,激发工作热情,以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之效,我们可能需要对当前的《班级量化考核办法》进行修订,出台《学生德育千分制考核》并相应地完善考核机制。

这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这也需要各位班主任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还有在座各位老师的聪明智慧和积极献策。

希望能够尽快修订、完善《班级量化考核办法》,出台《学生德育千分制考核》,希望新的《班级量化考核办法》在突出全面性、操作性、针对性、时效性的同时,尽量客观地、如实地、公正地反映出班级状况、班主任工作业绩。

这样我们实行的量化管理,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并得到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

对策四:以弘扬正气的舆论氛围引领学生的日常行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积极展开正面舆论攻势的同时,大量实施激励措施,合理扩大表彰面,及时推出新人新事,强力打造出积极、正面的榜样氛围。

用我校毕业生中的优秀品质学生为榜样,影响激励在校学生向榜样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起他们向榜样看齐。

严格要求自己言行的积极性。

利用我们的周一升旗讲话、广播站、校园宣传栏、主题班会、班级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及时对先进班级、先进事迹、先进个人进行宣传、表彰。

我们以周为单位表彰各班诸如卫生、纪律、课间操、文明礼仪,爱护公物等方面的先进人物;可以以月为单位推出先进班级并介绍事迹;当然,我们也可以借用家长会及期中、期末的表彰、宣传的大好时机,对思品、行为等方面表现突出或进步的学生进行表彰、宣传。

力争使德育工作具有实效性、先进性、示范性。

我们还可以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及时把好消息告知家长,在这方面的家校联合也会给孩子无穷的力量与信心。

一次表扬、一种荣誉、一阵喜悦、一份骄傲。

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用激励的手段鼓起他们前进的风帆,促使学生保持乃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对于反面事例,我认为应尽量降低其引起的负面效应,能个别处理的就个别处理。

能班级内部处理的,就不要扩大全校。

当然,对于性质恶劣、影响范围大的人或事,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决不能姑息养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