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含妇幼保健方向)专业三年制大专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5学分。

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40学时。

四、课程属性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必修课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人体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明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人体各部的基本结构,了解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学会正确运用解剖学知识和术语,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后续临床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同时,本课程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观察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重点学习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各个主要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

七、重要先修课程生物学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解剖学的概念;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熟悉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的组成。

3.了解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分科及发展简史。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解剖学的概念;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的组成。

●自学内容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篇运动系统第一章骨学【目的要求】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2.熟悉骨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

3.了解骨的发生和生长。

3.掌握人体各部骨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各骨的位置关系。

4.熟悉人体各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5.了解骨表面的结构、新生儿颅的特点。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骨概述。

2.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颅骨。

3.新生儿颅的特点及出生后的变化。

●自学内容1.骨表面的结构。

2.骨的发生和生长。

第二章关节学【目的要求】1.掌握关节的结构及运动形式。

2.熟悉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运动的基本形式。

3.熟悉脊柱的组成、椎体间的连结、脊柱的整体观。

4.掌握人体颞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5.熟悉胸廓的组成;骨盆的组成与分部。

6.了解关节的分类,颅骨连结的主要形式,胸廓的外形,骨盆的性别差异,其它关节的构成和运动。

7.了解足弓的构成及其功能。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关节学概述。

2.躯干骨的连结、颅的连结。

3.上、下骨的连结。

●自学内容1.关节的类型。

2.胸廓的连结、形态及功能。

3.颅的直接连结,骨盆的性别差异,其它关节的构成和运动。

4.足弓的构成及其功能。

第三章肌学【目的要求】1.掌握骨骼肌的形态、构造、辅助结构。

2.熟悉肌的起止点和作用。

3.了解肌的配布、命名。

4.掌握各部肌的名称、分群及主要肌的作用。

5.熟悉腹前外侧壁的层次。

6.熟悉膈的位置、三大裂孔的名称及通过物。

7.熟悉腹股沟管的位置、长度、内外两口、通过物和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肌概述。

2.躯干肌、头颈肌、四肢肌。

3.上肢、下肢局部性结构。

●自学内容各部深层肌肉的名称、位置。

第二篇内脏学第四章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内脏的概念、功能。

2.熟悉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3.了解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内脏的概念。

2.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讲授内容中空性器官、实质性器官第五章消化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2.掌握消化管各部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其临床意义。

3.熟悉肝、胆囊的位置、形态、分部及体表投影,肝外胆道的组成、各部的位置及胆汁排出途径,胆囊三角。

4.熟悉胰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5.了解肝的分段。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2.消化管。

3.消化腺、肝外胆道、胆汁排出途径、胆囊三角。

●自学内容肝的分段。

第六章呼吸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呼吸系统组成、功能,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2.熟悉鼻腔的分部、结构、鼻旁窦。

3.熟悉喉的组成,喉腔的分部、急性喉阻塞的抢救部位。

4.熟悉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特点。

5.掌握肺的位置、形态、分叶。

6.掌握胸膜概念、分部,胸膜腔及肋膈隐窝的概念,胸膜下界和肺下界的体表投影。

7.熟悉纵隔的概念、境界和分部。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呼吸系统组成、功能和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2.呼吸道、肺。

3.胸膜、胸膜腔、纵隔。

●自学内容1.肺段。

2.纵隔的内容。

第七章泌尿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的功能。

2.掌握肾的形态、位置、剖面结构及其被膜。

3.熟悉输尿管的形态、分部。

4.掌握膀胱三角和临床意义。

5.熟悉女性尿道。

6.了解肾段的概念及其划分。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肾、输尿管、膀胱、女性尿道。

●自学内容肾段第八章生殖系统【目的要求】1.熟悉男、女性生殖器的组成和功能。

2.掌握睾丸、附睾的位置、形态和作用。

3. 了解输精管、射精管及精索。

4.熟悉男性生殖器的附属腺。

5.了解男性外生殖器。

6.熟悉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扩大和弯曲。

7.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

8.熟悉输卵管、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其临床意义。

9.了解女外阴。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男、女性生殖器。

2.乳房、会阴。

●自学内容外生殖器。

第九章腹膜【目的要求】1.掌握腹膜的概念和功能。

2.熟悉膜膜腔的概念。

3.熟悉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4.了解腹膜形成的结构。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腹膜、腹膜腔。

2.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3.腹膜形成的结构。

第十章内分泌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2.熟悉内分泌各器官形态、位置。

3.了解内分泌各器官的功能。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自学内容内分泌各器官的功能。

第三篇脉管学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目的要求】1.熟悉脉管系的组成。

2.掌握血液循环的概念、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3.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和心各腔的形态结构。

熟悉心传导系统的组成。

4.熟悉心的血管。

5.熟悉心包、心包腔,了解心的体表投影。

6.了解肺循环动脉的血管。

7.熟悉体循环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分布。

8.熟悉肝门静脉的组成、收集范围、主要属支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及临床意义。

9.熟悉全身主要动脉的压迫止血点。

10.熟悉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

11.了解上、下腔静脉的组成。

12.熟悉上、下肢浅静脉。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脉管系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2.心。

3.肺循环血管。

4.体循环动脉及全身主要动脉的压迫止血点。

5.体循环静脉。

●自学内容血管吻合及侧支循环。

第十二章淋巴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

淋巴导管的收集范围。

2.熟悉淋巴干的组成。

3.熟悉人体各部主要的淋巴结群。

4.了解各部淋巴结群的收纳范围及输出淋巴管的注入部位。

5.熟悉脾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6.了解胸腺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管道。

2.淋巴器官。

3.人体各部主要的淋巴结群。

●自学内容各部淋巴结群的收纳范围及输出淋巴管的注入部位。

第四篇感觉器第十三章视器【目的要求】1.了解感觉器、感受器的概念、分类。

2.掌握视器的组成,眼球壁的层次、各层的形态结构。

3.熟悉眼球内容物及屈光系统。

4.熟悉眼附器的内容。

房水循环的途径、眼球外肌的作用。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视器的构成。

2.眼球壁、眼球内容物。

3.眼附器。

●自学内容1.感觉器、感受器。

2.眼的血管。

第十四章前庭蜗器【目的要求】1.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

2.熟悉外耳、中耳、内耳分部和内容。

3.熟悉小儿咽鼓管的特点。

4.掌握位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的作用。

5.熟悉声波的传导途径。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前庭蜗器的分部。

2.外耳、中耳、内耳。

3.声波的传导途径。

第五篇神经系统第十五章概述【目的要求】1.熟悉神经系统的区分。

2.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3.了解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神经系统的区分及常用术语。

●自学内容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第十六章中枢神经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熟悉脊髓的内部结构。

2.熟悉脑干的外形及与之相连的脑神经;了解脑干的内部结构。

4.熟悉小脑的位置、形态和功能,了解小脑的内部结构。

5.熟悉间脑的分部、背侧丘脑、下丘脑的组成、下丘脑主要核团的功能。

6.掌握端脑的外形、内部结构、及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7.熟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的产生及其循环。

8.熟悉中枢神经传导通路。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脊髓、脑干、小脑、间脑、端脑。

2.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

●自学内容1.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

2.上丘脑、底丘脑、后丘脑。

3.锥体外系。

第十七章周围神经系统【目的要求】1.熟悉周围神经的分部。

2.掌握脊神经的组成、纤维成分及分支。

3.掌握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位置、主要分支、分布。

4.了解胸神经前支分布的特点。

5.掌握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顺序、纤维成分、性质和连脑部位。

6.熟悉面神经、三叉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的分支、分布。

7.熟悉内脏神经的概念、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差别。

8.了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分布概况。

9.了解内脏内脏感觉神经。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周围神经的分部,脊神经的组成、纤维成分及分支。

2.颈丛、臂丛、胸神经、腰丛、骶丛。

3.脑神经、内脏神经。

●自学内容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分布概况。

2.内脏内脏感觉神经。

九、实验(见习)教学:详见《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十、学时分配表学时分配表十一、成绩考核本课程为考试科目。

期评成绩由平时成绩(15%),段考成绩(15%),期末考试(70%)组成。

理论考试为闭卷考试,实验考核主要进行标本考核。

十二、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人体解剖学》,刘文庆主编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参考教材:《人体解剖学》,吴先国主编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人体解剖学》,窦肇华主编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人体解剖学图谱》郭光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