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护理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结构学》教学大纲人体结构学是护理、助产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明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人体各部的基本结构,了解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学会正确运用解剖学知识和术语,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后续临床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同时,本课程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观察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总述(一)教学目的1、掌握人体各部的基本结构;2、了解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3、学会正确运用解剖学知识和术语,为学习临床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三)总学时:72小时(四)教学方式:讲授、小组讨论、见习及学生自习、CAI课件、实验等(五)教学效果评价:l、理论考试。

2、学生反馈及学生作业评判、同行评判。

3、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有关考核。

二、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 掌握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 熟悉人体的分部,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3.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分科和发展史概况。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人体结构概述2. 人体解剖学的分科3. 人体形态学描述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自学内容1. 形态学研究方法2.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第一部分系统解剖学第一篇运动系统第一章骨学【目的要求】1. 掌握骨的分类和构造。

2. 了解骨的发生和生长。

3. 熟悉颈、胸、腰椎和骶骨的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4. 掌握上、下肢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形态、位置。

5. 掌握颅的组成及分部。

6. 熟悉新生儿颅的特点。

7. 掌握各骨的骨性标志。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骨的形态、构造。

2. 躯干骨。

3. 上肢骨。

4. 下肢骨。

5. 颅骨。

●自学内容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骨的发生和生长。

第二章关节学【目的要求】1. 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

2. 熟悉关节的辅肋结构、分类和运动形式。

3. 掌握脊柱的组成;椎间盘的形态、结构。

4. 掌握胸廓的构成、形态和运动。

5. 了解颅骨的连结形式。

6. 掌握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颞下颌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7. 熟悉骨盆的组成;了解骨盆的性别差异。

8. 了解足弓的形态结构。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概述。

2. 躯干骨的连结。

3. 颅的连结。

4. 上肢骨的连结。

5. 下肢骨的连结。

●自学内容1. 骨盆的性别差异。

2. 足弓的形态结构、意义。

第三章肌学【目的要求】1.掌握肌的分类和构造。

2. 了解肌的起止、配布、作用和命名法、肌的辅助结构。

3. 熟悉背肌、胸肌的位置和分群。

4. 熟悉膈的位置、形态和穿行结构。

5. 熟悉腹肌的名称和位置。

6. 熟悉腹股沟管的位置、长度、二口和通过物。

7. 熟悉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8. 熟悉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功能。

9. 熟悉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功能。

10. 了解前臂各肌的名称和位置。

11. 了解下肢肌的分群与配布。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概述。

2. 躯干肌。

3. 头颈肌。

4. 四肢肌。

●自学内容1. 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肌的命名。

2. 腹部筋膜。

3. 会阴肌。

4. 前臂肌、手肌。

5. 上肢的筋膜和腱鞘、上肢的局部记载。

6. 足肌。

第二篇内脏学第四章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内脏的概念。

2. 熟悉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内脏的概念。

2. 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第五章消化系统【目的要求】1.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2. 熟悉食管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3.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4.熟悉盲肠和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5.熟悉肝、胆囊的形态、位置。

6.了解胰的形态和位置。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2.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3. 消化腺(肝、胰)。

●自学内容肝的分叶和分段。

第六章呼吸系统【目的要求】1.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2.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开口部位;喉腔的分部;急性喉阻塞的抢救部位。

3. 掌握气管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

4.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5.熟悉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的位置。

6.熟悉纵隔的概念,纵隔的划分;了解其各部的主要器官。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呼吸道。

2. 肺。

3. 胸膜。

4. 纵隔。

●自学内容1. 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2. 纵隔的内容。

第七章泌尿系统【目的要求】1.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

2.掌握肾的形态和位置。

熟悉肾的剖面结构。

了解肾段的概念。

3.熟悉输尿管的狭窄部位,了解其临床意义。

4.熟悉膀胱的位置和形态特点。

5.熟悉女性尿道的形态、位置和开口部位。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肾。

3. 输尿管。

4. 膀胱。

5. 尿道。

●自学内容肾段。

第八章生殖系统【目的要求】1. 掌握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睾丸、附睾的形态和位置;了解睾丸和附睾的结构;熟悉输精管的分部、精索的组成和位置。

3.熟悉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阴茎的分部及其构成。

4.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扩大和弯曲,并了解它们的临床意义。

5.熟悉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

6.掌握输卵管的形态、分部及临床意义。

7.掌握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

8.熟悉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

9.熟悉会阴的境界和组成。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男性生殖器。

3. 女性生殖器。

4.乳房。

5. 会阴。

●自学内容男、女性外生殖器。

第九章腹膜【目的要求】1.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熟悉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2.熟悉腹膜形成的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概述。

2. 腹膜与腹、盆腔器官的关系。

3. 腹膜形成的结构。

第十章内分泌系统【目的要求】1. 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的形态、位置。

2.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激素的概念,内分泌腺的一般结构。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2. 甲状腺。

3. 甲状旁腺。

4. 肾上腺。

5. 垂体。

●自学内容松果体。

第三篇脉管学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目的要求】1. 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及血液循环的概念、途径。

2.掌握心的位置和外形,心各腔的形态结构。

3.熟悉心传导系统的组成。

4.熟悉心的血管;心包的构成;心的体表投影。

5.熟悉肺循环的血管。

6. 熟悉体循环动脉的主干、主要分支和分布。

7. 掌握上、下腔静脉的组成、行程和属支;上、下肢浅静脉的名称及临床意义。

8. 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收集范围、属支、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及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概述。

2.心。

3. 肺循环的血管。

4. 体循环的血管。

●自学内容1. 血管吻合及侧支循环。

2. 静脉瓣、深静脉。

3. 奇静脉、半奇静脉、椎静脉丛。

第十二章淋巴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的起始、行程、收集范围和注入部位。

2.熟悉人体各部主要的淋巴结群及收集范围。

3.掌握脾的位置、形态。

4. 了解胸腺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概述。

2.人体各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自学内容胸腺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第四篇感觉器第十三章视器【目的要求】1. 掌握视器的组成和功能;眼球壁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眼球内容物的名称、位置和功能;房水的循环途径。

2.熟悉眼球外肌的名称和作用。

3.了解眼睑、结膜、泪器的位置、形态结构。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感觉器。

2. 眼球。

3. 眼副器。

4. 眼的血管。

●自学内容眼的动、静脉配布;眼底血管观察。

第十四章前庭蜗器【目的要求】1. 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功能。

2.熟悉咽鼓管的形态和功能以及小儿咽鼓管的特点;声波传导的途径。

3.了解膜半规管、椭圆囊、球囊的形态和功能。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外耳。

2. 中耳。

3. 内耳。

第五篇神经系统第十五章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2. 熟悉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3.了解神经系统的一般机能。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神经系统的区分。

2.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3.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第十六章中枢神经系统1. 掌握脊髓的位置与外形。

熟悉脊髓的内部结构。

了解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2. 熟悉脑干的组成、位置、外形以及第Ⅲ~Ⅻ对脑神经的连脑部位;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叶。

了解小脑的功能。

3. 熟悉间脑的位置和分部;端脑的外形、分叶和主要沟、回;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4. 熟悉本体觉、浅感觉、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的部位、纤维交叉部位和投射部位;锥体系传导通路的组成和功能。

5. 熟悉脑和脊髓三层被膜的名称和结构特点;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大脑动脉环的位置、组成;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脊髓。

2. 脑干。

3. 小脑。

4. 间脑。

5. 端脑。

6. 中枢神经传导通路。

7. 脊髓和脑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自学内容1. 脊髓灰质细胞构筑;脊髓的功能。

2. 听觉传导通路;锥体外系。

第十七章周围神经系统【目的要求】1. 掌握脊神经的组成、纤维成分及主要分支。

2. 熟悉12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出颅(入颅)的部位。

3. 熟悉交感、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位置。

4. 了解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区别;内脏感觉神经及牵涉痛概念。

●讲授内容1.脊神经。

2.脑神经。

3.内脏神经。

●自学内容1.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 内脏感觉神经。

注:1、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教材版本等,对授课内容和课时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2、如学生使用的本课程教材中有规定的教学大纲,则照章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