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优质课件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优质课件


春花秋月
实 小楼
“物是” 虚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往事 故国 雕栏玉砌 朱颜 一江春水
“人非”
(人生无常)

本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术特色:
1.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2.起伏跌宕的笔法
(三次对比,三次问答,隔句相承)
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作语言清新,采用
了白描手法写情。抒发的是作为一位 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情 感真挚,艺术感染力很强,因而形成 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五代最有成 就的词人,也是词史上杰出的词人之 一。
前六句的“变”与“不变”是运用了什 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宇宙之永恒不变 “何时了”——“又 东风”——“应犹在
对比手法 人生之短暂无常 “往事知多少”— —“不堪回首”——“朱颜改”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 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问答
何时了 知多少
又东风 应犹在(宇宙永恒不变)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 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 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 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 这一切都结束。
2、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 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 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
3、“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 所具体指什么?
“东流”有可能是双关,水流向东或南唐故 都金陵(南京)在东南方向。
点评:亡国之痛,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 后悔自责,沦为阶下囚的痛苦,对自由尊严和安 逸生活的留恋,前途无望的心灰意冷……亡国之 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 (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 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
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
⑴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 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 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 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 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 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 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 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 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 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 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 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再见

物是

不堪回首 朱颜改(人生短暂无常)
人非
几多愁 一江春水 ...… (永恒+短暂)
三次对比,三次问答,隔句相承
不变的 物是人 “外物” 非之痛
巨变的 “人事”
永恒的 “春花秋 月年”年到来 的“东风”
应犹在的 “雕栏玉砌”
今非昔比的 “往事”
不堪回首的 “故国”
已改的 “朱颜”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更是对欢乐、自 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 需要。精神的需要已经超过了物质需要。
4、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 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
设问、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 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 愁、汹涌澎湃的愁。
5、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 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 概括。
⑵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 王”,这是对南唐后主李煜的真实评价。
恰问只雕故小往春
似君是栏国楼事花
一能朱玉不昨知秋 江有颜砌堪夜多月 春几改应回又少何 水多。犹首东。时
虞 美 人
李 向愁 在月风 了 煜 东? ,明, ?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 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 君 ,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在政治上虽 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 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 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早期词作以反映自己帝王、宫廷生活 为主,思想意义不大,被俘后,词作 抒发亡国之痛,及其对屈辱的囚徙生 活的愤懑、感伤,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语音清新,形象丰满,意境深沉。李 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 称为“千古词帝”。
词: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 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 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 常见。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题目是词 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如《词七首》中的“虞 美人”、即为词牌,“赤壁怀古”、等为词 的标题,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 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 字以上为长调。按表现内容、语言风格等可 大致划分为豪放词、婉约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