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上课用

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上课用

B. 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 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 帝的封赏 。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 相能(和睦),然敬其威重(不过敬重阴嵩的严 肃有威)。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 不(问他政治得失及群臣胜任与否)。兴顿首曰: “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 并经行明深(都有高深的学识修养),逾于公 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 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以谨慎 勤敏受器重)。显宗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 吾。 C. 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 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 军十多年。
3、弄清选项中“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 对象、文句范围,即看清选项中列举的作者 的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件事情, 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一个语句、哪一个文段, 还是涉及全文。 4、紧扣原文主旨,千万不能主观臆断, 曲解文意或随意拔高、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 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人,不苛求, 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古人;还要运用辩证 观点,分析作者和文中人物思想的精华和局 限性。
这个故事,提及到有那些人?
商于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 最主要的议论抨击的人物,那就是“牧民者”, 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 也就是统治者。如果我们认真阅读分析文章,就会发 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 现,此文并非讽刺商于子用大猪耕田的可笑行为,而 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于子 是通过商于子之口,讽刺批评当时的统治者不会任用 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诗》不云乎,‘乃选其 “贤人”,商于子以此作比较:“不以牛,虽不得田, 曹,执豕于牢’。言将以为肴。公子以之代耕,不几 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可见, 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 “牧民者”,才是文中的主角,不应忽视的。 商于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 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邪?”宁毋先生顾谓其弟子 曰:“是盖有激者也。” (《宋文宗公全集》)
1、筛选文中的信息: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各种信息——加以正确的判断。所谓“筛 选”,是说文章里面包含的信息有主次之分,有类 别之分,有情理之分等等,考生要能根据测试的要 求指向选出应选的那些。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对文中信息进行 提炼和综合——进行逻辑思路分析——概括出人物 形象特点及主题。所谓“归纳”,是说对文章的结 构层次或内容要素能用简洁的语言浓缩表达,或者 对给出的表达作出判断。“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 魂,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一篇文章的测试 (命题和解答)总会受到它的影响和制约。
“取要”,指的是选取文中的重要信息,可使用“分 层取要”法: 1、从事件入手分层。一是区分写了几件事;二是区 分同一件事的几个不同侧面;三是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方法。 从所叙事件入手要注意留心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记 叙要素。 2、从表达方式入手分层。一是利用作者在文末安排 的议论分层;二是在叙写的过程中常常有作者带有评价性 的言语,这些评语往往也可作为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参 考。 3、从传记的文首引语(总介)入手分层。古人作传, 常在文首安排介绍人物的籍贯、字、官职等内容。这些内 容往往能为整体理解阅读材料提供帮助。 总的来说,要从是否其人、是否其时、是否其地、是 否直接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重要 信息。
(三)分析整合,排除干扰。 对材料的整体把握和信息的检索提取,接着 就要对文本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梳理整合,这一 步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作者对人物的言行描写、对人物的主 次安排、对事件的叙述、对详略的布局看作者的 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 文章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 示。对议论文也要通过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 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弄清作者 的观点态度。 2、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文章中人物的言 论区分开来。
3、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概括出 作者对某一事件或道理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 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文章中的侧重和倾向。“分 析概括”是考生对此所作的认识选择,从整体上 把握文章的要义。
命题特点 1、选材丰富,内容多样 以人物传记为主,部分省市也涉及抒情议论类文 章。选材内容从以史传文为主的单一模式,发展到了 多种文体并存的“多元模式”(如正史人物传、诸子 散文、赠序、书序、文言小说、笔记小品等等),对 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题型稳定,选择为主 这一知识点的考查,近年保持稳定,设题1~2道, 分值为3~6分。如果是一道题,就把文章的内容和行 文特点归纳概括成若干个方面、若干个小点,要求判 断正误。如果设两道题,一般前一道题会就文中主要 人物的性格特征、行事特点等作为辨析思考对象,聚 焦于一点,从文中摘出若干语句,分编成四组,要求 选出“最能体现……”的一项;后一道题则着眼于全 文的内容,与前一道题考查的形式相同。
(二)读全读准,取要对接。 重视读题,学会读题,是每个考生应试阅读中必须重 视的环节。考生在读题时,须做到“读全读准,取要对 接”,切忌走马观花,草率行事。 “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地、原 原本本地分析。 “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要求,看清选 对还是选错,是因果、条件还是已然、将然,总之,要特 别注意题目的指向性、暗示性和限制性。 “对接”,指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汉语叙述文字 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 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 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迅速从原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 内容。看它们是否完全一致,这是把握全文重要信息的关 键。
例一: 商于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 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 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 耶?”商于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诗》不云 乎,‘乃选其曹,执豕于牢’。言将以为肴。公子 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 怒而弗答,何也?”商于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 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 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 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 者邪?”宁毋先生顾谓其弟子曰:“是盖有激者 也。” (《宋图
D 表达应用 E 鉴赏评价
C 分析综合 B 理 A 识 解 记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母弟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 守(暂时署理,代理)期门仆射,典(掌管)将武骑(率领武 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 (yì遮蔽)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等待)门。(阴兴每次 随从出入,常亲手持伞盖,遮避风雨,脚踩泥涂,率先等在门 前。) 光武所幸(亲临)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与同 郡张宗、上谷鲜于裒(póu)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 达(使显贵;荐举)之;友人张汜(sì)、杜禽与兴厚善,以 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平。 (4分)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或 “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
驾车或耕田时驾在牲口颈上的曲木。 牲畜圈 商于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 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 “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 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于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 从事。这里指耕。 曰:“《诗》不云乎,‘乃选其曹,执豕于牢’。言将以 为肴。公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 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于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 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 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 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邪?”宁毋先生顾 谓其弟子曰:“是盖有激者也。” (《宋文宗公全集》) 情绪激烈。
D. 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 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躬:弯腰 B.犹称所长而达之 称:称赞 C.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固:坚决 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 能 和睦 【答案】A 【分析】躬:亲自。
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 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比照事例、 条例 ),应蒙恩泽(同时各位舅父也应按成例蒙受恩 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 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 子孙,宜加优异。(贤人子孙,应给予优异的待遇。) 封兴子庆为鲷(diāo)阳侯,庆弟博为隐强侯。 庆卒, 子琴嗣。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 [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3、难易适中,巧设陷阱。 4、相互交融,综合性强。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题目 的命制会受这些特点的制约;反过来 说,这些特点具体体现的地方,就是 题目最可能的“采点”。
答题方法 (一)整体感知,宏观把握。 1、粗读全文,把握要点。这一步整体把握文章相关信 息,如文章的题材,如果是记叙文,把握文章写了哪些人、 事、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是议论文,把握文 章说明的道理以及采用的论证手法;如果是说明文,把握说 明的对象以及说明的方法。 2、理清关系,分清主次。这一步首先要识别“专名”, 即无须翻译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时间名词等, 可一边读一边用铅笔在相关信息下面标出,表时地的词语可 作为转换叙述事件的标志。 3、再读原文,分析关系,加深理解。即分析文中人与 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分清孰主孰次、孰善孰恶, 分析事件的原因、结局,分析人物的命运归属,从而初步把 握文段的中心意思。无须深究难字难句,只需宏观把握即可。
考纲解读 2011年《考试大纲》对古文阅读“分析综 合”层级的考查作了三项规定:筛选文中的信 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分析综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 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对考生的要 求是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解剖和归纳整理。 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中所记的 人物、所述的事物或所论述的道理进行分析、 综合,进而推理、概括。古文阅读中对分析综 合的考查,着眼于整体的深层次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