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5力的分解04(三角形定则、唯一解)

3.5力的分解04(三角形定则、唯一解)

力的分解 (2课时)
刘玉平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三角形定则作图并计算.
2.了解力的分解具有唯一性的条件. 3.能应用力的分解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2.掌握根据力的效果进行分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意识和勇气. 教学重点
1.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力的分解. 2.如何判定力的作用效果及分力之间的确定. 教学难点
1.力的分解方法及矢量相加法则.
2.力分解时如何判断力的作用效果及确定两分力的方向.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弹簧秤若干。

细绳套、橡皮筋若干,图钉、白纸、长塑料板、铁块、能活动的木板等. 教学过程 进行新课
一、矢量相加的法则
问题:力是矢量,求两个力的合力时,不能简单地把两个力的大小相加,而要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来确定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凡是矢量在合成与分解时都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推导出矢量合成的三角形法则.
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到三角形定则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 1、F 2与它们的合力F 之间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这个平行四边形中有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故可将平行四边形定则简化为力的合成与分解的三角形定则。

三角形定则:将两分力首尾相接,则从总的起点指向总的末端点的有向线段表示这两个力的合力.如图所示.
两共点力F 1、F 2的合力F 与它们的夹角θ之间的关系可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和圆表示. 合力F 以O 为起点,以用力F 2的大小为半径的圆周上的点为终点,可知.F F F |F F |2121+≤≤-
关于三角形定则有以下几点说明:
1.三角形定则只是一种运算方法,各有向线段的起点并不是该力的作用点.但各有向线段的方向一定与对应力的方向相同,长度也和对应力的
大小成比例.
2.与平行四边形定则一样,任何矢量的“和”及“差”运算都遵循三角形定则,因此也称之为矢量的三角形定则.
3.可将三角形定则推广为矢量的多边形定则.
求三个力F 1、F 2、F 3的合力,先利用三角形定则求F 1、F 2的合力F 12,再据三角形定则将F 12与F 3合成得合力F,如图3所示.可发现三个分力F 1、F 2、F 3依次首尾相接,其合力F 为从总的起点
指向总的末端点的有向线段.依此类推, N 个力的合力,就是将这N 个力首尾相接,则从总的起点指向总的末端点的有向线段表示这N 个力的合力.如图所示.
4.一个重要结论:若一个物体在几个(三个以上)共点力的作用,且这几
个力首尾相连可构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 则这几个力的合力为零。

如图所示,F 1、F 2、F 3三个力依次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所以这三个共点力合力为零。

虽然三角形定则是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延伸出来的,但它在运用的过程中非常简洁、方便,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叫做矢量。

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
2.标量:在物理学中,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如:时间、质量、长度等
说一说:一个物体的速度v 1在一段时间内发生了变化,变成了v 2,你能根据三角形定则找出变化量
△v 吗?
【例1】如图所示,F 1、F 2、F 3三个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如何?
二、力的分解的几种常见情形:
1、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有唯一解. (类似于已知两角夹边可以确定三角形)
2、已知合力F 和一个分力F 1.有唯一解.(类似于已知两边夹角可以确定三角形)
3、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大小.(类似于已知三边可以确定三角形) 结论:
(1)当F 1+F 2> F 时有两组解;(2)当F 1+F 2= F 时有唯一的一组解;(3)当F 1+F 2< F 时无解。

4、已知合力F 和一个分力F 1,的方向(F 1与F 的夹角为α)及分力F 2的大小. 用图示法和三角形知识分析:
①当F 2<Fsin α时,圆与F l 无交点,说明此时F l 无解,如图 (a)所示. ②当F 2=Fsin α时,圆与F l 相切,说明此时F l 只有一解,如图 (b)所示. ③当Fsin α<F 2< F 时,圆与F l 有两交点,此时F l 有两解,如图 (c)所示. ④当F 2≥F 时.圆与F l 只有一个交点,此时F l 只有一解,如图 (d)所示.
【例2】将一个20N 的力进行分解,其中一个分力的方向与这个力成30°角,试讨论:
(1)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不会小于多少? (2)若另一个分力大小是,则已知方向的分力的大小是多少? 解析:(1)根据已知条件,可作出图甲,合力F 与它的两个分力要构成一个三角形,F 的末端到直线OA 的最短距离表示那个分力的最小值,即过F 末端作OA 的垂线,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如图乙所示,由几何关系知F 2=10N.
(2)当另一个分力时,由于
,根据力的三角形法则,可以组成两个不
同的三角形,如图丙所示。

根据正弦定理和
C
sin c
B sin b A sin a ∠=∠=∠∠A+∠B+∠C=180°,
可求出 .
练习:
1、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下列情况中,不能使力的分解结果一定唯一的有( B C )
A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B .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C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D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即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

力的分解通常有下面的几种组合:
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确定两分力的大小,有唯一解;
②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确定两分力的方向。

这种情况必须先看两分力大小与合力是否满足|F 1-F 2|≤F ≤F 1+F 2,若不满足这个关系则无解,满足这个关系时有两解;
③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一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的大小,这种情况可能无解、两解或一解;
④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这种情况有唯一解。

所以不能使力的分解结果一定唯一的选项有B 、C 。

2、已知力F 的一个分力F 1跟F 成30°角,大小未知;另一个分力F 2的大小为F 3/3,方向未知。

则F 1的大小可能是( A C )
A . F 3/3 B. F 3/2 C. 2F 3/3 D. F 3
解析:如图所示,因
2F
3F 3F 2>=
,所以通过作图可知F 1的大
小有两个可能值。

由图中直角三角形OAC 知
.2F
330cos F OA =
︒=
由直角三角形BAC 知:
.
6F
3)2F (F BA 222=-= 由图的对称性知
.6F 3BA AD =
= 因此.3F 32AD OA F ,3F 3BA OA F 11=+='=-=
3、如图所示,在“共点力合成”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于P 点,另一端连接两个弹簧秤,分别用F 1与F 2拉两个弹簧秤,将这端的结点拉至O 点。

现让F 2大小不变,方向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某一角度,要使结点仍位于O 点,则F 1的大小及图中β角相应作如下变化才有可能( A B C )
A .增大F
1的同时增大β角 B .增大F 1而保持β角不变 C .增大F 1的同时减小β角 D .减小F 1的同时增大β角 解析:ABC (结点O 的位置不变,则F 1和F 2的合力不变化,作出F 1和F 2合成的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可知增大F 1的同时,β角可以增大,可以不变,也可以减小。

故ABC 都是正确的。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