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实验室检 查
目前主要 是查抗体
染病。
5 分钟
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
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二、病原学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呈球形,核心为双
链 DNA,由核衣壳包裹,外有脂蛋白囊膜,只有一种血清
型,人为自然界已知的唯一宿主。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
血液及疱疹液中。
疹期应清洁皮肤,勤翻身和更换内衣;眼分泌物多时,可用
生理盐水或 2%硼酸水清洗;出疹期一般不用退热,高热亦不
可滥用物理降温,退热药更应慎用,禁用冷敷,忌用酒精擦
浴,以免妨碍出疹。如无并发症,体温在 39.5℃以上时,可
酌情给小剂量退热药。
3.用药护理 及时、正确的用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和
毒副作用。
4.病情观察与并发症监测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面色、
授课 时间
2015 年 10 月 21 星期 三
1.2 节 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 章节
第二章 第三节 麻疹 第四节 水痘 第六节 流行性腮腺炎
授课 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它□
教学 目的
1.掌握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特点、护理问题、护理措施
(目标) 2.熟悉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预防
活力,但耐寒、耐干燥,在-70 ~15℃可保存数月至数年。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麻疹病毒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上皮细胞并复制,
病原学
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入血液,形成第 1 次病毒血症。病毒被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后在内繁殖并释放,大量病毒再次
侵入血流,形成第 2 次病毒血症,出现高热和皮疹。
麻疹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当麻疹病变遍及全身淋巴组织,
好发年龄为 6 个月至 5 岁小儿,自麻疹疫苗接种以来,发病
率已显著下降,但青少年和成人发病率上升。
五、临床表现 1.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发病机制
(1)潜伏期:约 10d(6~18d),曾接触过被动或主动免
疫者,可延至 3~4 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 3~4d。这一期的
预防
增多;出现意识改变、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
六、辅助检查
1.血象 前驱期白细胞总数稍增高,出疹期白细胞总
数略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2.多核巨细胞检测 初期取病人鼻咽分泌物、痰和尿
伤口处理
沉渣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
疫苗接种
第5页
3.血清学检查
(1)检测抗体:检测麻疹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 IgM 和 IgG
水痘病毒在外界抵抗力弱,不能在痂皮中生存,不耐酸, 不耐热,对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艾滋病的 概念
扇动,口唇是否发绀,以及肺部有无罗音和心率、心音情况
等。
3.查阅辅助检查 了解血象、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 查结果。
5 分钟 4.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家长对本病的了解程度,家长 有无过度担忧、焦虑等情绪。
特点 病原学
十、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 与麻疹病毒感染和继发细菌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疹有关。
10 分 钟
主要的护 理诊断
2.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
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
给抗生素。麻疹患儿对维生素 A 需要量大,世界卫生组织推 荐,在维生素 A 缺乏区的麻疹患儿应补充维生素 A,<1 岁者
主要护理 措施
每日给 10 万单位,年长儿 20 万单位,共两日,有维生素 A
病例
所、幼儿园暂停接送并停止接收新入托儿童。
2.切断传播途径 病室应开窗通风半 h 以上。医务人
员离开病室时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 20min。
避免易感者接触麻疹病人。
第6页
3.提高人群免疫力 8 个月以上的小儿可接种麻疹减毒
疫苗,年幼体弱者接触麻疹病人后,应在 5d 内注射人血丙
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起到紧急预防或减轻症状的目
临床表现 分
前驱期
一般维持 16~18h,多于出疹后 1~2d 内消失。 麻疹黏膜斑 (koplik 斑)是麻疹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兴奋期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 3~4d 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
麻痹期
第4页
高至 40℃,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
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h 内向下发展,
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 3d 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
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大部分皮疹
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瘀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
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
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
肺部有湿性罗音,X 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 出疹 3~4d 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
的。
九、护理评估
1.询问健康史 询问近期小儿所在托儿所、幼儿园有
无麻疹流行,家人、邻居等密切接触者中有无麻疹病人,是
否进行过麻疹疫苗接种,以往是否患过麻疹。了解最近有无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注意有无高热,眼结膜有无充血、
畏光、流泪。询问有无脓性痰、气促、烦躁、声音嘶哑、犬
吠样咳嗽等并发症表现。
2.护理体检 重点检查有无麻疹黏膜斑;皮疹的形态、 出疹时间、出疹顺序及分布特点;有无结膜充血;有无鼻翼
二、病原学 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无亚型,在电镜下病毒呈球形 或丝状,中心为单股负链 RNA,外有脂蛋白包膜,膜内有血 凝素,能凝集猴红细胞。麻疹病毒在外界生活力不强,对日
5 分钟
狂犬病的 概念
临床特点
光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紫外线能很快灭活病毒,在空气飞
沫中保持传染性不超过 2h,在流通空气或日光下半 h 及失去
缺乏眼症状者 1~4 周后应重复。
3. 中药治疗 前驱期已辛凉解表透疹;出疹期宜清热 解毒透疹;恢复期宜养阴清热,调理脾胃。
健康教育
4.并发症的治疗 合并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发生
心力衰竭时,给予强心剂;发生喉炎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稀释痰液,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喉头水肿。
八、预防
1.控制传染源 隔离治疗患者至出疹后 5d,有并发症 者延长至 10d。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21d。流行期间,托儿 5 分钟
抗体,是早期诊断方法。
(2)检测抗原:用荧光抗体测剥脱细胞中麻疹病毒抗原。
4.病毒分离 发病初期取病人鼻咽部、血液及眼结膜
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但阳性率低。
七、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按消化道传染病进行隔离,卧床休息,
护理
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 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 皮肤、黏膜清洁。




第三节 麻疹
时间 分配
板书
病例:患者,男,10 个月,于 2008 年 12 月 26 日入
院。患者 5 日前无明显诱因发热、咳嗽,3 日前皮肤又出现 5 分钟 红色斑丘疹,曾在当地诊所治疗,效果差。入院检查:
病例
T39.5 ℃ ,P108 次/分,R25 次/分, BP 未测。口颊黏膜
充血,全身膝关节以上皮肤可见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疹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高热、出疹、不思
饮食有关。 4.潜在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喉炎、急性心衰等。
流行病学
5.有传播感染的可能 与病原排出有关。
十一、护理目标
体温正常;皮肤无破溃,无继发感染发生,皮疹消退; 10 分 体重正常,患儿获得所需的营养;无并发症发生;病原不向 钟
第7页
外扩散。
十二、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隔离:采取呼吸道隔离。
(2)休息:高热病人,应卧床休息。居室应安静、清
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保证病
人充分休息。
(3)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多喝温开水,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不可盲目忌嘴,恢复期
尚应加餐。
2.对症护理 保持皮肤、口腔、鼻腔及眼的清洁;发
实验室检 查
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 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 5 分钟
沉着,7~10d 痊愈。
2.并发症
(1)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支气管肺 炎多不严重,继发细菌感染病情加重,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
治疗
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易并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教学 方法
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用病例导入教学内容 采用精讲、启发、引导、讨论等教学方法
教材 参考 文献
1.朱念琼 传染病护理学 第一版 南京 江苏科学出版社 2.朱念琼 传染病护理学习题集 第一版 南京 江苏科学出版社 3. 吴光煜 传染病护理学 第二版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 王明琼 传染病学 第四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5. 王明琼 传染病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第四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6. 沙介荣 传染病学 第三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传染源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 2d 至出疹 5 分钟
后 5d 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均含有
病毒,具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患者后 90%
以上发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 发病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都可发生。
可引起扁桃体、淋巴结、脾、阑尾等处淋巴组织增生和多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