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安阳市中医药学校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任务《传染病护理学》是从内科护理学分化出来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研究传染科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以达到恢复和保持病人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能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学会运用护理程序,掌握传染病护理的评估要点、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以及传染病护理的特殊性。
使学生获得传染病护理的基本技能。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施内科及传染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对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实施护理,在护理实践中表现出关心、爱护、尊
重他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爱护观念。
二.课程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常见传染病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能进行护理估计、做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和实施措施、评价护理效果,对每个传染病人能按护理程序完成系统化整体护理。
【能力目标】掌握隔离消毒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切断传播途径,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防止传染病播散和院内交叉感染。
熟悉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及预防措施,对一般人群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是法定报告人,应及时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思想教育目标】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克服惧怕被传染的心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同情心,加强护理,才能使病人减轻痛苦,早日恢复健康。
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关心病人,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耐心解释或帮助解决病
人提出的各种问题,消除由于疾病和隔离措施所引起的各种焦虑、恐惧、紧张、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总论【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感染,隐性感染,病原体携带状态的定义。
掌握传染病的四大基本特征,传染源的概念。
掌
握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的概念。
掌握传染源的形式与管理措施。
传染病报告。
掌握发热的类型与护理,发疹的类型与护理。
2.熟悉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熟悉病程发展的阶段性,复发与再燃。
熟悉传染病防治法。
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
熟悉隔离,消毒,预防性消毒的概念。
熟悉传染病病人护理评估的特点。
3.了解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了解消毒的常用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感染第二节传染病的特征第三节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第四节传染病的预防第五节隔离与消毒第六节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相关知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能够采取正确的消毒、隔离方法 3.对传染病常见的症状做到有效的护理。
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肝炎的传播途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重症肝炎的护理。
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掌握狂犬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被野兽咬伤后的处理措施。
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实验室检查。
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临床分期及表现。
掌握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掌握麻疹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常见并发症。
掌握水痘的
病因,临床表现及皮疹的护理。
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护理措施。
掌握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出院指导。
掌握非典型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掌握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熟悉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特点临床分型及各型表现。
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治疗要点及健康宣教。
熟悉狂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治疗要点。
熟悉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熟悉艾滋病的流行病学,护理措施与健康宣教、熟悉流行性感冒的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治疗要点与预防措施。
熟悉麻疹的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治疗要点与预防措施。
熟悉水痘的流行病学,治疗要点,健康宣教。
熟悉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实验室检查。
熟悉脊髓灰质炎的病因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及病理。
熟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治疗要点与健康宣教。
熟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治疗要点与预防措施。
3.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炎。
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
病性禽流感的发病机制,病理,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及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1.病毒性肝炎 2.流行性乙型脑炎3.狂犬病4.流行性出血热。
5.艾滋病6.流行性感冒 7.麻疹 8.水痘 9.流行性腮腺炎 10.脊髓灰质炎1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能力目标】 1.对肝炎病人能够做到正确的健康指导。
根据肝炎不同类型做到有效的隔离 2掌握病犬咬伤伤口的正确处理方法 3.制定健康宣教计划,预防艾滋病的发生第三章细菌性传染病【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伤寒与副伤寒的临床表现及常见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类型与表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掌握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掌握霍乱的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掌握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掌握鼠疫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宣教。
掌握百日咳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预防接种。
掌握猩红热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掌握白喉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抗毒素治疗,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掌握流行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类型及各型临床表现,血常规,脑脊液,血培养脑脊液培养免疫学监测的意
义。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 熟悉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食物中细菌性痢疾,霍乱,布氏杆菌病,百日咳,猩红热,白喉的病因,流行性病学,健康宣教及中毒性菌痢的护理。
熟悉鼠疫的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查。
熟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球菌的理化特性,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
3. 了解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菌痢,布氏杆菌病,鼠疫,百日咳,猩红热,白喉的发病机制,病因,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
了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断要点,普通型,爆发休克型流脑的治疗原则。
【能力目标】 1.能够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用护理程序制定护理措施。
2. 能为病人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4. 正确执行补液措施,制定措施预防霍乱的发生和流行。
第四章螺旋体传染病【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螺旋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 熟悉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预防。
3. 了解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教学内容】1.螺旋体传染病。
第五章蠕虫病【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掌握血吸虫晚期病人常见症状、体征,掌握血吸虫病及绦虫病的流行特征及免疫学检查和血常规,粪便直肠黏膜活检的要求与意义。
掌握钩虫病的幼虫侵袭期,
成虫寄生期的症状,体征,血常规检查骨髓象改变的特点,粪检及钩虫幼虫的培养对诊断的意义。
掌握蛔虫病的症状,体征,常见并发症及其表现,实验室检查对诊断的意义。
掌握肠绦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掌握囊尾蚴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的助诊意义。
2. 熟悉日本血吸虫生活史,流星雨钉螺地理分布的关系,传播所具备的三个条件,预防的消灭的措施。
熟悉钩虫的种类成虫寄生的部位,三向在传播上的意义。
及纠正贫血的重要性。
熟悉蛔虫的生活史蛔虫感染率与年龄,饮食卫生的关系。
熟悉肠绦虫的种类,寄生部位,感染绦虫的途径。
熟悉囊尾蚴病的病因,饮食习惯与感染的关系及预防的方法。
3. 了解日本血吸虫病,钩虫病,蛔虫病,肠绦虫病的发病机制,预防及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
了解囊尾蚴在体内的寄生部位,局部反应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能力目标】
1. 能制定计划预防蠕虫病虫病的发生,能够做到安全用药,能为病人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第六章原虫感染【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阿米巴病与疟疾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 熟悉病因,流行病学,预防。
3. 了解发病机制,病理,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教学内容】1.阿米巴病 2.
疟疾【能力目标】 1能够做到安全用药。
2. 能制定
措施预防原虫感染。
第七章立克次体传染病【知识
教学目标】 1. 掌握流行性斑疹伤寒,恙虫病的临床
表现,实验室检查,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
熟悉病原学,流行病学,健康宣教的内容。
3. 了解
发病机制,病理,诊断与治疗要点。
四.教学时数
安排与分配课程
内容学时理论实践
第一节总论 4 2 第二节病毒性传染病
10 2 第三节细菌性传染病 8 2 第
四节螺旋体传染病 0 2 第五节蠕虫病
2 第六节原虫感染 2 第七节立克次体传
染病 2
合计 28 8 总计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