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1一、同学总体状况:高三12-25班是我校文科班,三个班共810人,其中12-15班为史生班,16-21班为史政班,22-25班为史地班。

本届相当一部分同学历史基础学问不扎实,学习层次参差不齐,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把握,二卷答题不规范,历史基础学问很不扎实,理解运用力量较差,与高考的要求和学校的要求还有肯定的差距。

在对同学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一轮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二、定好基调,做好方案:第一轮复定下的基本基调是:“踏实、精确、稳步”。

踏实:依纲据本梳理课本学问,穿插小专题。

延长和加深要适度,照看全体同学,注意夯实基础,扎扎实实,讲得实在,练到实处,达到实效。

基础学问、基本技能要求把握讲到位、练到位。

训练中突出重点,讲究效果。

除了重点内容要训练外,要求重点抓好基础题和中档题的训练,狠抓错题过关,提倡“小题大做”。

在基础学问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总结规律,不断提高。

我们要求同学自己在复习过程中总结提高,让同学通过自己的总结,探究解题规律,把老师的教学思路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精确:就是要瞄准考纲,精确定位,把准难度,讲练精确。

稳步:稳步推动,稳中取胜。

不单纯追求进度,以学问是否把握到位为基本依归。

三、教学任务:1、进行第一轮复习把握单元基础学问,巩固学问点,强化学问体系。

2、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同学的解题力量及思维力量。

四、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1、仔细学习新课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2、开展重点章节、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的教学争论,轮番主备。

3、统一教学进度。

4、统一考试的要求与范围,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共同总结考试中以及教学中的问题。

5、准时学习新高考的相关理论和最新信息与要求,做到教学目明确,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6、集备要求:第一轮复定下的基本基调是:“踏实、精确、稳步”。

踏实:依纲据本梳理课本学问,穿插小专题。

延长和加深要适度,照看全体同学,注意夯实基础,扎扎实实,讲得实在,练到实处,达到实效。

基础学问、基本技能要求把握讲到位、练到位。

训练中突出重点,讲究效果。

除了重点内容要训练外,要求重点抓好基础题和中档题的训练,狠抓错题过关,提倡“小题大做”。

在基础学问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总结规律,不断提高。

我们要求同学自己在复习过程中总结提高,让同学通过自己的总结,探究解题规律,把老师的教学思路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2一、关于高考复习的整体构想本届高三(17)、(20)班历史成果整体势力较差。

同学普遍存在底子差,落后面较大,同学的日常管理和高考指标的完成都有相当难度。

针对以上状况,历史教学工作的主体构想是仔细领悟和贯彻执行学校和级组关于20__届高考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同学的基本状况和高考变化的新特点,仔细讨论教学和备考工作,力争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二、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主要设想:1、仔细领悟《历史学科教学指导看法》的精神实质,明确考试内容和力量要求。

在夯实历史基础学问的前提下,强调同学对各学科学问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力量;突出学科学问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强调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力量的考查,提倡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为此,我对高三历史任教班的教学工作做如下设计和构想:从考试目标与要求来看,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在原新教材与新出版的同种浙教版新教材上消失的一些新变化,引导同学留意其明显的变化的“增、减、挪”部分。

2、探究建立学问整体结构的最佳方法,查找学问考查的切入点。

高考历史强调对基础学问的坚固把握和敏捷应用,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同学自觉查找适合自己实际状况的最佳复习方法,坚固把握和敏捷应用学科学问并进行学科学问的联想、拓展和迁移力量的自我训练。

由于各学科特点不同,复习方法侧重点也不同。

历史学科侧重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学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进展的规律,以史鉴今,留意史论结合。

可将现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点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运用图导法建立学问整体结构。

采纳相关学问统整表、学问结构图解、学问结构螺旋形等方法将学问重组、整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学问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3、加强对专业的点拨和训练,培育和提高学科思维力量。

训练是对基础学问的拓宽和延长,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

老师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关心同学学会学习,引导同学主动探究,在读书和思索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

首先要重视对各地课改较胜利的题例和样卷的讨论,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

讨论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究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力量的重要途径。

其次,选用综合性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同学对题目中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的判读和分析,训练同学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题。

第三,我们要求同学课外选取材料编制一些试题,并写出命题角度,考查的学问和力量范围,答题的切入点和思路并拟定答案要点。

让同学在实践中加深对试题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第四,注意培育同学的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

在审题过程中,指导同学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留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

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育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坚持史论结合。

第五,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学问,理清线索,对基础学问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熟悉,构建较完整的历史学问网络。

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缘由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缘由),最终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依据选项内容重新组题,以达到做一道选择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

第六,在复习中老师应乐观创设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题让同学在全新视角中观看历史问题,以活化同学的历史思维,提高同学的综合力量。

三、本学期教学的基本任务1、进行相应的单元学问串讲,一轮复习后,进行通史式的其次轮专题复习。

2、平常尽量多赐予专题基础学问的强化训练。

3、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阅读理解力量、辩证思维力量以及对历史事物认知和分析评判的力量,努力提高同学的综合素养。

4、全面强化基础,狠抓落实,同时全面加强历史思维力量的培育和高考的针对性训练。

5、抓好高三(20)班的培优工作,确定典型,重点突破和提高。

四、主要措施和方法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发挥课堂教学效果。

调动同学的学习乐观性;实行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和培育同学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力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2、适当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课堂练习、课外作业以及质量跟踪检测,准时批阅和评讲,做好教学的反馈工作。

3、强化历史早读,狠抓同学个案,特殊留意加强对尖子生的辅导和后进生的提高。

五、培优补差1、同学来源:优生:各班历史科成果前10名;后进生:每班后5名,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确定名单。

2、时间支配:早自修、晚自修和自修课3、主要方式: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跟踪质量检测,定期反馈学习状况,准时整改。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3一、高三历史复习的特点高三历史复习一般都要经过三轮复习,每一轮复习都有每一轮复习的侧重点。

第一轮复习是对基础学问的全面系统复习,需要同学扎扎实实的抓基础;其次轮专题复习,需要同学从学问的系统性和规律方面组合学问,力求融会贯穿;第三轮实行综合、模拟考试,查缺补漏,强化训练。

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单元复习,需要同学扎扎实实地把握基础学问,再同学已学过的学问基础上,适当加快了速度,既突出主干,又适当关照非重点。

其次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专题复习,进行学问的整合,根据线索归纳、理清、分析、综合学问。

如依据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和《一般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我们可以把整个高中历史分为13个专题: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统一多民族的党集权制封建国家的进展;2、列强侵略与中国与中国人民的抵抗斗争;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5、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6、历史上的重大改革;7、20世纪的战斗与和平;8、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9、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10、世界经济现代化历程;11、中国思想进展史;12、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13、近代世界的思想文化。

在这个阶段肯定要以进展的、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好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上述的13个专题我们还可以把它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三部分。

各部分我们可以将性质相同的历史现象结合在一起,留意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相互联系,突出历史现象的整体性特点,有利于同学在比较中记忆和认知历史。

第三轮复习,即跨学科的“热点”专题复习,留意从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角度归纳学问,分析“热点”。

如__年文综第40题从地理学科考察其次战场开拓的条件,从历史学科考察了其次战场开拓的政治、军事条件条件。

20__年第41题从地理学科考察考察了美国“西进运动”中人口迁移问题,从历史学科考察了“西进运动”对美国资本主义进展的作用及评价,政治学科考察了如何看待美国的“西进运动”。

今年高考第39题从地理学科考察了__年12月印度洋海啸形成的缘由,从历史学科考察了50年前发生在此地印尼的重大大事之——“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会议的精神和对当时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从政治学科考察了与当代我国政府提倡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和关系。

在这个阶段,尤其要留意揣摸文科综合测试题的特点和考察的思路。

二、高三历史复习的方法(一)复习时留意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狠抓历史基础学问,精确把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进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学问网络。

如封建社会的衰落是我国明清时期的主要特征,就《明朝专制制度的加强》这一节内容来说,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把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①政治制度上:党废丞相,权分六部,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逼。

地方废行省,三司分权,解决地方与党的冲突。

②军事制度上: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解除军事将领对皇权的威逼。

③法律上:制定《大明律》,通过立法来巩固专制主义党集权。

④加强特务统治,用非正常的手段来强化君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