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费用效益分析1

费用效益分析1


在费用效果分析中,效益并不用货币单位来衡量,但费用 则是用货币单位来衡量的。 这样就没有形式上的规则来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可行,即 它不能判定某一方案自身的经济性如何,不能判定单一方案是 应该接受还是应该拒绝。例如,一个投资5000万元、购买医疗 设备的项目方案,我们既然无法将它所花的钱数(成本)同它能 够诊治的病人数(收益)进行比较,也就不存在可行与否的判定 准则。最多可以做的事情就是提供一些关于费用及效果的信息。 如果关于一个项目实施的一些在先决策已制定,那么就可形成 一定的规则。 例如,如果已经决定要花费A元,通过改善健康保护措施, 来挽救仰个生命(或避免人员死亡),若有多种方法可达到这种 保护目的,则具有最高H/A值(或最低A/H值)的方案将会被选中。 诸如此类的决策是很常见的,所以费用效果分析方法在现实决 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两种社会经济状态A 在两种社会经济状态A与B比较的情况下,如果至 比较的情况下, 少有一个人认为经济状态A比经济状态B 少有一个人认为经济状态A比经济状态B好,而且没有 任何一个人认为状态B比状态A 则从社会的观点看, 任何一个人认为状态B比状态A好,则从社会的观点看, 认为状态A优于状态B 认为状态A优于状态B。
支付意愿 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 支付意愿( Pay,WTP)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 一最终产品或服务支付的金额。 一最终产品或服务支付的金额。 支付意愿反映了人们对所要消费的物品(或服务)的偏好。 不能用市场价格来衡量支付意愿,因为有些个人愿意以比市场 更高的价格来付款,这样,支付意愿比以市场价格支付的要大, 如下图所示,需求曲线下的面积ODEQ就是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一个给定的项目总会使一些人受损,而使另一些人得益,根据帕累托 标准,没有任何一个项目可以划定为使全社会受益,所以根据该标准无法 进行项目评价。 潜在的帕累托准则是1939年由卡尔多和希克斯从帕累托那里发展过来的, 因而被称为卡尔多-希克斯标准。设经济从状态B转变到状态A,一部分人得 益,另一部分人受损。如果得益的人能够补偿受损的人,从而在补偿之后, 没有一个人会比在状态B中更坏,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状态A优于状态 B。潜在的帕累托准则构成了传统的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如果某项目的实 施使社会所得(效益)补偿了社会所失(费用),那么该项目的实施是对 社会的改进。但由于补偿是潜在的而非实际的,潜在的帕累托准则实际上 没有考虑收入分配问题,即不管谁损失,谁得益。
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的计算涉及对需求曲线的估计。这 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好在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通常不必精确地 计算支付意愿的具体数值,而只要对其变动做出一些估计。利 用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选择恰当的数据, 或在这些实际数据上做一些处理使其尽可能地满足要求。 在通常情况下,项目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原来就已经存在, 项目实施只是增加同类的产品或服务。因此,其效益只是新增 的支付意愿。当实际观察到的价格正好是原来的边际效益时, 那么可以用价格作为计算效益的基础。以下图为例,原来已有 的产品供应量是Q0,项目投产后,新增产量为△Q ,使总供应 量为Q1= Q0 + △Q,新增效益就是面积E0Q0Q1E1。当△Q不大时, 可以认为需求曲线E0E1近似为直线,新增效益△B可表为 P0 + P1 × △Q △B= 2 式中, P0 与P1 表示产品发生增量前后的价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轮渡方案
建桥方案如下图所示,过桥收费pl除抵补经常维修保养费 用c11外,主要用来补偿建桥的投资,过江者面临的总费用为p1+ c12,由此决定交通量Q1, Q1 - Q0 称为诱发的交通量,因过江费 用节省,原来不准备过江的,建桥后也过江了。
建桥方案
从整个社会角度分析,与轮渡方案相比较,建桥方案经 常效益的增加包括以下几项: 过江营运机构的利税折旧等净收益增加 △ R=(p1-c11) × Q0 + (p1- c11 ) × (Q1 - Q0 )- (p0-c01 ) × Q0 = [(p1- p0 ) + (c01 - c11 )] Q0 + (p1 - c11 ) × (Q1 - Q0 ) 过江者消费者剩余的增加 △ S=[(p0+c02)- (p1+ c12 )] Q0 +1/2[(p0+c02 )- (p1+ c12 )](Q1 - Q0 ) 每年总的社会净效益的增量为 △ R+ △ S= [(p1- c11 ) Q0 + (p1- c11 ) (Q1 - Q0 )- ( p0 - c01)Q0 ] + [(p0+c02)- (p1+ c12 )] Q0 +1/2[(p0+c02 )- (p1+ c12 )](Q1 - Q0 ) = [(c11 +c02)- (c11+ c12 )] Q0 + (p1- c11 ) (Q1 - Q0 )+ 1/2[(p0+c02 )- (p1+ c12 )] (Q1 - Q0 )
杜比特建桥问题
免费开放,这样可使通过的车次最多,而此时每年的 效益(为过桥者所得) 1/2 × 1.00 × 400=200万元
按照企业收益最大的原则,过桥费应定在0.50元,此时收 益最大(100万元),但总效益(WTP)只有 1/2 × (1.00+0.50)×200=150万元 其中100万元表现为企业(公用事业局)的效益,另外50万 元为消费者剩余。 按照效益最大的原则,过桥费不收,每年效益200万元, 此时企业收益为零,效益全部表现为消费者剩余。只有在下 列情况下,公用事业局才应该收费: 为了限制桥上车辆的通过数量 当局要通过这种方法回收资金 假定决定收费0.25元,此时桥的每年总效益表现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政府的票价收入为0.25 × 300=75万元;第二部分是 过桥者的消费者剩余为1/2 × 0.75 × 300=112.5万元,总计效 益为187.5万元。
生产者剩余 有时在短期内,企业会发生亏损现象,但这些亏损企业仍 然在经营。这主要是因为在短期内固定成本是无法避免的,无 论企业生产与否都要付出。相比之下,如果企业生产也许会减 少总成本的付出,也就是说会减少亏损的幅度。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从生产中得到的利益可以用收益和可变成本之差来衡量, 这个差额就叫做生产者剩余。 为此,我们可以给生产者剩余下一个定义:生产者因为参与 市场行为而得到的额外补偿。 短期生产者剩余包括短期利润加上固定成本。 短期生产者剩余 长期生产者剩余包括投入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增加的租金。 长期生产者剩余 在长时期内,由于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的,因此长期的生 产者剩余就是利润。
支付意愿与消费者剩余
费用效益分析接受了潜在的帕累托准则,社会的效益和 费用是社会成员的效益和费用的加总。个人的效益以个别人 对物品的支付意愿来衡量。 费用效益分析对费用的定义是与效益的定义相一致的, 即把费用定义为效益的“牺牲”。项目的任何资源投入都可 以看做是其他可能产生效益的牺牲。如果投入品不用做此用 途,那么作为其他用途将可以产生多大的效益?把这种有机会 得到的效益看做是所研究项目的费用,这就是机会成本的概 念。因为费用效益分析本身就是经济效率的分析方法,采用 机会成本的概念有助于寻求最有效的资源分配。 1844年,法国工程师杜比特(Jules Dupuit)发表了题为 《公共工程项目效用的测算》的论文。在该文中,杜比特提 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并采用支付意愿来度量公共工程的 效益。
费用效益分析原理
决策准则
一个公共项目的实施通常都会改变初始的经济状态和 社会福利水平, 社会福利水平,如果一个公共项目实施的结果可以改善经 济状态,增进社会福利,则该项目就值得实施, 济状态,增进社会福利,则该项目就值得实施,否则就不 值得。 值得。 现在的问题是,根据什么标准来比较两个状态?西方福 现在的问题是,根据什么标准来比较两个状态 西方福 利经济学研究经济项目对于个人或集团的福利水平的影响, 利经济学研究经济项目对于个人或集团的福利水平的影响, 因而提供了如何确定经济状态好坏的标准。 世纪初 世纪初, 因而提供了如何确定经济状态好坏的标准。20世纪初,意 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了判断经济状态好坏的标准, 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了判断经济状态好坏的标准,即 帕累托优性准则。 帕累托优性准则。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时, 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时,实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 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存在的差额为消费者剩余(Consumer 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存在的差额为消费者剩余( Surplus),即支付意愿与实际价格之差为消费者剩余。上图中长 Surplus) 方形面积OPEQ就是个人在这个物品上的总开支,曲边三角形 面积PDE就是消费者剩余。 之所以存在消费者剩余,是因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意味 着消费者购买的第一单位商品比最后一单位商品对他具有更大 的效用和价值,他本来就愿意为第一和比较靠前的那些商品支付 更多的钱,但是由于存在普遍的市场价格,他不必这样做,于 是有了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新增支付意愿
区域P0E0E2P1代表因为价格下降使消费者节约的支出, 社会获得的效益仅是E0Q0Q1E1的面积
这样做的前提是,这些价格反映两种情况下的边际效 益(边际支付意愿)。当△Q 很小时,或者,需求的价格弹性 很大时,效益可以近似地等于收益△ B=P1×△Q 。 消费者剩余就是上图中区域P0E0E2P1与E0E1E2的面积之 和。区域P0E0E2P1代表因为价格下降使消费者节约的支出, 等于价格之间的差额乘以原价格下的销售量。但消费者剩余 的增加(区域P0E0E2P1 ),同时生产者损失这一块收益,两项 抵消,消费者节约的支出并没有给社会带来净效益,因此, 社会获得的效益仅是E0Q0Q1E1的面积。如果产品原先是从国 外进口,而该项目的目的是用国内生产的产品替代进口产品, 那么区域 P0E0E2P1 的面积也可以代表国家得到的净效益。在 这种情况下,社会得到的效益是区域P0E0E2P1和E0Q0Q1E1 的 面积之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