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梅兰芳学艺
宝应县曹甸中心小学夏心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用“终于”说话。
3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
紧盯注视或者动摇灵活
拜师学艺勤学苦练
世界闻名京剧大师
2、完成《课堂作业》填空。
开始,师傅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但梅兰芳经过
,终于成为的剧。
二、学习第一节:
1、“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天生条件好,适合唱戏)
“不是唱戏的料子”?(天生条件不好,不可能把戏唱好)(不适合唱戏)
2、师傅为什么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读课文第一节就能明白了。
老师想请你们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因为梅兰芳,所以师傅说。
师傅说梅兰芳不是,是因为。
(提示:后一个“梅兰芳”可以用“他”来代替)
3、(出示小时候照片)老师找来了梅兰芳小时候的照片,仔细看他的眼睛,
你有什么感觉?(不灵活、没有神儿、很呆板、没有光彩,眼睛睁不大)老师也有同感。
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些近视,上眼皮有点下垂,迎风流泪,眼珠转动也不灵活,有一次师傅甚至生气地说他的眼睛是“死鱼眼睛”,这样的眼睛没有——梅兰芳真不是——
4、后来,人们又是怎样评价梅兰芳的眼睛的呢?请翻开书在第二节找一找。
指名读。
5、咦,梅兰芳的眼睛怎么会像嘴一样说话呢?
剧照1:这是梅兰芳在《生死恨》中扮演的韩玉娘。
韩玉娘命很苦,你能从他眼睛里看出忧伤吗?
剧照2:这是梅兰芳在《牡丹亭》中扮演的杜丽娘。
杜丽娘在花园里游春,我们从他眼里看到的是——(欢乐)
梅兰芳扮演不同的人物,眼睛里所表达的情感就不同,这就是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理解了这个词,就能读好这句话,谁来试一试?
凡是看过梅兰芳表演的人都说,梅兰芳眼睛炯炯发光,即使坐在最后一排,也感到梅先生的眼睛在注视着自己。
看梅兰芳的眼睛,就能知道剧中人物内心的想法。
所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
夸一夸梅兰芳的眼睛。
(两名读,一齐夸)
三、学习第二段:
1、梅兰芳是怎样让眼睛从没有神儿变得会说话了呢?从上题中选择一个词回答。
这个词很重要,让我们一起写在黑板上。
谁来读好他?
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呢?捧起书,注意听!(放课文录音。
)
2、哪一句话是写梅兰芳苦练眼神的?在书上画一画。
3、这句话中哪两个词是近义词?(板书:紧盯注视)
谁能读好这两个词?
梅兰芳紧盯——注视——这两个词的意思都是说——(仔细地看、
认真地看、一眨不眨地看)练习读
紧盯鸽子,注视鱼儿,这是梅兰芳练眼神的两种方法。
课文用什么词语把这两种方法连接起来的?“或者”表示这两种方法任选一种,有时选紧盯鸽子,有时选注视鱼儿。
4、梅兰芳为什么要选鸽子或者鱼儿来练眼神儿呢?(在飞、在游、是动的,看它们时眼珠要不停地转动,就能让眼睛灵活)
现在我们也来练一练眼神。
课件中有一只飞翔的鸟儿,我们像梅兰芳一样紧紧盯着它。
注意,头不能动,不能眨眼,只能转眼珠。
看,鸟儿飞起来了,紧紧盯着他,不要让鸟儿从你的眼睛里溜走。
刚才练了一下眼神,感觉怎么样?(苦、累、酸、痛、冒眼泪)
5、我们才练了一分钟,梅兰芳是不是像我们一样只练一会儿呢?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常常的近义词是——,是说次数很多。
(练习读,读出次数多)梅兰芳练眼神,一定也很苦很累,可是他怕不怕苦?(练习读,读出不怕困难。
)
小朋友想听老师讲梅兰芳苦练眼神的故事吗?
为了练眼神,梅兰芳养了许多鸽子。
每天天刚亮,大约五六点钟,梅兰芳起床给鸽子喂食、喂水,然后,就开窝放鸽,一队一队的鸽子陆续飞上天空。
梅兰芳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它们,双目圆睁,眼珠随着它们转来转去,而且还极力远望。
另外,他特地买来金鱼,常常站在水边,脸不动,让眼睛跟着游动的鱼儿转来转去。
他这样苦练眼神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整整十年。
佩服他吗?带着敬佩之情朗读。
6、这样还能读吗?
他常常,或者。
(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读,把梅兰芳勤学苦练的精神记在心里。
他常常,或者。
7、是什么支撑着梅兰芳这样勤学苦练?
对!是学艺的决心!还有谁读?我听出了,决心很大!
学艺的决心深深扎在他的心底,尽管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但是梅兰芳——他常常——或者——
日子一长——人们都说——
8、是啊,孩子们,笨拙点儿没关系,学习基础差一点儿也没有关系,只要勤学苦练,你一样能出类拔萃。
送同学们两个成语: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两名读)
为了唱好戏,梅兰芳不怕苦、不怕累,别人用一分力量,他用上百倍的力量,一定要赶上别人、超过别人,这叫:人一己百、奋起直追(两名读)把这首成语歌连起来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这成语歌就是告诉我们从小要勤学苦练。
(齐读)
四、学习第三段:
1、“勤学苦练”不仅让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还让梅兰芳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成为了——(读填空题)
梅兰芳8岁学艺,10岁登台,一生所演剧目超过200出,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创立了“梅派”表演形式。
他是戏剧“四大名旦”之首,是我国杰出的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是第一个把中国戏剧带到外国去演出的艺术家,应邀出国访问演出达10多次,促进了我国与国际的文化交流,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大师。
当时外宾到中国旅游,往往向外交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登长城;二是游颐和园;三是访问梅兰芳。
梅兰芳真了不起!让我们夸一夸他。
2、梅兰芳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容易吗?从那个词知道?(终于)“终于”告诉我们成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要坚持不懈,长期努力。
梅兰芳不仅练眼神,还练嗓子,练台步,练背戏词……梅兰芳特别刻苦,一点儿都不马虎。
梅兰芳在京剧《抗金兵》中饰演英雄善战的女英雄梁红玉,戏中梁红玉有一个用双手擂鼓的动作,为了把这个动作练得又漂亮又有力,他起早贪黑地练习,白天擂鼓,晚上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他就用双拳敲自己的腿,把两条腿敲得又红又肿也不停
止。
梅兰芳是长期勤学苦练才成功的。
(练习朗读,读出不容易)
3、能用“终于”说话吗?
我____________________,终于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很好,你说出了努力的过程。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于赶在天冷前为我织好了毛衣。
记住,用“终于”造句,一定要说出努力的过程,这样句子才具体。
司马光用大石头使劲砸缸,终于______________。
青蛙不怕累,不怕渴,终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的时候,可以想想自己的生活,想想亲朋好友的生活,也可以想想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想想童话中的角色。
每个小朋友造的句子不一样才精彩呢!(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鸦——小鹰——邓小平爷爷小时候——
达尔文——爱迪生——)
小朋友说的句子真是精彩纷呈!老师也用“终于”造个句子,夸夸小朋友:小朋友们积极开动脑筋,终于造出了许多精彩的句子。
4、最后,我们用“终于”再来夸夸梅兰芳。
5、小结:再看这段话(齐读):开始,师傅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但梅兰芳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学习别人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想一想,梅兰芳的故事给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老师送大家一句古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指名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取得成功。
(一起再读)
五、作业巩固。
课内:
最后,让我们再回顾一下梅兰芳苦练眼神的情景。
按课文内容填空,再完成练习。
梅兰芳()的决心没有()。
他常常()空中飞
翔的鸽子,()水底游动的鱼儿。
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起来。
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1、这段话共有()句。
第()句是写梅兰芳苦练眼神的。
2、这段话中有一对近义词,它们是()——(),这两个词语都有()的意思。
课后:
1、背诵课文
2、阅读《梅兰芳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