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价格制定方式:战前,“卡 特尔定价”是主要形式。战后, 垄断价格制定方式主要采取价格 领头制和目标利润定价法,以确 保高额垄断利润。这种制定方式 与市场竞争更相适应。
2、垄断利润及来源
概念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通过制定垄断价格
所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广义包括平 均利润及其超过部分
垄断价格是大大偏离商品价 值的一种市场价格。它包括 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垄断价格是在垄断条件下垄断部门特殊的价格形 式。垄断企业通过对市场的控制、设置资本进入 壁垒、控制部门产量等手段维持垄断价格。垄断 企业的均衡产量仍由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所 确定,但低于竞争水平。同时,垄断企业占有较 高的市场份额,即使市场需求略有变化时,它也 不易变动价格。西方经济学家把垄断价格称之 “管理价格”。如果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生产率 上升时,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也会出现下降,但 相对垄断前的自由竞争时期,垄断企业产品价格 下降表现得较为缓慢和滞后。因此,垄断价格具 有相对稳定性。
第三节 资本输出
私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特征是资本 输出。
一、资本输出:指资本主义国家
的政府、资本家或垄断组织,为 了获得高额利润和利息、并取得 其他经济利益而对国外进行的贷 款或投资。
二、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1.国内垄断资本大量过剩
第八章 垄断资本主义 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在理解垄断形成一般动因的基础上 ,认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过 渡的客观性,了解一般私人垄断的性质、特征及战 后的新变化;搞清垄断利润及其来源,以及在自由 竞争基础上形成的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 争并存的格局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掌握国家垄 断经济形成的一般机理,以及它的基本形式;认
垄断:就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获取高额
垄断利润而联合起来,对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 产和销售市场的控制和独占。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 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 自然而然地形成垄断,这是市场经济运 行的一般规律和必然趋势。
二、垄断组织的形成过程与主要形式
1.形成过程 (1)萌芽时期(19世纪60—70年代) (2)发展时期(19世纪70---90年代) (3)确立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投资
合公司 分散、非长期化
经营 异类性
垄断组织形式的演变是一个适应
生产集中和生产社会化要求的发 展过程。垄断组织由单一产品或 部门联合发展为许多产品和部门 的联合,由“横向联合”发展为 “纵向联合”,其实质是确保垄断 统治和垄断利润。 视频:摩根垄断史
三、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
1、垄断价格 2、垄断利润
来源
1、是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非 垄断企业部分剩余价值和小生产者创造的价值 3、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部分价值 4、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部分价值
途径:1、垄断高价和低价2、操纵和控制股市3、国
际垄断组织
客观性:垄断资本的市场结构和对市场价格的垄断
力量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 上实现的基本形式。从性质上看,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 而占有的稳定的高额利润。从数量 上看,垄断利润是超过平均利润以 上的超额利润。
1.自由竟争引起生产集中
自由竟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 集中。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 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 断。原因在于:
第一,自由竟争的促使。
第二,科技革命的发展起到了促成 作用。
第三,经济危机的连续爆发,有力 地推动了生产集中。
•2.生产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第一,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利润、实现价值增殖。 这就决定资本主体通过自由竞争排斥其他资本, 实现大资本的联合和勾结,同时,新企业面临越 来越大的最低投资额而难以与大企业竞争。大资 本的独占性必然走向垄断。
1、垄断价格
概念:是指垄断组织为了保证其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规定的价格。包括垄断高价 和垄断低价
形成途径:
1、价格领头制:是一个垄断企业率先确定一个价格, 其它垄断企业追随其后。
2、目标利润定价法:先确定标准产量,算出全部成本, 再加上一个预定利润幅度定出的价格
客观性:不是任意制定,而受客观条件限制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 参与制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 个人联合
战后金融资本的结构和统治形式发生了 变化,主要是(1)金融集团通过经济统 治,进一步扩大垄断统治范围。(2)金 融财团家族色彩淡化;金融资本股份法 人化和法人垄断化。(3)金融集团由传 统的金字塔式的垂直控制格局发展为以
银行资本为核心的现代金融资本网状式 联合控制。
2、垄断资本主义下竞争特点
垄断不会消除竞争
1、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2、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垄断 3、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会突破垄断界限
特点
1、垄断竞争与非垄断竞争并存 2、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 3、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a垄断与竞争并存
b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的区别
1、竞争的目的不同 2、竞争的手段发生了新的变化 3、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4、竞争的范围不同
四.垄断和竞争
•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着竞 争,而且竞争的主体、形式、内容 和激烈程度,都较之自由竟争资本 主义阶段有新的发展。
市场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市场 竞争是经济主体在一定的市结构中的经 济行为。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以不同的 市场结构为前提。从亚当·斯密以来的古 典经济学家直至现代经济学家均对市场 竞争作过精湛的论述。
第二,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迫使资本从高度集中 走向垄断。这是因为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使利 润率下降;资本积累使生产与消费矛盾更加尖锐 ,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从而利润率下降;大 企业竞争加剧市场价格波动,使利润率下降。这 迫使大资本对生产和流通实行控制,力图减缓利 润率下降。
第三,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大资本在一定条件 下结盟既可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又可避免两 败俱伤。
识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垄断经济的实质,了解它
在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 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 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 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 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 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 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 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有这样 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
使银行垄断资本和工 业垄断资本逐渐地融
合起来了。
金融资本及其形成
其主要途径:1 大银行通过向工业企 业投资或贷款来控制大工业企业。
2垄断的大工业企业渗
透到银行中去。
3在大工业企业和大银
行之间的资本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
人事结合,双方的垄断资本家或其代理
人互兼双方的要职。
正是通过上述三个途径, 使垄断的银行资本同垄断 的工业资本实现了完全的 融合,形成一种既控制了 生产,又控制了流通的万 能垄断资本--------金融资本
2.主要形式
垄断组织的形式由于垄断联合的程度和内 容不同而各异,最初的垄断组织较为简单 如短期售价协定形式,这种联合的时间短、 不稳定。以OPEC最为典型。发展到20世 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有:卡特 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各有自己 典型的特点和国家。20世纪后半叶,垄断 组织的形式又有较大发展,主要特征是混 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竞争是市场经济极其重要的特有的规律和经济机 制。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是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 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是市场经济在不同发育程 度阶段上的竞争形式。
1、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
自由竞争:是指这样一种市场结构中的主体行为 资本集中度低 资本进入堡垒低 产品同类同质 无差别 信息完备
垄断竞争:不同独家垄断和自由竟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资本集中度相对较高 产品有差异 存在一定 的资本进入堡垒
•金融资本是由垄断的工
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 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 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 际上的统治者。
金融资本是由银行垄断资 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生 成的一种新型资本。它适 应了生产高度集中高度社 会化的客观要求。
二、金融寡头在国内的统治
金融寡头及其统治 金融寡头:指那些掌握着金融资本,操 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 政权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 本家集团。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
一、垄断的形成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三、资本输出及战后新特点 四、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五、殖民地垄断与战后新殖民主义
一 垄断的形成
❖ 一、垄断的形成
❖ 19世纪最后30年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 义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的中心内容是垄 断逐步代替自由竞争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 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自由竞 争引起生产集中,在生产集中的基础上出 现股份公司。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来看, 19世纪最后30年是股份公司大发展时期, 也是垄断组织形成的时期。二者的同步发 展说明,只有生产集中到一些大公司手里 时,它们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垄断。
垄断条件下利润率平均化规律 作用形式的变化
垄断条件下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并没有消 失,但是垄断资本及其统治使利润率平 均化规律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利润 率平均化规律分别在垄断部门和非垄断 部门两个层次范围发生作用,并形成两 种不同水平的平均利润率,即平均利润 二重化。
垄断部门之间形成利润率平均化趋势的客 观原因:
首先,银行与工业企业的信贷关系日 益固定,对工业企业进行监督,进而 决定它们的命运。 其次,银行与工业企业之间互相持有 对方的股票。 最后,双方实现人事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