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宏观经济调控

第九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宏观经济调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经济调节的全面性 (1)运用现代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经济 (2)国家采购、订货,为私人部门的产品提供市场(购 买美国货法案) (3)通过税收、信贷支持实施产业政策
(4)通过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投资政策,帮助本国商品 和企业占领国际市场 (5)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经济关系的协调(IMF,WTO的建立, 金融危机发生后的各主要国家的共同救市政策)
通过对外援助促进出口和投资 通过倾销、补贴和汇率相对变动来促进出口(例 如飞机和电子行业的补贴)
二、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一)政府减少干预,强调市场机制 1、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日本“国铁”和“私铁”的效率比较 2、减少政府干预,鼓励企业竞争和创新
(二)实行税制改革 削减税率和简化税率制度
(三)紧缩财政政策 削减政府支出,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
(3) 灵活偏好→ 决定于利率 ,这使利率无法降 低到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实现充分就业水平 上述原因可导致总需求不足,经济无法实现充分就 业,需要政府扩大财政支出等政策增加有效需求。
2、后凯恩斯学派 (1)新剑桥学派:不同收入人群边际消费倾向不 同,强调改革分配制度,实现公平分配,提高有效 需求 (2)新古典综合派:通过财政货币政策,调节总 供求平衡,避免通货膨胀和失业。但在实践中常导 致出现过度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导致滞胀等问题 的出现。
4、产业政策 依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对不同产业采取 扶持或限制政策,税收、信贷等各个方面采取政策。 5、实施指导性计划 日本、法国的指导性计划
6、重视经济立法,以法规范经济行为
例如美国的《谢尔曼法》(反托拉斯法),《企业 破产法》等 7、国家对对外经济关系的调节
通过双边、区域、多边贸易协定突破他国的关税、 非关税壁垒和投资壁垒,促进本国出口和对外投资
第九章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宏观经 济调控 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原 因及宏观调控理论基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 本主义,垄断资本利益集团可通过控制国家政权干预 社会经济生活,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现实中的表现 之一:美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对华尔街金融垄断资本的 态度和政策)
5、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对过于崇尚自由市场的 政府政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 上台以后,凯恩斯主义在美国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的政策制定中起了主导作用。但凯恩斯主义与新古 典主义之争并未停息。
第二节
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 其调整变化
一、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措施
(一)宏观经济目标
第九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宏观经 济调控
本章首先介绍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及宏观调 控理论基础,然后阐释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调整变 化,最后分析发达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影响。
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及其原因
宏观调控理论基础
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调整变化
发达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影响
(二)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 滞胀与凯恩斯主义的信任危机
1、货币主义学派的主张 (1)政府干预经济会削弱市场机制,导致经济不稳 定
(2)反对凯恩斯的赤字财政和“相机抉择”的货币 政策
(3)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政策手段,政府或央行 依据货币供应增长率与生产发展速度相适应的原则, 公布一个长期相对稳定的货币增长率,保持长期内的 物价和经济增长稳定。
(一)反周期需求管理政策减轻了危机的严重程度
(二)政府扩大采购和社会福利开支,有助于缓和社 会矛盾 (三)国家计划调节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四)货币政策抑制了通货膨胀
依据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调整货币政策,使得滞胀得 到了控制,通货膨胀率明显降低
(五)国家对科技、教育大量投资有利于促进科技进 步和经济增长
(五)劳资矛盾和其他矛盾需要政府出面协调 各国时有大规模罢工出现,美国金融危机期间民众对金 融机构高管高工资的不满与愤怒
三、发达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理论
(一)凯恩斯和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理论 1、凯恩斯的需求决定论(就业取决于有效需求,有 效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组成) (1)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消费需求不足 (2) 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 →投资者较低预期→ 私人投资需求不足,难以完全将消费渗漏量利用
3、但主要发达国家走出滞胀之后,凯恩斯主义在一定 程度上回归,并且逐渐与新古典学派相融合,共同成为 指导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
4、美国从20世纪的80年代里根总统就任开始,对政 府干预经济的政策进行了调整,采取了减税,紧缩 的货币政策等措施;格林斯潘担任美国央行主席以 后,对新古典主义的自由市场竞争理论推崇备至, 强调减少政府规制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 一定时期内带来了美国经济的高度繁荣。
(四)调整产业政策 1、产业结构调整 收缩、改造和转移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鼓励 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2、产业组织和产业地区的调整 国有企业私有化、公私企业合营合并、与国外企 业合作合资,产业发展重心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转移, 兴建科学园区,例如美国硅谷等
第三节
发达国家的宏观调控的经济影响
一、宏观调控的积极影响
2、国家通过财政支出和调控政策,以及建立国有 企业,直接或间接参与经济
3、国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手段对国际经济关 系进行调解,保证本国利益集团在国外的经济利益 (二)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1、发展上的连续性 战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由于战争、危机的发生 或结束具有阶段性特征,战后这种调节和干预则更 多地体现出连续性和一贯性。
2、供给学派的主张 信奉所谓萨伊定律(供给能够创造自身的需求) (1)减税
(2)减少政府干预,增强商品和要素市场的竞争
(3)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增加,减缓政府预算支出 增长速度
(三)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学派在发达国家宏观调控中 的作用变迁 1、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现象之前,凯恩斯主义被各 国政府奉为主要的政策制定依据。 2、滞胀出现之后,凯恩斯主义受到货币主义、供给学 派等新古典学派的攻击,各国政府纷纷在一定程度上吸 取了新古典学派的主张,增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特征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战前主要国家在战争和危机时期干预经济,使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得到空前的发展,国家职能和干预经济的范围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 1、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更加紧密融合(不同的 巨大私人垄断资本/财团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利益集团, 直接影响政治决策,力求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二、国家垄断资本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供求不平衡的在某种程度上加剧
技术进步导致供给的迅速增加,但需求增长的相对滞 后导致供求矛盾的加剧,需要国家干预经济缓和矛盾 (二)现代高技术部门巨大的研发投入需要政府支持, 公共物品也需要政府提供以克服私人部门的无效性
(三)生产社会化、现代科学经营管理与私人垄断企 业经营能力的局限性 例如巨大的信息要求需要政府帮助提供 (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国家对国际经济关系进 行干预 双边、区域、多变的协调,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各 种国际协定的签署
二、宏观调控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
(一)宏观调控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周期性经济衰退 (二)长期干预经济削弱了市场机制,导致20世纪70年 代的滞胀 (三)发达国家用于武器采购的财政开支增加迅速 导致军备竞赛和资源浪费 (四)宏观调控始终难以把握好政府干预“有形之手” 和市场“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合理的“度” 过度政府干预会削弱市场机制,是经济丧失活力和 效率,导致滞胀等现象的出现;而过于崇尚自由市场竞 争、放松和取消规制的政策,有可能导致必要的监管缺 失,放任市场参与者的高风险行为并最终导致整个经济 出现很高的系统性风险,从而导致危机的全面爆发。
1、充分就业
2、经济增长
3、物价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措施
1、财政政策 (1)增加和缩小政府支出 (2)增减税收 资金来源:税收融资、债务融资、货币融资 2、货币政策 (1)调节中央银行的贴现率 (2)进行公开市场业务 (3)改变存款准备金比例 (4)扩大信贷规模
3、收入政策 主要是限制工资上涨,使之不超过劳动生产率的 提高。有时也对物价、房租、股息等加以限制。 最近美国收入政策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奥巴马总统 对接受政府救援的金融机构高管工资不得超过年薪50 万美元的限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