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质理化检验》教学大纲

《水质理化检验》教学大纲

《水质理化检验》教学大纲
供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水质理化检验(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Water)
课程号(代码):
课程属性:专业课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
学分:2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0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水质理化检验是高等医药院校卫生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考试课程。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习、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要求学生了解水质污染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掌握常见水质检验中测定方法的原理和检验技术,为今后从事卫生检验工作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当介绍本学科的发展新动态。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4学时)
水资源分布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污染概况和水污染预防措施;
水质理化检验的任务和基本指标,检验结果的表示方法;
水质理化检验的意义,水质理化检验的特点和对分析方法的要求。

水样布点方法和采样方式及其注意问题;
水样保存方法和常见样品处理技术的方法原理和应用范围;
水样采集、保存与处理的一般原则。

影响一般理化检验指标的因素和水质感官性状指标的卫生意义;
水温、臭和味、色度、浑浊度、电导、溶解性固体和pH值测定方法的原理、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
总硬度测定方法原理和注意事项;水中酸度的计算和碱度的分类和计算。

无机污染指标的卫生学意义,高氯酸盐和磷酸盐的测定方法原理和注意事项,形态分析;
氟化物、硫化物和常见金属测定方法的原理、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
氰化物、铬、砷、汞、铅、镉和余氯测定方法的原理、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有机污染的危害和通过有机污染指标测定对水质的
判断,石油的污染途径和测定方法原理、总有机碳和农药测定方法的原理、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测定方法的原理、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
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和酚测定方法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游泳池用水和涉水产品的检验指标和检验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沉积物检验的意义和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常见氯化消毒副产物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测定方法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水质快速检验(2学时)
多种毒物联合检验的方法原理和适用范围;
快速检验的方法特点和结果判断的注意事项;
快速检验的意义,常见毒物分类和检验方法。

标准分析方法和标准物质的发展和现状,标准物质的特点和用途;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程序和质量控制图的作用;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条件和意义。

四、学时分配
五、教材
《水质理化检验》,张克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7月
六、参考书目
1.《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2001
2.《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3.《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
4.GB/T 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5.Standard Method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21th
Edition,2002
七、成绩评定
理论考核50%,读书报告30%,平时成绩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