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代码:2.课程中文名称:预防医学4.课程总学时数:545.课程学分数:2.56.授课对象:护理专业本科7同时培养12指三、学时分配1.预防医学的概念2.医学模式【本章主要教学要点】一、预防医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三、医学模式四、公共卫生措施【本章阅读书目】1.傅华.预防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1.预防医学的概念。
第一篇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第一章预防保健策略【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23412三、三级预防策略【本章阅读书目】1.李鲁.社会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郝模.卫生政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1.查阅资料了解目前全球卫生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健康促进的概念。
3.熟悉临床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内容。
4.了解儿童、妇女、老年保健的主要内容。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
2.1【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熟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含义和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3.熟悉医院感染的定义、类型,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
5.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原则。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征。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第一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12.中华人民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北京,20023.陈锦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讨论。
第二篇环境与健康第四章人类与环境1.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及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
2.了解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3.掌握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他们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作用。
4.熟悉环境污染、公害及公害病的概念。
5.熟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
6.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防止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1.【本章阅读书目】1.郭新彪.环境医学概论.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陈学敏.环境卫生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1.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环境污染事件。
第五章生活环境与健康1.熟悉空气、水、土壤污染的主要特点。
2.熟悉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和饮用水净化消毒的方法。
3.了解空气、水、土壤的主要污染物质及其危害。
4.掌握地方病的特点和类型。
5.掌握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的特点和三级预防。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1.常见地方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的特点和三级预防措施。
1.郭新彪.环境医学概论.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陈学敏.环境卫生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实习一:环境污染案例讨论。
第六章生产环境与健康【本章教学目的、要求】2.熟悉常见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对健康的损害。
3.掌握职业病的概念、特点及诊断。
4.熟悉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特征、对健康的损害。
5.了解常见的职业性中毒、矽肺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6.熟悉物理因素:高温、噪声、电离辐射对健康的损害。
7.掌握职业性损害的三级预防措施。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1.23三、电离辐射第五节职业性损害的防制措施一、基本原则二、防制措施【本章阅读书目】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实习二:生产环境与健康案例讨论。
第七章学校环境与健康(自学)第八章食物与健康【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食品污染的种类、来源和对健康的影响。
2.了解常见食品污染物及其危害。
34561.2.三、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四、化学性食物中毒五、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本章阅读书目】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实习三:食物中毒案例讨论。
第三篇医学统计方法第九章医学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步骤【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统计学几个基本概念:同质和变异、总体和样本、统计量与参数、随机、变量的分类、抽样误差、频率与概率、小概率事件。
2.掌握统计变量的分类。
341.2第二节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一、设计二、搜集资料三、整理资料四、分析资料第三节常用统计软件包简介1.马斌荣主编.医学统计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第十章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的数值变量资料描述性指标的计算。
2.掌握医学正常值范围的估计。
3.熟悉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总体均数的估计。
45671234二、正态分布图形三、正态分布的特征四、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五、正态分布的应用第三节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总体均数估计一、抽样误差与标准误二、参数估计第四节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与步骤一、假设检验的目的与意义二、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步骤第五节t检验和u检验一、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二、配对设计计量资料的t检验三、成组设计计量资料的t检验1123.了解率的标准化法。
4.掌握分类变量资料假设检验的方法:u检验和χ2检验。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1.分类变量资料常用指标的种类及计算。
2.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3.分类变量资料假设检验的方法:u检验和χ2检验。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第十章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第一节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一、分类资料的频数分布表二、常用相对数三、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四、率的标准化法第二节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1123412.相关和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第十三章回归与相关分析第一节线性回归一、线性回归的概念二、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三、线性回归的统计推断四、线性回归的应用五、线性回归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线性相关一、线性相关的概念二、相关系数的意义与计算三、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四、决定系数的意义11231.第二节常用统计图一、统计图的基本结构二、统计图制作的一般原则三、常用统计图的适用条件与要求【本章阅读书目】1.马斌荣主编.医学统计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1.统计图表练习。
第四篇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第十五章流行病学概述【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方法的分类。
2.掌握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用途。
3.掌握疾病的分布的概念。
451231.李立明.流行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第十六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现况调查的概念、目的、种类和优缺点。
2.掌握筛检试验的概念、评价指标的意义和计算。
3.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特点、分类及用途;掌握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方法。
4.掌握队列研究的概念、特点、种类及用途;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
5.掌握临床试验设计的原则。
6.熟悉流行病学主要研究方法的优、缺点;7.掌握常见的偏倚种类,了解其来源及预防控制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1.现况调查的概念、目的、种类和优缺点。
2.筛检试验的概念、评价指标的意义和计算。
3456四、分类第四节偏倚一、选择偏倚二、信息偏倚三、混杂偏倚四、偏倚的预防与控制【本章阅读书目】1.李立明.流行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实习七:实验流行病学实习第十七章病因与病因推断【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病因的定义。
2.熟悉区分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31.2二、因果联系的判定标准【本章阅读书目】1.李立明.流行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第十八章循证医学【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循证医学和循证护理的概念。
2.熟悉实施循证医学和循证护理的步骤。
3.了解学习循证医学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1.循证医学和循证护理的概念。
2.实施循证医学和循证护理的步骤。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第十八章循证医学1五、考核方式和要求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形成性考核包括作业、实践报告、小论文或读书笔记,总结性考核采用开卷笔试。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开展简单的疾病预防控制。
六、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1.教材:凌文华.预防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李鲁.社会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郝模.卫生政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5.陈锦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6.郭新彪.环境医学概论.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7.陈学敏.环境卫生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金泰翼.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