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代码: 1110126012.课程中文名称:预防医学4.课程总学时数: 545.课程学分数: 2.56.授课对象:护理专业本科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为护理本科专业必修的医学专业考试课,是在掌握一定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

预防医学是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研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不良的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医学是以健康为目标,认识和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更全面、宏观地观察及分析问题,同时培养良好的医德,成为合格的新型的医务工作者。

同时为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通过《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认识环境-人群-健康的关系,掌握预防医学中影响健康的因素、识别危险因素的方法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认识到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重要措施,并学会运用三级预防策略处理卫生保健服务中的有关问题。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选取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内容为教学重点,适当选择预防医学案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探究性学习。

三、学时分配四、课程内容绪论【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预防医学的概念。

2.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历程。

3.熟悉医学模式与健康观的转变。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1.预防医学的概念2.医学模式【本章主要教学要点】一、预防医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三、医学模式四、公共卫生措施五、护理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本章阅读书目】1.傅华.预防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1.预防医学的概念。

第一篇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第一章预防保健策略【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熟悉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战略目标。

2.了解我国卫生事业工作方针。

3.掌握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内容。

4.掌握三级预防策略。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1.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和初级卫生保健。

2.三级预防策略。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第一章预防保健策略第一节全球卫生策略一、全球卫生状况二、全球卫生目标三、全球卫生政策四、初级卫生保健第二节我国卫生策略一、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二、我国卫生成就和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三、三级预防策略【本章阅读书目】1.李鲁.社会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郝模.卫生政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1.查阅资料了解目前全球卫生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

第二章预防保健措施【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 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健康促进的概念。

3.熟悉临床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内容。

4.了解儿童、妇女、老年保健的主要内容。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

2. 临床预防的工作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第二章预防保健措施第一节社区卫生服务(自学)第二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一、健康教育二、健康促进第三节临床预防保健一、临床预防的基本概念二、临床预防的工作内容三、个体健康维护第四节特定人群的保健服务一、儿童保健二、妇女保健三、老年保健【本章阅读书目】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熟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含义和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3.熟悉医院感染的定义、类型,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

4.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征。

5.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原则。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1.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征。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第一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一、流行现状二、流行过程三、预防与控制措施第二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一、流行现状二、危险因素三、预防与控制措施第三节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流行现状二、形成过程三、危险因素四、预防与控制措施第四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概念二、监测、预警和处置【本章阅读书目】1.彭文伟.传染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中华人民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北京,20023.陈锦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讨论。

第二篇环境与健康第四章人类与环境【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及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

2.了解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3.掌握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他们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作用。

4.熟悉环境污染、公害及公害病的概念。

5.熟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

6.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防止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1. 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他们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作用。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第四章人类与环境第一节人类环境与生态平衡一、人类环境二、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一、环境污染的来源二、环境污染物的种类三、环境污染物的转归四、影响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因素五、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第三节环境污染的防制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二、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制度三、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本章阅读书目】1. 郭新彪.环境医学概论.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陈学敏.环境卫生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1. 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环境污染事件。

第五章生活环境与健康【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熟悉空气、水、土壤污染的主要特点。

2.熟悉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和饮用水净化消毒的方法。

3.了解空气、水、土壤的主要污染物质及其危害。

4.掌握地方病的特点和类型。

5.掌握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的特点和三级预防。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1. 常见地方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的特点和三级预防措施。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第五章生活环境与健康第一节空气与健康一、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三、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四、空气污染的卫生防护第二节饮水与健康一、水源种类与卫生学特征二、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三、饮水污染与健康四、饮用水污染的防护措施第三节土壤环境与健康一、土壤的特征与卫生学意义二、土壤污染与疾病三、地质环境与疾病【本章阅读书目】1. 郭新彪.环境医学概论.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陈学敏.环境卫生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实习一:环境污染案例讨论。

第六章生产环境与健康【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种类。

2.熟悉常见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对健康的损害。

3.掌握职业病的概念、特点及诊断。

4.熟悉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特征、对健康的损害。

5.了解常见的职业性中毒、矽肺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6.熟悉物理因素:高温、噪声、电离辐射对健康的损害。

7.掌握职业性损害的三级预防措施。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1. 常见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对健康的损害。

2.职业病的概念、特点及诊断。

3.职业性损害的三级预防措施。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第六章生产环境与健康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一、职业性有害因素二、职业性损害第二节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一、概述二、几种常见的职业性中毒第三节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一、概述二、矽肺第四节物理因素与健康损害一、高温二、噪声三、电离辐射第五节职业性损害的防制措施一、基本原则二、防制措施【本章阅读书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 金泰翼.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实习二:生产环境与健康案例讨论。

第七章学校环境与健康(自学)第八章食物与健康【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食品污染的种类、来源和对健康的影响。

2.了解常见食品污染物及其危害。

3.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卫生管理。

4.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和安全评价。

5.掌握食物中毒的定义、特征和种类。

6.熟悉常见食物中毒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1. 食品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对健康的影响。

2. 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和主要类型。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第八章食物与健康第一节营养与健康(自学)第二节食品安全一、食品污染二、食品添加剂三、转基因食品第三节食物中毒与预防一、细菌性食物中毒二、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三、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四、化学性食物中毒五、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本章阅读书目】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实习三:食物中毒案例讨论。

第三篇医学统计方法第九章医学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步骤【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统计学几个基本概念:同质和变异、总体和样本、统计量与参数、随机、变量的分类、抽样误差、频率与概率、小概率事件。

2.掌握统计变量的分类。

3.掌握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4.了解常用的统计软件包。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1. 统计学几个基本概念:同质和变异、总体和样本、统计量与参数、随机、变量的分类、抽样误差、频率与概率、小概率事件。

2.统计变量的分类。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第九章医学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步骤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同质和变异二、总体和样本三、统计量与参数四、随机五、变量的分类六、抽样误差七、频率与概率八、小概率事件及小概率原理第二节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一、设计二、搜集资料三、整理资料四、分析资料第三节常用统计软件包简介【本章阅读书目】1.马斌荣主编.医学统计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第十章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的数值变量资料描述性指标的计算。

2.掌握医学正常值范围的估计。

3.熟悉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总体均数的估计。

4.掌握均数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t检验和u检验。

5.熟悉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6.了解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

7.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1.常用的数值变量资料描述性指标的计算。

2.医学正常值范围的估计。

3.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总体均数的估计。

4.均数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t检验和u检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