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时数为72(理论讲课36学时,实验(习)课36学时),4.5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一)人体解剖学的性质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学科,也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配布形式和位置毗邻关系的知识,掌握解剖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二)目的与要求(一)通过课堂讲授,实地标本观察,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三基)。
(二)在教学中,应该以形态与功能相关,局部与整体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进化发展的观点,来理解和掌握人体解剖学基本内容,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在教学中,要注重智能型人才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操作的能力;也要适当地联系临床,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
同时,适当反映国内外有关最新科学进展。
(三)教学内容要求: 本大纲供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临床药学方向)及护理学专业使用,根据对学生的要求,将讲授内容分为两个等级。
1.凡属“掌握内容”,一般应在课堂上把基础理论讲深讲透;对基本知识,必须通过标本示教,要求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达到说得出、认得准、记得住、用得上的程度。
2.凡属“了解内容”,可概括讲授、扼要介绍有关知识的进展及规律、使学生知其要点,一般理解。
(四)教学方式(法)与课时数: 1.本大纲要求的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人体标本与模型示教、尸体解剖、活体观察等方式进行教学;除此之外学生还应结合解剖学多媒体教学系统、录相、图谱等手段进行学习。
2.根据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规定,本课程教学时数为72学时。
其中理论讲课36学时,实验(习)课36学时,理论考试2学时;学分为3.5分。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学时分配: 1.5学时掌握: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了解: 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及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学时分配: 7.5学时骨学学时分配: 4.5学时掌握: 骨的形态分类和骨的构造。
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胸骨和肋骨的分部。
躯干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第七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
颅的组成和分部。
脑颅骨和面颅骨的名称、数目。
新生儿颅的特征。
颅的主要骨性标志: 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翼点、枕外隆突、乳突、颧弓、眉弓、下颌角、舌骨等的位置。
上肢骨的组成及配布。
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
上肢骨的重要体表标志: 肩胛冈、肩峰、肩胛下角、肱骨大结节、肱骨内、外上髁、桡骨头、尺骨鹰嘴、桡骨茎突、尺骨茎突、豌豆骨等的位置。
下肢骨的组成及配布。
股骨、胫骨的位置。
下肢的重要骨性标志: 髂嵴、髂前上棘、髂结节、坐骨结节、大转子、胫骨粗隆、腓骨头、内踝、外踝、跟骨结节的位置。
了解: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骨骼肌)和基本功能(支持、运动、保护)。
骨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肋的形态。
各颅骨的形态分部。
颅底内面观、颅底外面观、颅的前面观和颅的侧面观的结构。
新生儿颅出生后的变化。
上肢各骨的形态。
下肢各骨的形态。
关节学学时分配: 1.5学时掌握: 关节的基本结构。
椎间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意义。
脊柱的组成、整体观及其运动。
胸廓的组成。
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运动。
肩关节、肘关节的结构和运动。
髋关节、膝关节的结构和运动。
骨盆的组成、分部。
了解:骨连结的分类。
直接连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关节的辅助结构。
关节的运动形式及滑膜关节的分类。
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
肋与椎骨和胸骨的连结。
胸廓的整体观及其运动。
颅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胸锁关节、肩锁关节的结构和运动。
腕关节及拇指腕掌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下肢带骨的连结概况,骨盆的性别差异。
踝关节及其它关节的组成和运动、足弓的构成及功能。
肌学学时分配: 1.5学时掌握: 骨骼肌形态、结构。
咀嚼肌的组成、位置和作用。
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
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
胸大肌的位置和作用。
膈的位置、外形、结构特点和功能。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位置和基本作用。
三角肌的位置与作用。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与作用。
髂腰肌、臀大肌的位置及作用。
股四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小腿三头肌的位置、组成和作用。
头肌的肌性标志: 咬肌、颞肌。
上肢肌的肌性标志: 三角肌、肱二头肌、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腱。
下肢肌的肌性标志: 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腱、半腱肌腱、小腿三头肌及跟腱。
了解: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肌的命名和肌的辅助结构。
面肌的组成、分布特点和功能。
颈肌的位置、分群。
躯干肌的分部概况。
背浅肌、背深层肌的位置和组成。
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位置和组成。
腹肌的分群、分层和组成。
上肢肌的分部。
上肢带肌的分群。
臂肌的分群、组成及每群的作用。
前臂肌的分群和每群的作用。
手肌的分群。
下肢肌的分部。
臀肌的分群、组成及每群的作用。
大腿肌的分群、组成及每群的作用。
小腿肌的分群、组成及每群的作用。
足肌的分群。
内脏学内脏总论学时分配: 0.5学时掌握: 内脏的概念了解: 内脏的范围、各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内脏器官的一般形态和构造。
消化系统学时分配: 2.5学时掌握: 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牙的种类和排列及乳牙和恒牙的牙式。
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
唾液腺的名称、位置。
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的主要结构和连通关系。
食管的位置、分部及狭窄部位(包括至中切牙的距离)。
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
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
空肠、回肠的位置。
大肠的分部及结肠的3种特征性结构。
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形态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直肠位置、形态。
肝的形态和位置;肝外胆道的组成。
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及胆汁的排出途径。
胰的位置和分部。
了解: 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口腔的分部及其境界、唇、颊和腭的形态;咽峡的构成。
唾液腺腺管的开口部位。
腭扁桃体的位置。
牙的形态,牙的构造,牙周组织。
舌肌的一般配布和功能。
空肠和回肠的区别。
肠管的腔面结构及肛门括约肌的作用。
肝的功能及体表投影。
胆囊的形态分部、位置、功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胰的功能。
呼吸系统学时分配: 1.5学时掌握: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及上颌窦的形态特点。
喉的位置,喉腔的形态及分部。
气管的位置和结构特点。
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
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
胸膜的分部及肋膈隐窝的位置。
了解: 呼吸系统的功能。
外鼻的形态结构。
喉的软骨及其连结,喉肌的名称和作用。
支气管在肺内的分支和支气管肺段的概念。
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肺与胸膜的体表投影。
纵隔的概念,纵隔的区分。
泌尿系统学时分配: 1.5学时掌握: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
肾的形态、构造、位置及肾区的概念。
输尿管的分部及狭窄部位。
膀胱的形态分部、位置和膀胱三角的位置和特点。
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男性尿道见男性生殖系统)。
了解: 肾的被膜。
女性输尿管与子宫动脉的位置关系。
膀胱位置的年龄变化及与腹膜的关系。
男性生殖系统学时分配: 1学时掌握: 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睾丸及附睾的形态和位置。
输精管的分部及男性结扎选取部位。
精子的产生及排泄途径。
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
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和两个弯曲。
了解: 睾丸和附睾的结构及胚胎睾丸下降概况。
精索的组成及位置。
射精管的合成、行径与开口。
精囊腺的形态和位置,前列腺的分叶及年龄变化,尿道球腺的位置和开口。
阴囊的形态、构造。
阴茎的分部和构造及阴茎包皮的概念,海绵体的构造。
男性尿道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
女性生殖系统学时分配: 1学时掌握: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卵巢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
子宫的形态(外形分部和内腔)、位置和固定装置。
阴道前庭内的阴道口和尿道口的位置。
了解: 卵巢固定装置及年龄变化。
阴道的位置、形态以及阴道穹的概念。
阴道的毗邻。
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附: 乳房了解:女性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
女性乳房正常位置。
附: 会阴了解: 会阴的定义及广义会阴、狭义会阴的概念。
肛门三角的肌肉及筋膜。
尿生殖三角的主要肌肉及筋膜。
盆膈、尿生殖膈、坐骨肛门窝这三个结构。
腹膜学时分配: 10分钟掌握: 直肠膀胱陷凹、直肠子宫陷凹和肝肾隐窝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了解: 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及腹膜的功能。
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大网膜、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位置。
各系膜的名称、位置。
十二指肠悬韧带及肝、胃的韧带名称和位置。
脉管系统脉管系统总论,心血管系统概述学时分配: 1学时掌握: 脉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及循环途径。
了解: 脉管系统功能意义。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概念,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的概念;心学时分配: 2学时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
心脏各腔的连通,主要瓣膜的名称及作用。
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的常见部位。
心传导系的构成和功能。
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及分布范围。
心包的构成和心包腔的概念。
了解: 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
心的构造;房间隔、室间隔的形态结构。
心传导系的位置分布。
左、右冠状动脉重要分支(前室间支、旋支、后室间支);心大、中、小静脉的行径及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心的体表投影。
动脉学时分配: 2学时掌握: 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和动脉韧带的概念。
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及其分部。
全身各大局部的动脉主干。
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分支。
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概念。
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起止、位置和分布概况。
腹主动脉的脏支名称及分布概况。
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起止、位置和分布概况。
头、颈、四肢的动脉搏动点及常用的止血点(颞浅动脉、面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
了解: 器官外动脉分布的基本规律,升主动脉的分支(左、右冠状动脉,详见心的血管)。
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分布。
上肢动脉的分支,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
胸主动脉的分支及分布。
腹主动脉二级以上脏支名称及分布,壁支名称及分布。
髂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
髂内动脉的分支和分布概况,子宫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下肢动脉的分支。
足底内侧动脉、外侧动脉的行径和足底弓的组成。
静脉学时分配: 1学时掌握: 颈外静脉起、止、行程。
上肢浅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起止、行经及注入部位。
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行径。
静脉角概念。
奇静脉的起止、收集范围。
下腔静脉的起止、属支、收集范围。
肝门静脉的组成、收集范围、结构特点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