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概述课件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概述课件


PPT学习交流
7
• (五)信用风险管理的原则 •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于2000年9月制定了《信用风险管理原则》 (Principl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redit Risk) •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 1.建立适当的信用风险战略(三个原则) • 2.在健全的授信程序下操作(四个原则) • 3.维持适当的信用风险管理、测度和监督程序(六个 原则) • 4.确保对信用风险的适当控制(三个原则) • 5.充分发挥监管者的作用(一个原则)
• (二)目标:
• 风险与收益的优化
• 马科维茨(Markowits)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 MPT)之有效边界
PPT学习交流
2
最佳投资组合应当是具有风险厌恶特征的投资者的无差异曲 线和资产的有效边界线的交点。
PPT学习交流
3
• (三)作用:
• 对授信的信用风险识别、测量、控制。 • 以经济、合理的方式降低信用风险。 • 减少资金沉淀,增强流动性。 • 完善银行的经营机制。
PPT学习交流
4
• (四)特征与新发展: • 1.难以量化 • 原因有:数据匮乏 信用产品持有期限长、数据有限,难以验证模
型的有效性。 • 2.管理手段不断丰富,出现了信用风险对冲手段 • 传统的手段:分散投资、防止授信集中化,授信审查、动态监控,
要求抵押或担保。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第四章 贷款和其他业务的基本规则 • 第三十九条 商业银行贷款,应当遵守下列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
PPT学习交流
13
• (三)信用风险的分类
• 1.信贷风险
• 指借款者不能按期偿付贷款本息的可能。这是 一项传统性的风险。
• 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外部因素表现为政治、 经济、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内部因素主要 包括信贷政策、资信评估、贷款使用监控。
PPT学习交流
14
• 2.投资风险
• 指受到未来不确定性变动而使投入的本金和预 期收益受损的可能性。
第二章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概述
PPT学习交流
1
第一节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界定
• 一、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
• (一)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概念:
• 为贯彻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战略,通过对授信过程中 交易对手违约或信用等级下降造成损失的风险进行 识别、衡量和处理,从而实现风险和收益配比最优 化的一门管理科学。
• (一)信用风险的定义:
• 信用风险是指债权人由于债务人或交易对手违 约造成损失的风险。(新巴塞尔协议)
• 损失包括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未预期 损失(Unexpected Loss)、意外损失 (Catastrophic Loss)。
• 违约的参考定义:四种违约情形(教材第9页)

贷款人应当根据业务量大小、管理水平和贷款风险度确定各
级分支机构的审批权限,超过审批权限的贷款,应当报上级审批。
各级分支机构应当根据贷款种类、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抵押物、
质物、保证人等情况确定每一笔贷款的风险度。
PPT学习交流
11
第二节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象 与主要内容
• 一息系统尚待完善 • 系统开发的前瞻性、连贯性 基础数据的规范统
一性 • 4.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及管理的先进技术匮乏 • 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尚在摸索中 • 5.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尚待进一步推进 • 守信意识不强 信用信息共享进展缓慢
PPT学习交流
10
• 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银行业开始尝试建立“统一授信、 审贷分离、分级审批、责任明确”的授信管理体制,然后逐步引入 客户信用评级体系、贷款风险分类制度。
• 根据投资内容,投资风险可划分为:证券投资 风险、信托投资风险、租赁投资风险等。
定: • (四)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
超过百分之十;
PPT学习交流
5
• 3.信用悖论(Credit Paradox)
• 一方面,理论上要求银行投资分散化、多样化, 防止授信集中化;另一方面,实际操作中银行 贷款却过于集中。
• 信用悖论产生的原因:长期的业务合作,对老 客户知根知底;倾向于熟悉的行业或领域;过 于分散难以获得规模效益;市场的投资机会可 能本身比较有限。
PPT学习交流
12
• (二)信用风险的特点
• 客户信用等级下降(针对上市公司、国际性的知名大客 户);
• 银行自行分析客户的信用风险变化(针对大部分客户)。
• 债项风险
• 即使少量客户违约,但是根据有关经验数据,20%的客 户可能会造成银行80%的损失,所以不容忽视。
• 信用风险→清偿力风险→声誉受损→筹资能力下降
• 关于“审贷分离”:《贷款通则》第40条、第41条
• 第四十条 建立审贷分离制:

贷款调查评估人员负责贷款调查评估,承担调查失误和评估
失准的责任;贷款审查人员负责贷款风险的审查,承担审查失误
的责任;贷款发放人员负责贷款的检查和清收,承担检查失误、
清收不力的责任。
• 第四十一条 建立贷款分级审批制:
PPT学习交流
8
二、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 的主要问题
• 1.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尚待更新 • 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够;考核上偏重业务量;过于关注
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没能全程贯彻执行。 • 2.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尚待完善 • 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完善: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
制的问题 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内控欠科学、系统 性。 • 信用风险管理体制尚待理顺 由横向向纵向转变,从而 提高效率。 • 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缺乏:复合型、专家型
PPT学习交流
6
• 4.由静态向动态管理转变
• 静态表现在采取历史成本法计价 20世纪70年代以前
• 动态表现在采用盯市的方法,来进行估价和风险衡量; 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管理信用风险更灵活有效。双刃 剑!
• 5.相对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
• 6.信用风险定价困难。原因有:是否属于系统性风险, 如果属于非系统性风险,则可以通过投资多元化来对冲 风险;风险的准确度量不易;信用衍生产品仍不成熟; 对于具体的信用产品的风险分析非常困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