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政府执行力理论研究述评

我国政府执行力理论研究述评

(一)关于政府执行力的内涵诠释 首先,学界普遍从行政学的角度来诠释政府执 行力的涵义。莫勇波认为:“政府执行力是指在政府 组织内部所存在的通过认同、支持和准确理解政府 的目标及方向,精心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并对政 府各种组织资源进行集中有效的使用、调度、和控 制,从而有效地实施公共政策以及执行政府日常性 公共事物和完成政府既定目标任务的政府内在力, 是政府内部推动各项任务完成的能力。” 蔺全录 、谢庆奎 认为,政府执行力就是政府有效推行 和落实既定政策,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变成现实的 实施能力。其次,有学者从行政法学角度来解读政 府执行力。罗豪才认为,执行力是行政行为的内容 如果是命令相对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则 相对人必须执行;如果相对人不履行其义务时,行 政机关可依法定程序强制执行。 沈瞿和认为,政 府执行力是政府对行政行为的内容自行执行或强 制实现的法律效力,是实现政府行为所设定的权利
此外,有学者认为毛泽东思想也是政府执行力 的理论依据之一。潘信林认为,塑造高效政府执行 力,“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依归是 力量源泉,以千千万万经得起考验的干部为主体是 重要保障,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路线是 关键关节。”
三、我国政府执行力的现状分析
学界对我国政府执行力现状的看法基本一致, 认为执行力不足是当前我国政府执行力的最大问 题。对于政府执行力不足的表现形式,学者们进行 了不同的概括。唐铁汉概括为滥用权力,不作为或 乱作为,有法不依,效率低下等方面。 韦万祥概 括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执行意识淡薄、执行能 力有限,缺乏沟通与协调以及本位主义等方面。 董田甜概括为执行政策虎头蛇尾、搞形象工程等方 面。 徐珂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括,主要有抗令不 行、有禁不止、逃避执行、歪曲执行、附加执行、 盲目执行、选择执行、机械执行、被动执行、越位 执行、虚假执行和错误执行 个方面。
执行组织结构不合理。第一,政府组结构 不合理,机构臃肿、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现象严 重,导致政出多门、推诿扯皮、重复执行、多头执 行或无人执行等问题,严重影响执行力效率。第 二,行政层次过多,导致中央的决策在层层传递的 过程中发生变形、走样或产生迟延,影响政府执行 力。
执行配套制度不完善。首先,政务公开刚刚 起步,大量信息缺乏一个正常的渠道进行宣传发布, 导致一部分政策对象因为对政策不了解而产生抵触 情绪,影响政策的执行;其次,绩效评估制度、激 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无法有 效激发执行人员的工作热情; 最后,监督机制和 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缺乏专门的评价反馈渠道和 强有力的从上到下的监督机制,也缺乏一系列有严 格约束力的制度来保障监督与检查的进行。
年 月到 年 月,关于执行力的文章多
达 篇。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召开了以“行政问责
制与政府执行力”中共中央办公
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
问责的规定》。可见,近年来学界对这一问题展开
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广泛共识和丰硕成果。本文梳理
了当前政府执行力理论研究的四个层面,归纳了研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韩兆柱(
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厅 年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我国政府执行力研究”( -),男,河南沈丘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博士。
) 的阶段性成果
第期
韩兆柱 我国政府执行力理论研究述评
义务的效力。 再次,有学者从管理学角度来理解, 董田甜认为,政府执行力是指政府部门执行法律法 规、方针政策的能力,是政府通过战略流程、人员 流程和运行流程进行工作目标落实的系统化过程。
第 卷第 期 年月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我国政府执行力理论研究述评
韩兆柱
(燕山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秦皇岛

摘 要 我国学界目前主要在政府执行力的概念、特征和理论基础,现状原因分析以及提 升的实践操作四个层面上对政府执行力展开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广泛共识和丰硕成果。这四个 层面呈依次递进的逻辑关系,共同构筑了完整立体的研究体系。学者们在对界定概念、特征 的基础上,从理论基础入手,进而分析现状与原因以及提升的途径和手段进行了富有针对性 的探讨。
交易成本理论。李杰、陈伟国等人认为,政 府与企业、市场都存在着交易成本,交易效率对政 府执行力有着重要影响,交易效率越高,政府执行 力就越高。首先,政府以及政府治理或相关的制 度、法规措施可降低交易成本,毫无疑问是影响政 府执行力的重要方面。其次,通信科技和电子商务 的广泛使用,既降低了签约前的信息成本,又使交
(二)关于政府执行力的特征概括 学界普遍认为政府执行力是一种合力,是政府 在执行力过程各种力量要素综合而成的整体力,是 政府内部的各种力量要素以及执行人员、资源、工 具等要素经过政府机制的整合而相互作用产生的 一种综合效应,即“整合力”。 对政府执行力的构 成要素上,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主张。姚克利认为, 政府执行力的生成要素主要有执行环境、执行主 体、执行客体、执行资源和执行绩效五个方面。
执行环境有待改善。一是法治化程度不高, 政府执行中人治色彩较为浓厚。二是执行资源不 足,基层政府普遍财政困难、经费短缺,政策难以 有效执行。三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合作关系尚未充 分形成,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各种利益矛盾纷繁复 杂,增加执行难度。
四、政府执行力的提升路径探讨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是深化行政管 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是党的意志和主张能
唐铁汉则把政府执行力要素分为组织协调、干部领 导、政策营销和检查监督四种基本能力。 莫勇波 认为,政府执行力包涵着领悟能力、计划能力、指 挥能力、创新能力等,是政府机构内部各种力如理 解力、实施力、计划力、协调力的综合体。 王珂 则认为,政府执行力贯穿于政府执行活动的始终, 有着各种外显的表现形式。在政府执行活动前期, 主要表现为领会力、预测力、计划力等;在执行活 动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组织力、控制力、决断力、 应变力、指挥力、沟通协调力等;在执行活动后期 主要表现为评估力、调整力、问责力等。
公共治理理论。宁国良等人认为,治理是 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 在治理范式下,更多的主体将参与到社会管理以及 政策执行中,使政策执行日益社会化,从而推动执 行力主体间的竞争,促使政策执行效率的提高和质 量的改善。善治是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 过程,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全新关系,政府执 行力作为联系政府与群众、上下级政府的重要桥 梁,是实现社会善治的基本要素。
集体行动理论。政府政策涉及面广,执行 组织庞大,而且十分强调集体行动和共同协作。在 这一集体行动中,执行主体的个人理性自利实际上 是难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过分强调执行人员的 自觉性,缺乏制度约束和利益激励机制是导致出现 种种执行力问题的重要原因。我国目前的制度化程 度还是不够,制度的建设及其强制执行还存在着诸 多不足,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进一步规范政 策执行中政府执行主体的执行行为,是提升政府执 行力的重要途径。
二、政府执行力的理论基础
研究政府执行力,首先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理 论依据,为提升政府执行力确立理论基点。通过梳 理发现,围绕“政府执行力的理论基础”这一命 题,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理论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 点。总的来讲,这些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公共选择理论。张菊梅认为,以公共选择 理论为依据研究政府执行力,就是运用“经济人” 的假定、效用最大化、交换及供求等要素工具和方 法分析政府执行力的主要困境、成因,并提出相应 对策。经济利益因素制约政府执行力的内在因素和 关键因素,政府执行过程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过 程,而作为政府执行力主体的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 存在着自利性,影响着政府效能的发挥,直接制约 着政府执行力。
关键词 政府执行力;研究综述;方向选择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随着“执行力”一词连续三年写入国务院政府
工作报告,政府执行力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政治领域
的重大现实课题,政府执行力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
和热点。以国内公开发表的学术刊物为例,笔者检
索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
全文数据库——清华
全文期刊数据库。从
蒋健指出,政府执行力的大小与企业执行力的大 小一样,都是由流程、技能和意愿三个方面的因素 合成。 最后,有学者从政策科学角度界定政府执 行力的内涵。李平结合政府在公共政策中所承担的 角色,提出政府执行力就是政府机关在推动或监督 保证既定的公共政策得以落实的过程中,所体现出 来的实际能力与手段。 王春福认为政府执行力来 自于政策网络中各种结构体的协同运动,是政府在 政策网络中动员政策资源的能力。
除了以上四个诠释角度之外,还有部分学者从 其他角度理解政府执行力。第一,时代背景角度。 李燕认为,应了解和谐社会与政府执行力的内在逻 辑,赋予其时代内涵。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 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六个基本要素与政府执行力的执行 文化、执行环境、执行资源等要素紧密联系,两者 是辩证的关系。 第二,历史发展角度。孙增武等 人指出,政府执行力在改革开放前后分别呈现出 “影响力推动”和“决策力推动”两种模式。前者 主要通过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实现政府执行力,具有 很强的“人治”特色;后者是以公共决策的科学性 和预测效益为引导,以期通过决策与执行的高度关 联推进政府执行力的实现。 最后,张康之、段龙 飞 、毛伟等学者以“马上就办”的行政理念来 诠释政府执行力。“马上就办”要求政令畅通,有 速度、有力度、有质量、有创造性地把中央方针政 策贯彻到底,这也是政府执行力的具体要求。“马 上就办”就是一种执行力,是衡量政府公信力和执 行力的标准,是当前政府提高政府执行力的一个有 力抓手。
究共识和理论成果,指出了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对
下一步政府执行力研究的方向作了初步探讨。
一、政府执行力概念的多维度理解
目前,我国学界对政府执行力概念的理解不尽 一致,表现出“一个概念,各自表述”的倾向。在 内涵的诠释上,多数学者主要从行政学、行政法 学、管理学和政策科学四个角度来理解,也有学者
结合我国国情,从时代背景、历史发展、价值理念 等角度展开论述;在性质特征的概括上,学者们表 现出高度的一致,认为政府执行力是由多种要素有 机组合而成的整合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