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中学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试卷1.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A. NaOHB. H2SO4C. Na2CO3D. Cl2【答案】C【解析】【详解】A项、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碱,A错误。
B项、硫酸是由H+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B错误。
C项、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C正确。
D项、氯气属于单质,不属于盐,D错误。
故本题选C。
2.在配制250 mL 0.5mo/L的NaCl溶液的实验中需要用到仪器是A. B. C. 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配制250mL 0.5mol·L-1的NaCl溶液的步骤可知,配制过程中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等,所以使用的仪器为:胶头滴管、玻璃棒、250mL容量瓶;A项、根据图知A为250mL容量瓶,在配制250 mL 0.5mo/L的NaCl溶液的实验中用到,A正确;B项、根据图知B为具支烧瓶,在配制250 mL 0.5mo/L的NaCl溶液的实验中没用到,B错误;C项、根据图知C为冷凝管,在配制250 mL 0.5mo/L的NaCl溶液的实验中没用到,C错误;D项、根据图知D为酒精灯,在配制250 mL 0.5mo/L的NaCl溶液的实验中没用到,D错误;故本题选A。
3.下列物质属于原子晶体的是A. 氯化钠固体B. 干冰C. 金刚石D. 铜【答案】C【解析】【详解】A项、氯化钠为离子晶体,A错误;B项、干冰为分子晶体,B错误;C项、金刚石是原子晶体,C正确;D项、铜属于金属晶体,D错误。
故本题选C。
4.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CaO+H2O=Ca(OH)2B. 2NaOH+MgCl2=Mg(OH)2↓+2NaClC. SO2+H2O2=H2SO4D. Cu(OH)2CuO+H2O【答案】C【解析】【详解】A项、CaO+H2O=Ca(OH)2为化合反应,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项、2NaOH+MgCl2=Mg(OH)2↓+2NaCl为复分解反应,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项、SO2+H2O2=H2SO4为化合反应,SO2中的S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到+6价,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被氧化,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项、Cu(OH)2CuO+H2O为分解反应,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故本题选C。
5.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 氯化钠溶液B. 硫酸铜溶液C. 石灰乳D. 氢氧化铁胶体【答案】D【解析】【详解】A.氯化钠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错误;B.硫酸铜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错误;C.石灰乳属于浊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错误;D.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正确。
故本题选D。
6.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 KNO3B. 乙醇C. 稀硫酸溶液D. Fe【答案】A【解析】【详解】A项、KNO3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属于电解质,A正确;B项、乙醇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不属于电解质,B错误;C项、稀硫酸溶液是混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C错误;D项、铁是单质,所以铁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故本题选A。
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CO2的电子式:B. CH4的比例模型:C.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 NaCl的电子式:【答案】B【解析】【详解】A项、CO2的电子式为:,A错误;B项、CH4的比例模型:,B正确;C项、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D项、NaCl的电子式为:,D错误;故本题选B。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红磷和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B. CH3CH2OH与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C. 12C和14C互为同位素D. 核素21H的中子数为0【答案】D【解析】【详解】A项、A. 红磷和白磷互为磷元素的同素异形体,A正确;B项、CH3CH2OH和CH3OCH3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C项、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元素的不同原子之间的互称,12C和14C互为同位素,C正确;D项、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核素21H的质量数为2,质子数为1,所以中子数为1,D错误。
故本题选D。
9.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不是硅酸盐的是A. 陶瓷B. 大理石C. 玻璃D. 水泥【答案】B【解析】陶瓷、玻璃、水泥都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不属于硅酸盐;答案选B。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非金属性:F>OB. 原子半径:Na>MgC. 酸性:硝酸>磷酸D. 热稳定性:SiH4>HCl【答案】D【解析】【详解】A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F>O,A正确;B项、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Na>Mg,B正确;C项、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N> 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酸性:硝酸>磷酸,C正确;D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Si<Cl,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热稳定性:SiH4<HCl,D错误;故本题选D。
11.下列各过程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A. 氯化钠熔化B. 氯化氢溶于水C. 碘单质升华D. 晶体硅熔化【答案】C【解析】【详解】A项、加热氯化钠熔化,NaCl发生电离,离子键被破坏,故化学键被破坏,A不选;B项、H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氢离子、氯离子,故化学键被破坏,B不选;C项、碘单质的升华属于物理变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化学键不被破坏,C正确;D项、晶体硅是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了共价键,故化学键被破坏,D不选;故本题选C。
12.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 Ag+、NO3-、H+、Cl-B. H+、K+、SiO32-、ClO-C. Mg2+、Na+、Cl-、SO42-D. Fe3+、Na+、CO32-、I-【答案】C【解析】【详解】A项、因Ag+与Cl-之间反应生成难溶物氯化银,故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项、因H+与SiO32-能结合生成硅酸沉淀,H+与ClO-结合生成弱电解质HClO,故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项、因Mg2+、Na+、Cl-、SO42-之间不反应,故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C正确;D项、因Fe3+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而I-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它们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 +2I- =2Fe2+ +I2,Fe3+与CO32-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故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D 错误;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能够发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注意D项中铁离子具有氧化性,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在溶液中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3.下列关于物质制备原理错误的是A. 工业制备金属钠:2NaCl2Na+Cl2↑B. 工业生产铁:Fe2O3+3CO Fe+3CO2C. 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D. 以S为原料,工业生产硫酸在沸腾炉中的反应:2S+3O22SO3【答案】D【解析】【详解】A项、工业制备金属钠的原理为:2NaCl2Na+Cl2↑,A正确;B项、工业生产铁的原理为:Fe2O3+3CO Fe+3CO2,B正确;C项、湿法炼铜的原理为:Fe+CuSO4=Cu+FeSO4,C正确;D项、以S为原料,工业生产硫酸在沸腾炉中的反应为: S+ O2 SO2,S不能直接转化为SO3,D错误;故本题选D。
1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应用叙述正确的是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氨气、二氧化碳等气体B. 碳酸钠溶液有碱性,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C. 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食用粉丝、银耳等物质D.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铁制容器存放浓硫酸【答案】D【解析】【详解】A项、浓硫酸具有酸性,会与氨气反应,不可用于干燥氨气,A错误;B项、碳酸钠碱性强,刺激性很强,故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治疗胃酸过多用碳酸氢钠,B 错误;C项、因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害,不能用来漂白食品,C错误;D项、常温时,浓硫酸将铁氧化为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铁进一步被氧化,所以可用铁制容器存放浓硫酸,D正确;故本题选D。
1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CaCO3+2H+=Ca2++H2O+CO2↑B. 氢氧化钠与过量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Ca2++OH-+HCO3-=CaCO3↓+H2OC. Mg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Ba2++SO42-=BaSO4↓D. 氨水中通入少量SO2:SO2+NH3·H2O=NH4++HSO3-【答案】B【解析】【详解】A项、醋酸是弱电解质,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分,故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aCO3+2CH3COOH=Ca2+ +H2 O+CO2↑+2CH3COO-,A错误;B项、氢氧化钠与过量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氢氧化钠少量定为1mol,则离子方程式为:Ca2++OH-+HCO3-=CaCO3↓+H2O ,B正确;C项、Mg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的离子方程为:Mg2++SO42-+Ba2++2OH-=Mg(OH)2↓+BaSO4↓,C错误;D项、氨水中通入少量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铵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 NH3·H2O =2 NH4++ SO32-+H2O,D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判断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从反应原理进行判断,如反应是否能够发生、反应能否生成所给产物、反应是否可逆等。
②从物质存在形态进行判断,如电解质的拆分是否正确、是否正确表示了难溶物和气体等。
③从守恒角度进行判断,如是否遵循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守恒等。
④从反应条件进行判断,如是否标注了必要的条件,是否关注了反应物的量对参加反应的离子种类及其反应产物的影响等。
⑤从反应物的组成及反应物之间的配比进行判断。
1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A项、要除去FeCl2溶液中混入少量CuCl2,实质就是除去铜离子,可利用CuCl2溶液与足量的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会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然后过滤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A正确;B项、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浓硫酸是用来除掉氯气中的水蒸气的,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正确;C项、Fe2O3和Fe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错误;D项、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可除杂,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正确;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