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执教老师:蒋卫兴
上课班级:高一 (10)班
上课日期:2009年12月10日
一、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二、教材分析:
本节由三部分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这三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再进一步明确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
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
简易天气图的识读。
这是对第一部分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活动展开讨论和对图2.24锋面气旋进行天气状况分析。
三、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
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五、教学难点
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七、学法指导:
1.以提问导读,以图像导思(图示法),以个案导学(练习法),列表比较分析(比较法),运用左、右手定则判断,使学生学会从静态图中予以动态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课前要求同学们务必做到:收看天气预报,了解近期的天气状况;收集各种气象报告及台风相关消息;收集天气谚语;观察家中水池放水时汇水处漩涡流动方向。
八、课时安排:2课时
界面是倾斜的。
为什么下方一侧的气团是冷气团,在交界面上
方一侧的气团是暖气团?
投影图片
师:什么是锋面?锋线?锋?
过渡:
锋面两侧的冷暖气团的温度、湿度、气压有什么不同呢?那么一上一下不同性质的气团会稳定存在吗?那么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暖气团上升运动,随着气温下降,易成云致雨;锋面两侧有气压梯度力,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强。
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类型。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冷锋。
师:
用手势边演示边讲解冷锋的形成过程。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当冷气团移向暖气团时,冷而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
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逐渐冷却,其中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如果暖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汽,那么可能带来雨雪天气。
冷锋移动的速度较快,常常带来较强的风。
这是冷锋形成过程中的天气变化。
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呢?
动画演示冷锋动态移动过程,概括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情况。
小结:冷锋气团天气温度气压湿度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师:用手势边演示边讲解暖锋的形成过程。
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当暖气团移向冷气团时,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暖气团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冷却,其中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因为暖锋移动的速度比冷锋慢,所以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
这是暖锋形成过程中的天气变化。
暖锋过境前、过境
时和过境后的天气情况分别是怎样的呢?
暖锋气团天气温度气压湿度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学生填表
动画演示暖锋动态移动过程,概括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
情况。
试着绘出冷锋和暖锋的侧视天气图和锋面符号
练一练
判断下面锋面系统。
师:冷暖锋有什么相同点?你是怎么判断的?从图中你还能看出冷暖
锋的哪些不同点来呢?从气团的运动、雨区的位置、雨线的倾
斜方向、锋面坡度等角度比较。
学生总结冷
暖锋的不
同,作为判
断依据。
练一练:判断冷暖锋。
明确气团的
分布和雨的
位置(在冷
气团一侧)
练一练:
若图中为气温变化曲线判断冷暖锋。
若图中为气压变化曲线,情况又是怎样?根据气温和气压变化来判断冷暖锋。
师:冷锋即冷风?暖锋即暖风?明确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