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巴赫优秀公开课课件剖析
主义的思想。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 1685年3月21日诞生在属于图林根州 边远小城市爱森纳赫的一个祖祖辈辈 以音乐为职业的平民家庭。十五岁起, 巴赫也开始从事自己的音乐职业生涯 ---在卢内堡一个教会附属的圣咏团当 歌童(1700年),在魏玛公爵的乐队拉 小提琴(1703年),在教堂弹管风琴, 然后又到魏玛任公爵侍从管风琴师兼 宫廷音乐师(1708年),在刻顿一个没 落小宫廷任乐队长(1717年),最后在 莱比锡任圣多玛教堂合唱指导和教堂 附属歌唱学校教师(1723年)。
分析“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这才是巴 赫的性格和品格”?(齐读8、9、10) 小溪:生命力旺盛; 永不干涸; 拥有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和旷 日持久的美,能持久地感动人,能 渗透进心灵和岁月。 小溪的性格和品格,也是巴赫的性
被人忽视,却不在意外界是否关注;
格和品格。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巴赫的艰辛生活,看看他的性格、 品格是否和小溪一样。
小溪巴赫
肖复兴
德国小提琴家威廉汉姆编写,此曲一经上演 便立即闻名遐迩,广受大众欢迎,但真正的作 者,并不是威廉汉姆,追溯渊源,其始祖原来 是一个世纪以前的德国作曲家巴赫。多少年来, 这首《G弦上的咏叹调》以其纯朴典雅的旋律 加上G弦特有的浑厚、丰满音色,成为不朽的 杰作。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 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他笃信宗教,是个路德教徒。他 希望他的乐曲为教会服务,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宗教音乐。
巴赫=小溪
为什么说巴赫和巴赫的音乐像小溪一样呢?
(1)小溪的特 点和巴赫音乐的 特点、巴赫性格
的特点分别是靠
了哪些句子联接 起来的? (2)分析“这就是小溪的意义吧?”,这指的是什么?
(1)小溪的特点和巴赫音乐的特点、巴赫性格的特点分
别是靠了哪些句子联接起来的?
“ 这就够了,这就是小溪的伟大之处。” (2)分析“这就是小溪的意义吧?”,这指的是什么? (散读5、6段) 小溪:弱小、潺潺、不起眼,却埋没不了、常绿常青, 永葆活力。
7段:过渡段。
8-12段:赞美小溪的性格和品格,并指出也是巴赫的性 格和品格。 16-18段:描述听巴赫音乐的感受――眼前永远流淌着静 谧安祥、清澈见底的小溪水。
《小溪巴赫》这个题目的真正含 义是什么呢?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
小溪一样的巴赫。巴赫像小溪, 巴赫音乐像小溪。
肖复兴,1947年生。 北京人。当代作家,已 出版80余种书,著有 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 《早恋》、《一个女中 学生的日记》《青春回 旋曲》,报告文学《和 当代中学生对话》、 《和当代中学生通信》 等,散文集《音乐笔记》 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梳理文章结构, 概括文章各段大 意。
1-2段:两个自然段写自己一直想写一写巴赫,却又不知 该怎么来写,因为“巴赫确实太伟大了,太浩瀚了”。 3-4段:过渡段。指出巴赫名字德文的意思开启了我的 写作思路。 5-6段:写巴赫的音乐价值由埋没到被发现的过程,就 像小溪即使弱小却能常青常绿。
巴赫的艰辛生活: 贫困死亡(9岁父母双亡,作父亲后有11个孩子相继死去,与富裕 舒适的生活绝缘)
月光抄谱(因为专横的哥哥的阻挠,在月光下偷偷抄谱)
牢狱之灾(因为辞职而惹怒公爵,被投入监狱,三个多星期以后才 被释放) 巴赫具有怎样的性格和品格呢? 生命力强、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沉静、坚韧、不张扬、不炫耀、 默默无闻、执着追求。 巴赫的一生是平静的,没有显赫的地位,过着贫穷而落魄的生活。 也许正是因为来自生活和灵魂的平静才使得巴赫的音乐在平静和 谦和中蕴涵了惊人的力量。
“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小溪即巴赫及巴赫的音乐,由此我意,但
巴赫的音乐年代越久,魅力越强。
后来其魅力却成为不朽。(真正有
价值的音乐,即使看来再弱小只是 潺潺的小溪,也是不仅埋没不了的, 而且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苍老,相 反却能常青常绿。) 巴赫生前一贫如洗,身后功成名就。 这正应证了一句俗语“是金子总会 发光的
巴赫在担任各种音乐职务的同时,一直孜孜不倦致力 于音乐创作,写出大量各种类型的作品。1750年7月28 日,他在莱比锡逝世,他遗下的子女很多,由于家境困 难,身后萧条,他的妻子甚至不得不靠别人的施舍度日。 他的名作有著名的通俗名曲小提琴独奏《G弦上的咏 调》、《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管弦乐史上的里程碑 《勃兰登堡协奏曲》、巴赫最完善的音乐作品之一的 《意大利协奏曲》(钢琴)、《马太受难曲》以及《音 乐的奉献》等。他不仅是巴洛克时期欧洲最具代表性的 作曲家,同时也是现代西洋音乐的开山鼻祖,故也有 “音乐之父”之称。
巴赫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在曲折的人生经历中能拥有坚强意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 理想执著追求的可贵品格。
分析“ 这就够了,这就是小溪的伟大之处。”小溪的 伟大即巴赫的伟大,巴赫伟大在哪里?(读13、14)
滋养后人; 因信念而一如既往,这就是小溪的伟大之处; 这就是巴赫的伟大之处。
他的音乐体现了生活在18世纪德国普通市民的思想。他深受
着生活给他带来的痛苦,有丰富而深刻的生活感受,虽然他 消极、屈服,但也还没有看到改变生活的途径。他觉得一个
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自我牺牲的精神。这就
是巴赫在他的艺术中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他的作品从不同角 度、用不同的形象反映了十八世纪德国市民之间的这种人文
最后两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者将对巴赫音乐的听觉感受转化 成视觉的形象化体验,运用了通感的修 辞手法。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
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作用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 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比如: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 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 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 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 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 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