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
A.《教育心理学》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实用教育心理学》
2. 随机通达教学最早由()提出。
A.皮亚杰
B.罗杰斯
C.马斯洛
D. 斯皮罗
3. 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律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 《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
C. 《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婴幼儿大肌肉动觉准确性的发展,比小肌肉动觉的发展()
A.晚
B.早
C.不明显
D.时间差不多
5.在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上,下列哪一种观念是正确的?()
A.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
B.家长与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C.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
D.在园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
6.对幼儿园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A.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
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
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进行活动
D.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7.幼儿对语法的意识()
A.从4岁开始明显出现
B.从5岁开始明显出现
C.从3岁开始明显出现
D.从6岁开始明显出现
8.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由于()
A.记忆范围的扩大
B.记忆广度的扩大
C.工作记忆的出现
D.把识记材料联系和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
9.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示范性
B.主体性
C.间接性
D.连续性
10.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抚养方式是()
A.权威型
B.专制型
C.溺爱型
D.忽视型
11.学前教育目标即()
A.教育目的
B.学前教育方针
C.学前教育政策
D.教育目的在学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12.美国心理学家()用双生子楼梯的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对学习技能的前提作用。
A.艾宾浩斯
B.皮亚杰
C.格塞尔
D.埃尔金德
13.人们描述幼儿教师是幼儿“生活中的妈妈,学习中的老师,游戏中的伙伴”,这说明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的特点。
A.纯真美好
B.教育效果长期性
C.精神生产
D.多重角色
14.在安静的教室里,一位同学的铅笔盒突然掉在地上,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向他望去,这种现象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效刺激物
15.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6.教育幼儿的前提是()
A.细心
B.耐心
C.爱心
D.童心
17.家园联系中最快捷、最灵活的方式是()
A.咨询活动
B.家长委员会
C.家长学校
D.电话联系
18.3岁幼儿自己活动时顾及不到别人,只能自己单独玩,是因为()
A.游戏水平差
B.注意分配能力差
C.喜欢自己一个人玩
D.与教师的教育有关
19.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动机往往是()
A.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不一致的
B.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一致的
C.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一致的
D.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不一致的
20.幼儿教师在示范时往往采用“镜面示范”,原因是()
A.幼儿是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的
B.幼儿好模仿
C.幼儿分不清左右
D.幼儿看得更清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自我意识 2.表象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4.发现学习 5.教育行政诉讼 6.形象记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 简述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
2. 幼儿园担负着哪两种任务?
3.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 简述个性的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 试述现代儿童观。
2. 试述幼儿教师的职责。
五、案例分析(共14分)
“独生子女”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普遍现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围着一个孩子转,不免让这些孩子产生“娇”“骄”二气。
幼儿园教师应注意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结合案例,试分析应如何做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工作。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2.D【解析】随机通达教学以认知灵活性理论为基础,它最早由斯皮罗提出。
3.A【解析】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律为 1995 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4.B【解析】婴幼儿大肌肉动觉准确性的发展比小肌肉动觉要早一些。
5.B【解析】教师和家长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6.D【解析】在幼儿园中,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是融为一体的。
7.A【解析】婴儿对语法结构的意识出现较晚,一般在 4 岁以后。
8.C【解析】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工作记忆的出现。
9.A【解析】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10.A【解析】权威型抚养方式的特点就是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爱,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抚养方式。
11.D【解析】学前教育目标是学前教育阶段的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学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12.C【解析】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成熟的作用。
13.D【解析】幼儿教师具有多重角色,其作用贯穿于儿童一日生活始终。
14.A【解析】无意注意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5.D【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6.C【解析】爱心是教育幼儿的前提。
17.D【解析】电话联系是家园联系中最快捷、最灵活的方式。
18.B【解析】幼儿的分配能力差,主要是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掌握的熟练动作少,3岁幼儿自己活动时,来不及关心别人,所以只能单独玩。
19.C【解析】幼儿行动的动机往往是直接动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动机和目的的关系是一致的。
20.A【解析】由于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二、名词解释
1.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们关系的认识。
2.表象是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
3.广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狭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则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4. 发现学习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
5. 教育行政诉讼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救济,并由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裁判的诉讼救济活动。
6形象记忆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3)提出幼儿园课程理论;(4)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5)提出整个教学法。
2.(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2)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3.(1)成熟; (2)经验; (3)社会环境; (4)平衡化。
4.(1)个性的独特性; (2)个性的整体性; (3)个性的稳定性; (4)个性的社会性。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 fc1 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2)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3)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4)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5)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
(6)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的对待。
2.(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3)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4)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5)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是影响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应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给孩子发展的空间,培养其独立性; 2.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并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创造性; 3.让孩子懂得行为界限,了解行为规范,要让孩子知道行为的限度,养成规则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