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期末课程论文《跨文化交际》文化档案
指导教师:胡婷婷
学生姓名:方祥
班级:14148316
学号:14141604
专业:会计专业
目录
1)作业一《我的文化故事》-------------------------------------
Page 1 2)作业二《采访预期》-----------------------------------------
Page 3 3)作业三《采访报告》-----------------------------------------
Page 5 4)作业四相关材料 --------------------------------------------
Page 7
作业(一)我的文化故事(My Cultural Story)
作业(二)文化预期(Intercultural Interview Proposal)
1.采访者情况: (姓名/ 学号/ 家乡)
姓名:方祥学号:14141604 家乡:浙江杭州
2.被采访对象情况
他叫项泽祺,是我的表弟,他从小身处于佛教文化的家庭之中,在宗教文化方面与我有所不同,他很小时就已经是一个佛教信仰者。
3.找到采访对象的途径
他是我的表弟,从小与我关系很好,小时候经常来我家玩,我也经常教他一些知识。
当我确定宗教这个主题时,就想到他了。
4.选择采访对象的原因
i 我的表弟是一个佛教信仰者,不同的是,我没有所信仰的宗教,
ii我的表弟还没有上小学父母就离异了,之后一直由我的小舅舅培养,相当于是在单亲家庭里成长起来的,而我是在双亲家庭里成长的。
iii 我的表弟从小都是在佛教文化渲染之下,而我因为母亲信仰佛教,父亲信仰基督教,所以我对这两个宗教都一些了解,但是自己任然信仰科学主义。
5.拟采访方式(面谈, 网络或其他)
通过QQ和微信进行了解,因为我的表弟现在已经上高中了,现在住校,我只能在周末进行采访。
6.拟采访主题
I有关于佛教日常活动的研究
⑴问项泽祺:请问你们佛教平时有什么特别的活动吗,尤其在过年时或者别的节日有什么活动,你平时是否参与进去?
⑵问项泽祺:请问你们平时有什么特别的节日吗?
II有关于佛教对婚姻方面的看法
⑴问项泽祺:请问你对你未来的对象在宗教方面上有没有什么要求?例如一定要是信仰佛教的,或者是什么宗教都没有关系?
⑵问项泽祺:请问你觉得其他的佛教信仰者对婚姻对象有什么看法,例如一定要是信仰佛教的,或者是什么宗教都没有关系?
III有关于佛教对于家族信仰继承方面的讨论
⑴问项泽祺:请问你的亲人有强行要求你信仰佛教吗?
⑵问项泽祺:请问你觉得家族气氛对儿童对宗教选择有影响吗?
7.在采访前你对采访对象和采访话题的预期是什么(pre-assumption)? (请通过利
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
当我确定了我的主题以后,我开始从网络里寻找一些有关信息,针对佛教日常活动,我从网络上得知一般的佛教信仰者一般在一些特殊的节日要去寺庙烧香,而在一些特别的日子又要吃素,至于佛教的节日,我发现佛教有很多的节日,像浴佛节,盂兰盆节还有很多别的什么菩萨的生辰什么的,总而言之,小节日很多,但我觉得即使是佛教信仰者也不可能去过那么多节日,应该只是在一些特别的节日里才有庆祝活动。
对于婚姻方面,我觉得一般的佛教信仰者应该不会因为宗教而影响婚姻,我的父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虽然是不同的宗教,但是还是可以很好的生活中一起我认为只有一些极端信仰者才会因为宗教的问题而拒绝其他宗教的人。
在家族继承方面,我认为一般的宗教信仰者都是从小在一种家族氛围的影响下才选择了宗教,都是在儿童时期对所属的宗教有了很深刻的印象,所以选择了自己的宗教,我认为家族的氛围是影响人们选择宗教的最根本因素。
作业(三)采访报告(written report)
1.在采访前你对采访对象和采访话题的预期和采访后的感觉是否有差距? 差距
有多大?
大体上而言其实差距并不大,甚至与我结合在网络上找的东西所做出的预期已经很接近了,尤其是在婚姻方面与我做出的预期很接近,项泽祺本身对未来的婚姻对象没有什么在宗教信仰上的要求,他的看法与我的看法基本一致。
在家族继承方面遇到了一些小问题,但是对于整体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项泽祺不能很好的确定自己为什么选择佛教的原因,一开始他也说是他自己想信仰佛教,觉得佛教好,但后来听了我第二个问题就不确定了最后他归纳为从小在佛教中长大,体会了佛教的优良传统,感觉到了它的好,所以自愿选择信仰佛教。
最后在佛教日常节日上,也基本上与我想的一致,但他们并没有吃素的习惯,只有一些特别的日子,例如在一些老人死去后,在周年祭祀时有些老一辈还保持着吃素的习惯,但是像浴佛节,盂兰盆节他们基本上没有过,也没有什么庆祝活动,他们的节日大致与我们一样,只是节日活动比我们丰富的多。
不过他们在一些特殊的日子要拜菩萨是有的,到时他们还要去买很多食物供奉,但是供奉后的食物大部分还是自己吃掉的。
2.通过采访,对两种文化的差异和相同之处的认识,以及对自己文化的反思。
(举
例说明)
我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我的生活与我的表弟项泽祺的生活相比,缺少了很多活动,缺少了很多去实践体验的机会。
例如:项泽祺曾经去过庙里上过香拜过菩萨,而我只在电视里看到过这样的情形;项泽祺曾经与亲人一起上山祭拜时烧过纸银元,而且还和外婆学习过怎么制作纸制银元。
我们文化的相同之处在于我们的文化都是激励我们前进的,无论是否有信仰的宗教,我们都要接受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影响。
我觉得像我这样无信教的人,我们虽然没有自己信仰的宗教,但我认为我们可以去参与一些宗教信仰者他们的活动,了解一些他们的文化知识,不同的文化往往有不同的喜好和不同的禁忌,深入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以后更好的与不同文化的人交流,避免在无意间得罪别人。
3.本次采访过程中你的感受和情绪如何(开心、兴奋、失望、尴尬、压力、愤
怒等)?你觉得被采访者的感受和情绪如何?整个采访过程中你和被采访者是否有情绪的调整和变化? 请举例说明。
因为采访对象是与我关系很好的表弟,我们可以很好地交谈一些东西,所以我们交流的很开心,没有什么压力,他对我的问题一点都不抵触,这让我的采访难度变得很简单,所以我一直很高兴。
而项泽祺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外向的人,他完全没有把我的采访当成一项任务,而是只把它当做了一次普通的聊天,并很好地回答了我的问题。
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的情绪大体上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当我好奇问他最近生活状况时,他好像表现的比较消极,
可能刚刚上高中,还没有适应高中生活,学习上压力比较大。
4.在整个采访项目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因为我们没有接触的时间,只能从微信上和电话上进行沟通,我们虽然是表兄弟,关系比较好,我是在12月5号联系到他的,他告诉我他们在12月20来号还有一次月考,所以我当天就采访了他,避免下一次采访时打扰他复习。
我先在电话里把我采访的目的和内容大致上跟他说了一下。
然后约好了在微信上面具体聊,他同意了然后我们就在微信上开始交流,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当时接到我的电话时很高兴,很乐意与我交流,而后来听我说要采访他的时候听声音感觉很欣喜,可能是我们太久没有交流了,他现在学习压力又比较大,难得有了可以放松的机会吧。
5.回顾整个采访项目中,你的收获是什么(如知识、意识、理解、情感、技能
等)?对你的跨文化能力是否有帮助?请举例说明。
佛教原本上有很多的节日,但我不知道那些什么菩萨的生辰是怎么确定的,项泽祺也不知道,他甚至没有听说过其中很多节日,像浴佛节,他们基本上没有过,也没有什么庆祝活动,他们的节日大致与我们一样,只是节日活动比我们丰富的多。
不过他们在一些特殊的日子要拜菩萨是有的。
但是这会让一些重要的宗教节日就此流失,以后或许只有在百度上才知道他们的存在了。
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信仰,但是不管信仰什么宗教,都不应该去说别的宗教的不好,每个宗教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去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文化,以求文化的包容。
例如我们可以尝试着去了解一些别的宗教的节日。
6.对本次采访的评估
这次采访整体上还是很成功的,这主要是由于项泽祺的配合好,我觉得这次的采访由于我与项泽祺的关系而大大的减小了难度,我也从项泽祺口中得到了我想知道的很多信息。
我觉得这次采访中不但让我们更好的交流了很多东西,而且还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佛教的东西,让我和项泽祺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了。
我从中得到了很多有关于佛教的信息,让我对其他宗教也充满了好奇。
7.采访项目对你的影响
我从这次采访中学到了很多,我们应该尊重宗教。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并不意味着国家只保护宗教活动。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又保障人们不信教的自由和宣传无神论的自由。
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好的去理解各个宗教的文化知识,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从本质上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去了解每一种文化,了解一些他们的文化知识,不同的文化往往有不同的喜好和不同的禁忌,深入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以后更好的与不同文化的人交流,避免在无意间得罪别人。
,每个宗教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底蕴,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作业(四)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