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PM 2.5是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叫可入肺颗粒物,与肺癌、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下列与PM 2.5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 B.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 2的量C.空气中飘浮的有毒物质,能吸附在PM 2.5的表面进入人体D.PM 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答案 D解析 D 项中,砷是非金属元素。
2.悉尼奥运会所用火炬燃料为65%丁烷(C 4H 10)和35%丙烷,已知下列物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O :2CO(g)+O 2(g)===2CO 2(g) ΔH =-566.0 kJ·mol -1丙烷:C 3H 8(g)+5O 2(g)===3CO 2(g)+4H 2O(l) ΔH =-2 221.5 kJ·mol -1 正丁烷:C 4H 10(g)+132O 2(g)===4CO 2(g)+5H 2O(l) ΔH =-2 878.0 kJ·mol -1异丁烷:C 4H 10(g)+132O 2(g)===4CO 2(g)+5H 2O(l) ΔH =-2 869.6 kJ·mol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等物质的量正丁烷比异丁烷能量低B.相同质量的丙烷和正丁烷分别完全燃烧,前者需要的氧气多,产生的热量也多C.常温下,CO 的标准燃烧热为566.0 kJ·mol -1 D.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答案 B解析A项,1 mol正丁烷完全燃烧比1 mol异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多,所以等物质的量正丁烷的能量大于异丁烷的能量;B项,1 g丙烷需要O2 3.7 g,放出热量50.5 kJ,1 g正丁烷需要O2 3.6 g,放出热量49.6 kJ,正确;C项,CO的标准燃烧热应为-283 kJ·mol-1;D项,能源不一定通过化学反应得到。
3.(2019·金华一中校级期中)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K2S(s)+N2(g)+3CO2(g)ΔH已知:C(s)+O2(g)===CO2(g)ΔH1S(s)+2K(s)===K2S(s)ΔH22K(s)+N2(g)+3O2(g)===2KNO3(s)ΔH3则ΔH为()A.ΔH1+ΔH2-ΔH3B.ΔH3+3ΔH1-ΔH2C.3ΔH1+ΔH2-ΔH3D.ΔH3+ΔH1-ΔH2答案C解析碳的燃烧热为ΔH1,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ΔH1①S(s)+2K(s)===K2S(s)ΔH2②2K(s)+N2(g)+3O2(g)===2KNO3(s)ΔH3③将方程式3×①+②-③得S(s)+2KNO3(s)+3C(s)===K2S(s)+N2(g)+3CO2(g),则ΔH=3ΔH1+ΔH2-ΔH3。
4.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估计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化学反应的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下面是一些化学键的键能:根据键能数据估算反应CH4(g)+4F2(g)===CF4(g)+4HF(g)的反应热ΔH为()A.-1 940 kJ·mol -1 B.1 940 kJ·mol -1 C.-485 kJ·mol -1 D.485 kJ·mol -1答案 A解析 ΔH =(4×414+4×155-4×489-4×565)kJ·mol -1=-1 940 kJ·mol -1。
5.已知:①H 2(g)+12O 2(g)===H 2O(g) ΔH 1=a kJ·mol -1②2H 2(g)+O 2(g)===2H 2O(g) ΔH 2=b kJ·mol -1 ③H 2(g)+12O 2(g)===H 2O(l) ΔH 3=c kJ·mol -1④2H 2(g)+O 2(g)===2H 2O(l) ΔH 4=d kJ·mol -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c >a >0 B.b >d >0 C.2a =b <0 D.2c =d >0答案 C解析 氢气的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氢气的物质的量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ΔH 越小,水蒸气变成液态水要放热,因此,c <a <0,b <d <0,且2a =b,2c =d ,选C 。
6.生产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 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 2的12 000~20 000 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之久,以下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程N 2(g)―→2N(g)放出能量 B.过程N(g)+3F(g)―→NF 3(g)放出能量 C.反应N 2(g)+3F 2(g)===2NF 3(g)的ΔH >0D.NF 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 B解析 A 项由N 2―→2N 破坏化学键需吸收能量;B 项,N(g)+3F(g)―→NF 3是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C 项,ΔH =(941.7+154.8×3-283.0×6)kJ·mol -1=-291.9 kJ·mol -1;D 项,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7.有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使用两块吸附气体的海绵状金属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向两极分别通入CH4和O2,其电极反应为X极:CH4+10OH--8e-===CO2-3+7H2O;Y极:2H2O +O2+4e-===4OH-。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入甲烷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B.放电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C.在标况下,通入5.6 L氧气,完全反应后,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D.放电时,1 mol甲烷在X极反应时有2 mol氧气在Y极反应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电池总反应为CH4+2O2+2OH-===CO2-3+3H2O,反应过程中消耗OH-,故KOH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选B。
8.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盐桥中装有KCl饱和溶液的琼脂。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Fe作正极,发生氧化反应B.负极反应:2H++2e-===H2↑C.工作一段时间后,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不变D.工作一段时间后,NaCl溶液中c(Cl-)增大答案D解析A项,Fe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正确;B项,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不正确;C项,因为正极反应式为2H++2e-===H2↑,故右侧烧杯中溶液的pH增大,不正确;D项,因为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盐桥中的Cl-向负极移动,故NaCl溶液中c(Cl-)增大,正确。
9.关于如图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银电极是负极B.铜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e-===Cu2+C.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银电极流向铜电极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B解析Cu为负极,Ag为正极。
负极:Cu-2e-===Cu2+正极:2Ag++2e-===2Ag电子从Cu经外电路流向Ag。
10.如图是一种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的工作示意图。
放电时该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负极:Li x C6-x e-===C6+x Li+(Li x C6表示锂原子嵌入石墨形成的复合材料)正极:Li1-x MnO2+x Li++x e-===LiMnO2(LiMnO2表示含锂原子的二氧化锰)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电池的反应式为Li1-x MnO2+Li x C6===LiMnO2+C6B.K与M相接时,A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K与N相接时,Li+由A极区迁移到B极区D.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至少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答案C解析A项,负极反应式和正极反应式相加得总反应式;B项,A与正极相连,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项,K与N相连,形成原电池,Li+移向正极,根据充电示意图判断,A为正极,B为负极;D项,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光能等。
11.如图所示,a、b、c、d均为铂电极,供选择的四组电解质溶液列表中,电解时要求满足的条件是①通电一段时间后,甲、乙两池的pH均减小,②电极a、c上得到电子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2,则电解液的编号正确的是()甲乙A NaCl AgNO3B AgNO3CuCl2C CuSO4AgNO3D H2SO4AgNO3答案C解析A项,甲中pH增大,乙中pH减小;B项,甲中pH减小,乙中pH增大,电极a、c 上得电子形成的原子数之比为2∶1;C项,电解CuSO4、AgNO3溶液pH均减小,电极a、c上析出Cu、Ag原子数之比为1∶2,正确;D项,电解H2SO4、AgNO3溶液pH均减小,电极a、c得电子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
12.有A、B、C、D四种金属,做如下实验:①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②将A、D分别投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③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
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A>B>C>DB.C>D>A>BC.D>A>B>CD.A>B>D>C答案C解析①A与B用导线连接后浸入电解质溶液中会构成原电池,B不易腐蚀,说明B为原电池的正极,说明金属活动性:A>B;②A、D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反应,D比A反应剧烈,说明金属活动性:D>A;③根据置换反应规律,Cu不能置换出B,说明金属活动性:B >Cu;Cu能置换出C,说明金属活动性:Cu>C。
则四种金属活动性的排列顺序是D>A>B>C。
13.用压强传感器探究生铁在pH=2和pH=4醋酸溶液中发生腐蚀的装置及得到的图像如下:分析图像,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溶液pH≤2时,生铁发生析氢腐蚀B.在酸性溶液中生铁可能发生吸氧腐蚀C.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速率一样快D.两溶液中负极反应均为Fe-2e-===Fe2+答案C解析A项,根据pH=2的溶液中压强与时间的关系知,压强随着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增大,说明该装置发生析氢腐蚀,则溶液pH≤2时,生铁发生析氢腐蚀,正确;B项,pH=4的醋酸溶液中压强随着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减小,说明生铁发生吸氧腐蚀,pH=4的醋酸溶液呈酸性,所以在酸性溶液中生铁可能发生吸氧腐蚀,正确;C项,根据压强与时间关系图知,pH =2的溶液和pH=4的溶液中,变化相同的压强时所用时间不同,前者比后者使用时间长,说明吸氧腐蚀速率大于析氢腐蚀速率,错误;D项,两个溶液中都发生电化学腐蚀,铁均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