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作业一(客观题)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2.心理学把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称之为___ ____ _觉。
3.心理学研究认为,知觉过程要经过__ ______和心理的两个历程。
4. 根据心理学有关理论,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过程,其基本内容包括认识过程、________ __ 和意志过程。
5.有的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心理现象是复杂和多样的,但概括起来可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____ ____。
6.一切行为都是特定的、和的表征,其心理和行为机制模式可公式化为。
7.心理学研究认为,各种刺激必须达到某一最低限度(绝对感觉限阈),才能有效地引起_____ ___器官的反应。
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说明能加强或减弱人的行为。
9.____ __原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同类物)若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时,每一物体都有被视为构成整个知觉组组合一分子的倾向。
10. 知觉__ ____ 性是指知觉在一定的时间内并不感受所有的刺激,而仅仅指向能够引起注意的少数刺激。
11. 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
12._____ _ 效应指的是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
13.___ ____印象指的是社会上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14.当一个人第一次游览某一名胜,留下深刻印象,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_ ____。
15.和是构成旅游行为的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基本要素。
16.需要、动机、兴趣和态度作为行为的动力特征,它们决定着人全部行为的和。
17.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人类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生理需要、_____ 、社交需要、_____ _ 和。
18.旅游动机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个体的内在条件,即________;二是外在条件,即_____ ___。
19. 态度的___ ___ 性与态度的结构、因果关系、一致性密切相关。
20.___ _____的强度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赞成、反对或喜爱、厌恶的程度。
21. 态度的信息量和信息种类的多少是旅游消费______ 形成的重要依据。
22. 卡特认为,人格由______ 种各自独立的特性因素构成。
23. 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特征。
24. 职工的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能力______ 差异、能力______ 差异和能力表现早晚差异。
25.旅游者对前厅服务的主要心理需求包括:心理、心理、心理和心理。
26.旅游者在旅行途中表现特别突出,最基本、最关切的心理需要是。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人的心理活动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
A.认识过程B. 行为过程C. 反应D. 个性心理特征2.心理的实质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来源于( )。
A.父母 B.遗传 C.生活 D.客观现实3.属于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的是()。
A.望梅止渴 B.望梅生津 C.吃梅止渴 D.谈梅生津4.“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说明了心理和行为的()的特点。
A.主观性 B.客观性 C.意识性 D.无意识性5.学习旅游心理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A.客观性 B.系统性 C.发展性 D.批判性6.一些游客在游览了杜甫草堂之后就不会再去武侯祠游览,这主要是因为知觉的()。
A.接近原则 B.相似原则 C.封闭原则 D.解释性7.一位旅游者刚进入饭店就遇到了一位服务态度恶劣的行李员,于是该旅游者就认为这家饭店其它方面的服务肯定很糟糕,这属于()。
A.首次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印象D.经验效应8.由于某个行李员服务给旅客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位旅客就认为这家饭店其它方面的服务肯定不错。
这属于哪种知觉心理定势?()A.晕轮效应B.首因效应C.刻板印象D.经验效应9.认知主体主观判断的泛化、扩张、定型是()起作用的结果。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宽大作用10.“以己度人”是旅游社会认知偏见中()的概括形式。
A.投射作用 B.宽大作用 C.表同作用 D.代替作用11._ _指社会上部分人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共同的、固定的看法和印象。
( )A.经验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印象D.首因效应12.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理解,以下四项中有错误的有( )。
A.人的高级需要是以人的低级需要的满足为前提的B.人的基本需要只有“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两项,其他三项是属于高级需要C.低级需要可以通过外部条件得到满足D.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对人更有激励作用13.关于生活多样化的需要,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大部分人喜欢多样化的生活B.过多的单一性生活会使人产生厌倦,出现心理紧张C.旅游活动既可以满足过多单一性生活的人追求多样性的需要,也可以满足过多多样性生活的人追求单一性的需要D.旅游活动只能满足过多单一性生活的人追求多样性的需要,难以满足过多多样性生活的人追求单一性的需要14.旅游需要具有以下()的特点。
A.多样性 B.层次性 C.对象性 D.动态性15.旅游活动___ 满足人们社交和尊重需要,___满足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 ) A.能、但不能 B.不能、但能 C.既能、也能 D.既不能、也不能16.旅游动机产生的客观条件主要包括()。
A.经济条件 B.社会条件 C.文化条件 D.时间条件17.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主要包括()。
A.旅游者感知觉阈限 B.旅游者的兴趣C.主体旅游需要 D.旅游对象18.旅游动机具有()的作用。
A.引发功能 B.指引功能 C.激励功能 D.维持功能19.态度形成的基础是( )。
A.认知B.情感C.意向D.客观对象20.在态度的三个组成部分中,______为态度的核心部分。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向成分D.行为成分21.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态度的特性。
( )A.稳定性 B.对象性 C.情感性 D.价值性22.由于某饭店服务人员工作热情主动、服务周到,使得许多客人来到这个城市旅游时指定要入住这家饭店,这说明服务态度具有()的功能。
A.满足B.感召C.激化D.刺激23.在自驾旅游、邮轮旅游和徒步旅游等不同交通的旅游方式中,部分旅游者偏爱徒步旅游,这说明旅游者的态度具有( )的特点。
A.对象性B.强度C.稳定性D.内隐性24.态度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态度也有可变性。
以下几种情况中有一种不是改变人的态度的主要原因,请指出。
( )A.强迫性服从B.伙伴政策影响C.创伤性经历D.丰富的信息25.气质、性格、能力都属于( )。
A人的心理 B.个性心理倾向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26.人格的特征包括()。
A.行为的动力特征 B.为的方式特征C.行为的效率特征 D.自我调节特征27.个性具有()的特征。
A.组合性 B.独立性 C.稳定性 D.倾向性28.神经过程表现出强、平衡、不灵活的特点是属于()气质类型。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29.在旅游活动中,____是活动的主体,是活动的主要条件。
( )A.旅游者B.旅游资源C.旅游从业人员D.旅游设施30.旅游者在作出旅游决策时,会受到____的双重影响。
( )A.旅游环境与个性心理特征B.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C.心理状态与社会环境D.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31.当服务员发现客人对服务项目兴趣不大的时候,服务员应该怎么办?()A.控制积极性、继续服务B.提高积极性、继续服务C.控制积极性、暂停服务D.提高积极性、暂停服务32.旅客在服务的初始阶段,其心理期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指出其中错误的一项。
( )A.对服务态度的期待B.对方便、安全的期待C.对服务效果的期待D.对服务内容的期待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旅游活动是仅指旅游者的旅游审美活动。
()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3.认知是基础,情感和意志是动力。
()4.知觉的相似原则是指若干个刺激共同包围一个空间,有形成同一知觉形态的倾向。
()5.人们对某旅游目的地所形成的知觉,与该目的地的实际情况总是一致的。
()6.社会认知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和不稳定性而导致社会偏见的形成。
()7.导致旅游者社会偏见的形成是他们主要受到群体意识、传统习惯势力以及社会权威的影响。
()8.宽大作用经常出现在有重大利益冲突的情景中。
()9.“人心不足”体现了需要的动态性特点。
()10.依据动机在旅游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可以把动机区分为主导动机和次要动机。
()11.心理学认为,态度的三种成分的不一致是常见的。
()12.胆汁质人的行为:直率,热情,精力充沛,情绪易冲动,心境变化激烈,外倾。
()13.多血质人的行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易转移、兴趣易变换,外倾。
()14. “安乐小康型”人格的旅游者,喜欢异国情调,喜欢全新的经历。
()四、名词解释。
1.心理:2.旅游心理学:3.社会知觉:4.旅游知觉:5.需要:6.旅游动机:7.态度:8.气质:9.个性:10.性格:旅游心理学作业二(主观题)班级:姓名:学号:一、简述题1.简述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联系具体事例,说明要想改变人们对某一旅游地或旅游景点的态度,通常有哪些方法?3.旅游者对前台和客房服务有哪些心理需求?服务人员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心理策略?二、分析论述题。
【1】骆先生是一位经验丰富且颇有威望的“老导游”。
某年,骆先生在北京接待了德国某旅行社组织的一个旅游团,北京是他们的最后一站。
据反映,这个团主要有4个人组成。
其中游客A非常急躁,候车、办手续、结帐时,若稍需等候就很不耐烦;第二位游客B则相反,温和而稳重,不苟言笑,不爱与服务员攀谈,说话做事慢慢腾腾;第三位客人C活泼大方,面部表情丰富,爱说爱笑,显得聪明伶俐;最后一位客人D喜欢独处,很少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言笑,显得腼腆而羞怯。
根据以上情景描述请你利用相关个性理论回答下面问题:假定您是骆先生,你将如何做好该团的接待工作?【2】一位客人来到总台,在办理入住手续时向服务员提出房价七折的要求。
按酒店规定,只向住店六次以上的常客提供七折优惠。
这位客人声称自己也曾多次住店,服务员马上在电脑上查找核对,结果没有发现这位客人的名字,当服务员把调查结果当众说出时,这位客人顿时恼怒起来。
此时正值入住登记高峰期,由于他的恼怒、叫喊,引来了许多不明事由好奇的目光。
问题:(1)服务员应如何处理类似事件?(2)处理类似事件应特注意什么问题?【3】下午5时许,中班服务员亚玲正在搞公共区域卫生,突然看见420房的客人探出头来,东瞧瞧西望望。
细心的亚玲马上意识到客人在找服务员,她立即过去有礼貌地向他问好:“下午好,先生,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吗?”“你们酒店是怎么搞的,天气这么冷,连空调都没开,是不是空调坏了?”客人带着埋怨的口气对亚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