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中的拉伸和弯曲
材料力学是研究物质受力作用下变形、破坏和失效等问题的学科,是机械设计、工程力学和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一。
在材料力学中,拉伸和弯曲是两个重要的变形形式,本文将主要介绍材料力学中的拉伸和弯曲。
一、拉伸
1.1 什么是拉伸
拉伸是指把物体受到的外力作用于其两端,在不断拉长的过程中,物体的截面积逐渐减小,同时导致其在某个位置发生破裂或变形等现象。
1.2 拉伸的应力与应变
假设一根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A的棒材,在两端施加同向的拉力F,则其产生的应力σ=F/A。
与此同时,由于受力作用,物体会发生变形,其单位长度的伸长量ε=(L-L0)/L0,其中L0为物体原始长度,L为变形后的长度。
对于大多数材料来说,当应力超
越一定值后,材料就会发生塑性变形,这时其伸长量f不再是线性的,称为应变硬化效应。
1.3 拉伸的断裂
随着外力的不断增加,材料会出现两种断裂形式:韧性断裂和
脆性断裂。
韧性断裂发生在产生大变形后,材料出现明显的颈缩,此时应力集中于颈缩区域,造成无法承受外力而破裂。
脆性断裂
则是因为材料强度不足,无法承受外力,导致破裂。
这主要取决
于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微观结构。
二、弯曲
2.1 什么是弯曲
弯曲是指把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于其中间的某个位置,从而使物
体两端产生弯曲的变形。
在弯曲过程中,应力和应变的分布情况
与拉伸有所不同。
2.2 弯曲的应变与应力
在弯曲的过程中,截面经过变形从而产生了曲率。
假设截面收到一个外力F,则该截面上的单位面积应力σ=F/Z,其中Z为截面的截面矩,即Z=I/y,I为截面的截面面积、y为截面的距离中性轴距离。
与此同时,由于弯曲变形,单位长度上的侧向变形量
ey=x/R,其中x为距离中性轴的距离,R为曲率半径。
2.3 弯曲的断裂
与拉伸相似,弯曲也有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两种形式。
但相对于拉伸,弯曲的破坏形式属于韧性断裂,其破坏原因是截面所受的应力过大。
三、拉伸和弯曲的实际应用
拉伸和弯曲是材料力学中最基础、最常用的试验方法之一,广泛地应用于材料性能测试、产品设计以及工程实践中。
例如,通过拉伸实验可以评估材料的强度、塑性、韧性等性能,同时也为后续的制造工艺提供了指导;弯曲实验则可评估材料韧性和其耐用性,对于建筑和桥梁等结构工程中的材料和构件设计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拉伸和弯曲是材料力学的两个基本概念,是衡量材料性能和实现工程设计的必要手段。
了解力学基础理论,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材料分析和应用中,进而提高设计和制造的合理性,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科技含量。